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当,又称“勾头”,是覆于屋檐具有蔽护作用的一种瓦件,一般与筒瓦连制在一起。瓦当上雕刻的各种纹样又使瓦当有了装饰的功能。d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瓦当与滴水瓦相间排列在檐口,一阳一阴配合使用,统称为“勾头滴水”(图1,台湾邮票,筒瓦,边纸为瓦当图)。  相似文献   

2.
马雨林 《收藏》2007,(5):126-129
秦砖汉瓦,人们耳熟能详,这是指秦汉时期的砖(主要指建筑用空心砖和墓葬用画像砖)和瓦(主要是瓦当,也包含板瓦、筒瓦)具有区别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点,因之成为那个时代重要的标志性文物。汉代的砖瓦除了形制悬殊、制作精细外,其种类之繁多、花纹之复杂、用途之具体,也是其他时代的砖瓦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杜鹏 《收藏界》2014,(11):73-75
2010年9月,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暨淮北市文物管理所)在新火车站广场工地,对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桓君山藏书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当考古发掘进入汉代文化层后,遗址现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汉代子母扣砖、筒瓦、板瓦、彩绘云纹瓦当、陶器残片、汉代成熟青瓷片等。经过清理,发现了一处用石块和汉砖垒砌的三进六开间的庭院遗址。  相似文献   

4.
瓦当即筒瓦之头,西周时已用于屋面,为半圆形,亦称半瓦当,纹饰比较简单,有的为素面。战国至秦汉时期,流行圆形瓦当,纹饰瓦当贯穿于秦汉两个时期,汉瓦当则以字为多。  相似文献   

5.
筒瓦尾端带圆形或半圆形的部分 ,即古代建筑物檐部椽头之筒瓦尾端的遮挡叫做瓦当。瓦当实用美观 ,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精美的艺术品。瓦当很早就是金石学家 艹鬼集和研究的对象。建国以来 ,考古工作者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 ,获得了大量的从西周至宋元时期的瓦当材料 ,而秦汉瓦当多出土于陕西省关中各县的秦汉宫苑、陵园等建筑遗址内 ,其主要为花纹和文字瓦当。而文字瓦当究竟始于何时 ,学术界一直没能达成共识 ,本文想就文字瓦当的起源和发展等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以求教于方家学者。过去学者大都认为文字瓦当始于秦 ,或至战国时代 …  相似文献   

6.
陈根远  罗小幸 《收藏》2007,(6):164-165
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早期,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中最重要的屋面材料——瓦出现了。随着瓦的不断使用,多有纹饰和文字的筒瓦之头即瓦当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猛,七雄各霸一方,各国所用瓦当多各具特色,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因之形成。随着汉帝国的建立,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方面均发展至极盛。文字瓦当的流行与四神瓦当的出现成为瓦当艺术第二个高峰时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吴磬军 《收藏界》2015,(1):70-77
燕下都乃春秋战国时期都城之一,其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五华里处,其规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城中最大,遗址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百余年来,出土瓦当数量之丰富、纹饰种类之多样、制作工艺之精美、青铜气息之浓郁、文化内涵之深厚,为学术界所关注,与齐临淄瓦当和秦雍城、栎阳、咸阳瓦当并称为我国先秦时期三大地域瓦当。瓦当乃建筑物脊端和檐前筒瓦的当头部分,除保护建筑物檐前、脊端免受风侵雨蚀外,在  相似文献   

8.
陈炉窑位于陕西省铜川东南约15公里的陈炉镇,是一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烧瓷工艺延续至今的著名陶瓷窑场。2005年,在陈炉北头桐树圪崂东侧的三层台上,发现了明代烧造琉璃瓦和琉璃构件的窑炉、作坊,并且出土了大量的板瓦、筒瓦、  相似文献   

9.
谭慧 《收藏》2012,(19):156-157
"秦砖汉瓦"是后人对秦汉时期先进的制陶技术下所有秦汉砖瓦的统称。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又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各地区、各民族得以广泛交流,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也迅  相似文献   

10.
谭慧 《收藏》2012,(10):156-157
“秦砖汉瓦”是后人对秦汉时期先进的制陶技术下所有秦汉砖瓦的统称。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又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各地区、各民族得以广泛交流,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也迅速发展。到了汉代,社会生产力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  相似文献   

11.
燕瓦拾珍     
于军  吴磬军 《收藏》2014,(21):114-119
燕下都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北易水与南易水之间,以武阳台村为中心宫殿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遗址中最大的一座。现代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燕下都在战国末年遭秦军火焚毁城,但遗址中至今仍能见到大量遗物,其中以瓦当、筒瓦等陶制建筑构件居多。古老的燕下都和这些珍贵的先民遗物,见证了两千多年前七雄之一的燕国从强盛到衰落乃至灭亡的全过程。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了解战国时期神秘的燕文化。  相似文献   

12.
邢舒良 《收藏》2007,(3):115-115
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建筑就已开始使用瓦当。战国秦汉瓦当造就了瓦当艺术的高峰。六朝瓦当虽失去了战国秦汉瓦当的富丽堂皇,富于变化的生机,但在六朝开放性思想影响下,六朝瓦当形成了自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就开始使用瓦当,战国时多种纹饰在瓦当上的出现,形成了最初的瓦当艺术。秦和汉代瓦当造就了瓦当艺术的一个高峰。六朝瓦当虽失去了秦汉瓦当的富丽堂皇,富于变化的生机,却仍是瓦当历史长河中的一环。由于地域性和时间性的定格,六朝开放性思想的影响,使六朝瓦当形成自己的特有魅力。近日,笔者得到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先生赠予的《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一书,看后收获颇深。贺先生对六朝瓦当的分析,是从南  相似文献   

14.
张国柱 《收藏》2021,(3):126-131
瓦当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其中的文字瓦当更为藏家所推崇。文字瓦当最早见于战国,汉代十分流行。从唐开始,很少有文字瓦当,明清时期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前些年,西安市西门外沣镐东路189号院内,发现了一方清代文字瓦当(图1、图2)。该瓦当面径14厘米,边轮宽1.5厘米,当心饰九叠篆“佛”字,当面未分格,饰6字篆书“重修大崇圣寺”。  相似文献   

15.
李云 《收藏界》2011,(8):100-103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面瓦垄檐口的装饰,正面刻印有多种图案纹样,也有的刻印表示吉祥的文字。最初,瓦当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秦汉时开始出现正圆形瓦当,此后一直延续至今日。  相似文献   

16.
北海白塔 在北京北海琼华岛之巅。清顺治八年(1651)建,高35.9米,喇嘛塔。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折角须弥座上承托覆钵式塔身,再上为细长的十三天,两层铜质伞盖,最上为鎏金火焰宝珠塔刹。1988年10月9日,北京启用“北海”风景日戳。 妙应寺白塔 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北。元至元八年(1271)建,高50.9米。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上为覆莲座和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十三天顶承托直径9.9米的华盖,上覆40块放射形铜板瓦,周边悬36个铜质流苏和风铃。华盖顶  相似文献   

17.
吉祥的瓦当     
朱鸿 《收藏》2010,(7):50-53
瓦当艺术让我迷恋。我的求道方法有读书,有写作,也有瓦当之弄。观乎瓦当,可以察时变,知思迁。 瓦当的收藏和研究大约始于宋朝的王辟之,以后有继承者和光大者朱枫、毕沅、罗振玉、陈直,皆为江浙雅士。岁月如流,风行依然,于今更盛,真所谓千秋雅事。流风还外延日本,瓦当在异邦碰到了解析者和欣赏者,坪井清足和村上和夫便是瓦当专家。显然,瓦当早就从中国古代的建筑材料幻化而出,变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8.
翻开各种介绍中国秦汉瓦当的书籍,其中都收录有含"冢"(家)的文字瓦当(如图)。长期以来,人们将这一类文字的瓦当皆识读为"冢"字,有些瓦当的文字明显是"家"字,可还是被识读为"冢"字(图e,f,g,h)。每当我见到这类文字瓦当或瓦当拓片时,心里总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瓦当收藏逐渐升温。2001年天津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一个带木盒的汉瓦当成交价高达11万元。2007年8月,在北京中拍国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枚直径17.6厘米的汉瓦当,以5500元的价格成交。之所以拍出如此骄人之价,在于瓦当珍贵的研究价值、审  相似文献   

20.
陈根远 《收藏》2001,(5):24-26
秦汉瓦当同商周青铜器、明清瓷器一样,是我国最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图案瓦当的丰富变化,图像瓦当的天真奇肆,文字瓦当的舒卷自如,都是庄子“道在瓦甓”的绝好图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