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测度和监测结果已成为支撑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现有测度指标体系在指标构成上尚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科技创新能力真实的国际相对水平一直备受争议,干扰了其评价结果在支撑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中的有效作用。采用指标对比研究,在通过典型科技创新基础指标客观揭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真实国际相对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揭示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产生的差异性影响,试图说明指标类型的不同会对一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估存在较大影响。对科技创新能力测度的主要启示:在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国家比较时,需要认识到国家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阶段等国家基本特征要素的差异性;可综合考虑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不但可从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两个角度全面反映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可避免国家基本的规模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但如何权衡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的组成和比例,还有待从方法和理论角度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40所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视角,利用熵权-DEMATEL主客观方法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创新潜力是驱动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创新活力不足是制约江苏高校创新实力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是导致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科技创新体系的三螺旋结构框架提出科技服务业面向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服务创新产业发展潜力、服务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服务创新成果创造能力等3个方面构建科技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VIKOR法对我国科技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服务创新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东部的服务创新能力最强且大幅度领先,西部的服务创新能力最弱且停滞不前。研究提出应积极落实各项国家战略决策,缩小各区域服务创新能力差距,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本科生阶梯型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的选拔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人才和制度保证,同时还提出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竞争平台;在各种科技创新竞赛中证明,该研究方法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从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国家科技投入和产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环境等4个维度提出了10项科技指标及其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通过监测得到,如今有9项指标已经或有望如期实现;从完成程度看,不同指标表现出不同特征,其中RD/GDP的发展目标最难实现,需要从深入落实各项创新政策、保证财政科技投入、深化科技统计工作改革等方面着手解决。最后对国家"十三五"科技规划指标的设置提出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欧盟区域政策是缩小成员国地区差异的重要政策工具,对葡萄牙的国家发展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不同阶段欧盟面向葡萄牙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葡萄牙国内的对接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对1986—2015年葡萄牙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及其国家创新体系演进历程进行了归纳梳理。本文认为,欧盟区域政策通过宏观目标与政策引导以及持续提供不断优化的经费投入,促进了葡萄牙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并认为该案例对一个国家借助国际组织力量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对中国进一步优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建萍 《学会》2012,(9):43-4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国科协有199个全国学会,涵盖了理、工、医、交叉学科等,他们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识科技创新,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是一个在全国学会理事会和学会工作人员中广泛热议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对全国学会的影响,提出学会健康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为衡量评价广西农作物种业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效,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经验,筛选出符合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并初步建立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种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技管理部门了解各种业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引导育种创新,明确科研项目资助重点对象等提供信息支撑;也有助于创新主体审度自身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和差距,为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发展策略,制定发展规划等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创新体制、教育投入以及科技发展等传统因素之外,国家所处的宏观文化环境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滋养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Hofstede的文化价值观与社会文化规范的"松—紧"两组文化环境的评价标准分析文化环境对国家创新的影响,并对中国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推动国家创新应当顺应与利用其所处的宏观文化环境,因地制宜地提出与宏观文化环境相契合的国家创新政策,利用文化优势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金砖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国家层面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结合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国家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测,进而基于国家知识存量资本、制度资本、知识溢出资本、信息技术资本、创新文化资本等五个维度对影响金砖国家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计量实证。研究认为金砖国家应紧密围绕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积极健康的科研创新环境,加强对知识运用和产权的保护力度,同时应进一步提升金砖五国之间的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多边科技合作实现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构建中国自主创新体系,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增强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需要,系统分析和研究美国、日本和德国等高科技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主要特征,并结合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6-2014年科技活动相关数据,构建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绘制影响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因果关系图,仿真模拟分析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进程中,企业R D经费投入和R D人员投入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应制定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加企业R D投入,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力度等针对性措施,以加快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孙家广 《科学学研究》2012,(10):1443-1445
<正>科学基金制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我们要深入领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做好科学基金工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般地方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和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是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一般地方高校应准确定位,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创新观;面向地方,加强应用性研究;强化基础,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不断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科技创新目标和人才全面发展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于对东海水产研究所岗位管理、人才培养、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等若干紧密相连的要素的有效管理分析,探讨如何全面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水平,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机构的战略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国际上,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正在酝酿和形成之中,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新领军人物异军突起,创新模式在创新链衔接、扁平化运作、知识资本再造和创新服务方面出现大幅度的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国家创新能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体制机制的整体有效性和活力上,我国仍存在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诸多障碍。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要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共性、核心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疏通科技与经济的通道;加快培养新一轮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力和创新领军人才。最终让科技改革的红利充分释放,使科技创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起更加强有力的驱动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的现状分析及研究方向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是形成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在我国科技事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三个方面对国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从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国家科技投入和产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环境等4个维度提出了10项科技指标及其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如今9项指标已经或有望如期实现。从完成程度看,不同指标表现出不同特征,其中R D/GDP的发展目标最难实现,需要从深入落实各项创新政策、保证财政科技投入、深化科技统计工作改革等方面着手解决。文章最后对“十三五”科技规划指标设置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