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读三练三思———讲读课课堂教学结构初探○方祗生(婺源县紫阳镇一小)一、粗读,尝试练中觅疑学思。著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在不能用自己的力度了解功课...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这段话道出了发展学生智能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怎样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改进小语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是一个重要课题。现以《渡船》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做教员的,便不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的研究过程中,形成获取知识信息并同化和顺应到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习惯、思路、技能和技巧,促使他们已有知识水平的发展。一、预习文本,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特点,就是精读课文在“预习”和“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小班化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也是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的主要途径,更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根本措施。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对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能够学习主动、自觉,有上进心,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的色彩,成了我着重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我们做教员的,便不能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段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蔡元培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与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识字教学课,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识字学词学句(二)”。老师在教“器”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李建生 《云南教育》2005,(28):15-16
“我们做教员的,便不能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段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蔡元培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蔡元培先生早年就曾经指出:“我们的教书,便不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导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给教师的建议》)可见,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只适合大学生或研究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生也能适时进行研究性…  相似文献   

9.
卢优卫 《现代语文》2004,(9):29-29,2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有西晋名文<陈情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此句中的"庶"字是一个难字,在高中课文中是第一次出现,对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陌生的,但是此字如何翻译对这一句能否正确理解又非常关键,这就要求课文作出详细的注解,给学生以帮助.  相似文献   

10.
二年级语文主要是字词教学,在学习每个新字时,我力求学生做到先剖析字形寻求记忆方法,从字到词再到句.如今,破译记忆密码已成为学生学习新字展示自己学习机制的风景坛.下面是我在小学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进行识字教学的一个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11.
质问法——给学生适当而具体的学习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大师吴宓,在日记里是这样记述和体会他在清华学堂,接受外国老师指导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的——“外国教员其教法纯用质问,与中人异。其授课也,只言明日须预备至若干页。明日上课则呼学生起立,令之诵读,令之讲解,并设为问题令为答出。或以一字为题,令作一句,包含此字于其中。一人答而不合,则问第二人,则问第三人,问至多人不知,始将此一句为之解明。于是质问之间而铃已鸣,则又言明日须预备至第若干页,遂即下堂。其教英文如此,  相似文献   

12.
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一、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  相似文献   

13.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14.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设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有"字存在句和俄语带"быть"存在句的对比,说明汉俄两种句子都具有"存在"和"领有"的语义特征,以便帮助俄罗斯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有"字存在句.  相似文献   

16.
彭樟清 《初中生》2006,(25):38-39
"三句半"是一种流传民间的滑稽诗体.因其前三句每句五字,最后半句二字,故亦称"十七字诗".也因"三句半"似有站立不稳之势,有瘸脚之嫌,故又称"吊脚诗""瘸脚诗".它不但可以吟诵,而且可以供舞台演出,由四个人敲锣打鼓走上台去,甲、乙、丙三人各念一句,丁最后念半句,这最后半句可谓"点睛"所在,滑稽而又可笑.  相似文献   

17.
魏薇 《现代语文》2006,(5):52-54
笔者对十余部先秦文献中的"所"字结构进行了整理、归类,就"所"字结构的构成、指代内容、结合关系及其在句中的语法作用,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它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经常听到这么一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越来越重要,教师总是尽可能地用上最好的评价语:“你真棒!”“你说得真不错!”等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表扬一句“你的声音真响亮!”无疑,这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开放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活跃起来,所以,近年来,许多教师已意识到仅仅自己评价好或不好还不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又能对照自己,提高…  相似文献   

19.
徐清 《现代语文》2004,(10):18-19
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由教材、教师把前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在老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接受现成的答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强制性、简单重复的过程。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教学生那些固有的字、词、句,只教那  相似文献   

20.
《白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它语言含蓄,意义深刻,全文唯一的点睛之句就是“他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一句的意思本身就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的意味.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实质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便是学习这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1.从“心”字入手,变抽象为具体. 首先我抓住“他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一点睛之句设问:“这‘心'是指什么,谁能在这字的后面补上一字,使这句话的意思明确一些?”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地顺着自己理解的方向补出“心意”、“心事”“心愿”、“心情”等词语,然后通过比较选出最为恰当的一词“心愿”.这样一补“表白自己的心”就成了“表白自己的心愿”,使抽象的语意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