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宋代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欧阳修有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不论写说理文或叙事文,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来打动读者,使人们自然而然接受了他的观点。《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体现这种特定艺术风格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前人认为欧阳修这篇史论性的序言最得司马迁《史记》的精髓,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一、对“《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判断正确的选项有()A.《书》是古书《尚书》的简称,因此《书》的正确标点应是《“书”》。B.《书》是古书《尚书》的简称,《书》因此可以将书名号去掉。C.“满招损,谦得益”原作“满招损,谦受益”,因此可以说作者引用有误。D.“满招损,谦得益”原…  相似文献   

3.
《伶官传序》是据后唐盛衰,原庄宗得失,来探究“盛衰之理”的,是缘事议理的议论短文.本序的记叙,驾简驭繁,详略得当,始终把握着反映事理(得失由人)的最本质的因素,最典型的事例:本序的议论,反映了作者的精见卓识,入木三分,所议之理都是从事实得出的必然结论.而无论是记事,还是议理,都表现了作者关切治乱盛衰的强烈的爱憎感情。通篇文字,一唱三叹,跌宕多姿.其中反问句的运用,尤有特色. 本序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反问,中间还有两句反  相似文献   

4.
以文本的史论特点为核心,设计主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推进教学,并辅以师生对话,在分析赏读中逐步把握作者的观点、论述方式和作品的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擅长古文,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苏轼誉为“今之韩愈”(《六一居士集叙》)。他也酷爱史学,所著《集古录》一千卷是中国第一部金石学巨著;任史馆修撰时与宋祁等一道修《新唐书》,纪、志、表三部分皆为他所撰。在英宗治平四年(1067)以后,他被贬为地方官,又著《五代史记》,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五十三年中的史事。为区别于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后称《旧五代史》),亦称《五代  相似文献   

6.
高中选修教材的讲与学、引与拓是新课标要求解决的难点。教师个性解读,创造性地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探异求新,从而实现三维目标。一、教材分析《伶官传序》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相似文献   

7.
《五代史伶官传序》被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为“历史的现场”,意在“以历史观照当下”。在理清脉络、把握章旨的基础上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鉴赏文章缘事析理、抑扬有致的写作技巧。教学思路是通过跨单元的文本整合与微写作训练,锻炼学生理据结合的写作能力,激发其对作品的个性化与创造性解读,从而实现学习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伶官传序》这篇课文,在写法上主要有这样两个特色:一是布局谋篇上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一是语言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一唱三叹,音乐性强.讲《伶官传序》一文就应抓住这两个特点.根据本文的第一特点,在教学中可通过对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因果联系的归纳推理方法来总结庄宗“盛衰”的历史原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根据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教学中要讲一讲文章的音乐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伶官传序》,是评论五代时期唐庄宗宠信伶人以至“身死国灭”这一历史事件的名文。一、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评论唐庄宗宠信伶官的史实的?提示:对于唐庄宗宠信伶官的史实,要加以评论,发抒感概,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例如就事论事地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五册的《伶官传序》,将“《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目然之理也”两句划归第三段。我个人认为这样分段不妥,应将其划归第四段。其理由是: 第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作者通过第二、三段的分析论证而得出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和“祸患常积于忽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了解文章大意。2、积累实虚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3、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前边学习过杜牧的《阿房宫赋》与苏洵的《六国论》,两篇文章都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这种写法的文章———《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二、学习目标(投影) 三、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投影) 1、实词读音少牢shào盛衰之理shèng雠chóu盛以锦囊chéng勖xù还矢先王huán2、实词解释(投影)系燕父子以组(绳索)及仇雠以灭(仇)抑其成败之迹(或者)举天下之豪杰(…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了解文章大2、积累实虚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3、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教学安排:1课时  相似文献   

13.
《伶官传序》是《新五代史》中传论的名篇。明代古文家茅坤认为“此等文章,千古绝调”。这样的作品,作为教材,不仅可以使学生懂得政治道理,感染政治激情,而且可以获得论辩的技巧,从而提高政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篇传论的教学,可根据它的具体特点,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序,文体名.一般置于一部书前,说明作者写作意图或说明同这部书有关的文章.传,文体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伶官传序"将两种文体合在一起,又加上"传"是多音多义字,这样容易造成释题的困难与歧义.所以,"伶官传序"应改为"《伶官传》序",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事实上,中学语文课本中这类题目都是这样的.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呐喊》自序".既然如此,而"伶官传"序为何不能加上书名号呢?  相似文献   

15.
《伶官传序》的分段,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分两段。吴功正先生主编的《古文鉴赏辞典》和王水照先生的《宋代散文选注》都将全文分为两段。分四段。高中语文课本、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吴小如先生的《古文精读举隅》都将全文分为四段,但除第一段外,其余各段的起讫均不相同。分八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将全文分为八段。这些分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能清晰地反映  相似文献   

16.
授课教师:洪镇涛听课学生:安阳市一中94(3)班授课时间;1996年5月11日上午8:45—9:45(师:课前板书历史朝代顺序)师:(8:45)昨天没来得及和大家见面,今天刚补了一下,课前五分钟,我们见了个面。一回生二回熟,咱们这是第二回,就熟了吧!咱们成了朋友,咱们没距离了吧!我走到这里来(走到学生中间,学生笑)。咱们一起来学一课,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板书)。  相似文献   

17.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呜呼:感叹词,唉。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盛衰:指一个王朝的兴盛和衰亡。天命:宿命论者所谓上天的意志。《新五代史·唐家人传》中记载李存勖(xù序)将出库物给军,刘后不肯,说:“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盖亦有天命……”遂不发饷,以致身死国亡。薛居正著的《旧五代史》也把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1、思想内容方面:评史讽今,是古人的常用手法。以史为鉴,是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本文通过对五代时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着重说明成败由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告诫人们以历史教训为鉴戒,以免重蹈“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覆辙。由此,第一条教学目的确定为:从庄宗“身死国灭”的教训中得到启示,认清成败由人的道理,警惕贪图安逸,纵情享乐的思想的产生。 2、写作方法方面:这篇文章是历代传诵的名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它不仅牵涉到读,更牵涉到写。许多学生读文章,除了知道一点故事情节之外,对于它表现什么,说明什么,怎样表现,却知之甚少。如果写读后感或给材料作文,第一步就因为读不懂文章和材料被挡了下来,自然就感受不深或没有感受。若读得深刻,心有所得,句句就能说到点子上。可见写不好读后感,首先是阅读能力低下,其次才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篇史论,文中所引史实比较复杂,课本注释又较简要,成为教学难点之一。现据有关资料,对课文所涉史实作些介绍。一、梁燕契丹,晋王三恨。晋王即李克用,西突厥沙陀族人,本姓朱邪。因其父朱邪赤心助唐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赐姓名李国昌,其后代从此皆姓李。李克用助唐镇压黄巢起义后,出任河东节度使,自此割据一方,不久又封为晋王,权势益彰。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