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数学活动经验都是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学具,通过学具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陈莉 《广西教育》2011,(10):45-45
学具操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其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教师要把握好操作的时机,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而定,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帮助,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学生自已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讲一讲来发现规律,获取新知。学具操作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具体事物,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概念,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权松爱 《考试周刊》2011,(26):94-94
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提倡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原来的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数学教学中,学生学具的操作越来越多地被老师重视起来。为了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本文作者在课堂上也越来越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研究的成就感,使数学课堂经常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作者还谈了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罗永学 《甘肃教育》2005,(11):47-47
学具操作会将学生带人一个新的“情境”.使他们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如教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1)剪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用多种方法把6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3)所拼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匠和宽各是多少?(4)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引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7.
一、注重操作材料的选择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和形的,而不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属性.因此,选择操作材料的标准,是要看学生与操作材料建立的活动和构成教学过程本质的活动这两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即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认识活动,如果这两种活动之间没有联系,那么直观材料也就是无益的,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分散注意力和妨碍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并非越直观形象越好,也并非是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8.
郎建华 《考试周刊》2012,(37):65-6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使用好学具是使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如何恰当地组织学具操作活动?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小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数学学具通过学生操作使用,实质上把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形象思维,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使用学具。为此,笔者谈谈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所谓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学具操作对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谭拥军 《辽宁教育》2004,(12):38-39
新课程改革转眼已经实验三年多了,我们农村小学已沐浴到了它的阳光,一些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对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如何恰当地组织学具操作活动?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儿童喜动不喜静 ,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 ,把某些数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动手操作中的各种学具就足以引起学生兴趣 ,他们就会以最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2 通过实践操作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感知 ,进而得到深刻的理解  在操作中 ,学具具有直观性 ,加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这能使他们在操作中感知到知识的要点 ,理解知识的内涵。如我在教“角的度量”这一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时 ,我指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5.
陈建国 《考试周刊》2012,(24):73-73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数学学具,改革数学教学的设计,并对运用学具进行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确适当地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27):83-8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启发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具操作为例,探究学具操作对培养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1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已被广大老师所采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还存在很多弊端,如:操作停留在模仿层面,为操作而操作;操作的目的性不强,难以展开有效探索;操作缺乏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思维张力不够;操作时机失当,没有突破关键问题;操作只是少数人参与,忽视了群体间的相互交流……凡此种种,都弱化了动手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