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皋春  孙兴花 《物理教师》2011,32(1):59-60
题目.制备纳米薄膜装置的工作电极可简化为真空中间距为d的两平行极板,如图1(a)所示,加在极板A、B间的电压UAB作周期性变化,其正向电压为U0,反向电压为-kU0(k〉1),电压变化的周期为2τ,如图1(b)所示.在t=0时,极板B附近的一个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受电场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  相似文献   

2.
方林 《物理教师》2011,32(2):57-59
在近年江苏高考物理压轴题中,电磁感应背景下的微元法应用一直都是热点,考题通过合理的巧妙的变化,对这个方法进行了重复考查.而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卷压轴题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反往年形式,着重考查归纳法在物理中的应用.该题能力要求高,题设内容层次分明,解题方法灵活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进行科学的考查,是迎合新课改思想和锤炼物理思维的好题.如果能在教学中加以挖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黄柏松 《物理教师》2006,27(11):5-67
2006年高考物理压轴题(江苏卷)第19题是一道情景新颖的综合题,考察的是力学、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解答途径多种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进行科学的考察,是一道值得研究的好题,如果能在教学中加以挖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对开阔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视野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丁岳林 《物理教师》2006,27(10):68-69
2006年江苏高考物理卷的压轴题是一道以电磁感应为载体的力电综合题,涉及变加速运动过程的处理,必须应用微元法巧妙求解,难度比较大,绝大多数考生对该题很不适应。其实这并不是一道全新的命题,而是一道推陈出新的佳题。在这里就该命题的陈题到新题的演变及破解方略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6.
高考物理压轴题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2014年全国高考各套试卷中的压轴题在继承往年风格特色基础上,今年在试题改造、考查目标、试题内涵等方面有所突破,值得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出或读出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来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熊志权 《物理教师》2005,26(12):9-60
2005年是广东物理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命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和“现实生活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作为试卷的第18题,它有多种解法,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求解方法中,该题可归纳如下四种求解的方法:原题(  相似文献   

9.
10.
高考压轴题往往是物理过程复杂或存在隐含条件的题,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考生若能借助图象可直观的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将会化难为易,缩短解题步骤和过程,节省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相似文献   

11.
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5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相似文献   

12.
2003年高考物理试题第20题,是以弹簧振子为纽带,以碰撞时交换速度为特征的压轴题。题目(1)如图1,在光滑水平长直轨道上,放着一个静止的弹簧振子,它由一轻弹簧两端各联结一个小球构成,两小球质量相等,现突然给小球一个向右的速度v0,求弹簧第一次恢复到自然长度时,每个小球的速度。(2)如图2,将N个这样的振子放在轨道上。最左边的振子1被压缩至弹簧为某一个长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第一时间收到高考题后,从v-t图像的物理含义、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连接体复合的简谐运动的角度对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物理压轴题做了自己解答分析,并做了简要点评总结和解题感悟.  相似文献   

14.
15.
吴东兴 《物理教师》2010,31(9):42-42
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试卷框架及知识结构与去年基本相同,注重考察能力,试题新颖有深度,体现了低起点高要求,凸显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题目 下图中的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压轴题(第15题)是带电粒子在周期性变化电场中做往复直线运动类试题。由于带电粒子运动过程的复杂性,使得考生在分析和求解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错。根据本人教学经验,如借助速度图像进行分析和求解,既可较直观地了解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又可较全面地求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8.
题 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班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肛,=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pt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3/2,0),A,B是圆C:x^2+(y-1/2)^2=36上的两个动点,满足PA=PB,则ΔPAB面积的最大值是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