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四川好人》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莱斯的客观建设性翻译批评理论对翻译批评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翻译批评不能脱离原文文本,要从篇章类型特征、语言内部指示和语言外部决定因素三个批判视角来审视翻译成果,同时兼顾不同语言的文化特性。翻译批评是可行有益的,但也有着自身局限。  相似文献   

2.
罗选民教授的动态话语认知模式为译本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该视角出发解读"A Red Red Rose"苏曼殊、郭沫若、王佐良的三个译本,从历史认知的维度挖掘每个译本创作的过程性、合理性及价值性,以期为翻译文本的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翻译生态学的视角入手,通过对比《暮光之城?破晓》大陆译本和台湾译本的语言差异,分析了影响译本语言的主要翻译生态环境因素,揭示了译文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处于不断循环互动中。从场域互动视角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本的产生背景可以更好的认识译本背后潜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译本的产生是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产物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代丽春 《考试周刊》2012,(30):23-24
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认为任何一个译本都有翻译目的,译本怎么翻译、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则是由其目的决定的,而评价一个译本的成功与失败也是要看其翻译策略是否满足了翻译目的。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从文化意象和双关语两个方面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吴钧陶译本做出分析,指出在新的时代特征下,吴钧陶译本满足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译者的翻译目的。符合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决定手段”准则,从而得出吴译本是一部好的译本的结论.以对吴译本重新做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能脱离人而存在,而人是社会的人,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译本出现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晚清时期的翻译作品,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对译本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同为以人类体验认知为基础的关联翻译理论与转喻,必然有着一定联系.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运用直接翻译与问接翻译概念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中的转喻翻译,揭示用关联翻译理论可以解释<红楼梦>中的转喻翻译,同时指出译本某些地方采用完全意译的手法,没有很好的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和满足译语接受者的期待,可以尝试运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图瑞的翻译规范理论发展和深化了描写翻译学,把翻译置于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它从预规范、元规范和操作规范三方面翻译规范考察译本产生的整个过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的多方面视角。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杰出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从翻译规范理论出发,考察《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姚乃强译本产生的过程,大到背景,小到翻译技巧,对比分析原著和译本。分析表明,译者对预规范、元规范和操作规范三方面规范的遵守程度对译本产生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翻译规范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德语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译者不同的文化视角对原著解读、策略选择及译本整体面貌的影响。面对复杂的文化关系时所秉持的文化视角和文化传递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抉择取舍,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主体性作用的集中体现,并最终形成富有文化个性的译本面貌。不同的译者产生不同的译本,不同的译本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译者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0.
张洋 《林区教学》2011,(12):44-46
以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操控理论对《简·爱》两译本,即李霁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意识形态对翻译前文本的选择,对翻译转换过程进行的操控。  相似文献   

11.
《枫桥夜泊》是唐代羁旅诗的代表作之一。该文在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的视域下分析翻译家许渊冲的译本,从历史负载词、格律和意象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解析许渊冲诗译的文化转向,以期给诗歌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娄虎  刘萍 《丽水学院学报》2009,31(2):119-122
以畲族为例,从民族、民俗、宗教、文化和教学方式等视角探讨民族传统民间体育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给翻译造成的困难。从功能主义翻译观出发,认为翻译民族传统民间体育文本应该首先确定译本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动作技巧还是要再现蕴涵的文化信息,然后再根据译文的交际目的选择“工具性翻译”或“文献性翻译”。  相似文献   

13.
席印蕊 《海外英语》2014,(15):140-141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该书中反复出现当时一些社会思想,如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女性权利等。该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2008),和男性译者王之光的汉译本(2012)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感隐喻,其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成功。选取杨宪益表妇的译本,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视角,通过对“气”的情感隐喻的确认、分类,概括出情感隐喻在《红楼梦》译本申的三种类型;太多数隐喻是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使用频率很少。情感隐喻不能直译。大多采用归化的整体翻译篡略,在翻译过程中井没有保留原文的情感隐喻,由此总结出情感隐喻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5.
雷洋  胥瑾 《文教资料》2009,(35):30-33
杨静远重译的《彼得&#183;潘》是目前国内评价最好、销量最高、影响最大的中译本。本文参考了于连江博士的《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从社会历史因素、译者主体因素和译本语言因素三个不同层面分析杨译.旨在为将来重译这本小说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它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汉斯·维米尔提出,其为翻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模式。文章拟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哈姆雷特》选段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比较,主要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三方面分析了两个译本的不同点,从译者的主体性方面分析了两个译本的相同点,以期揭示翻译目的在翻译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风格美学的翻译观要求译者把握原语文本的风格信息,并恰当地将其在译文中表现出来,译本风格应与原作风格保持一致。从翻译风格审美的视角比较了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2个中译本,旨在说明译者进行文学翻译尤其是儿童文学翻译时,应准确地认识和再现原文风格。通过比较得出,张万里的译本在语言词汇的选择上优于成时的译本,而在修辞和句式运用上2个译本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从传统翻译研究的“对等”或“等值”视角来审视法国汉学家吴其昱的寒山诗译本,读者会发现其译诗中某些背离所谓“充分性”翻译原则的地方,但如果从翻译规范论的相关理论视角来进行观照,则会发现吴氏译本对于译诗“可接受性”的充分彰扬.  相似文献   

19.
高巍  董琳  程梅玉 《海外英语》2011,(14):1-2,11
近年来,翻译伦理成为翻译理论界逐渐关注的焦点,因此,该文首先对翻译理论的概念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理论的产生进行简单溯源,帮助读者对翻译伦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笔者选择了《桃花源记》的两个英文译本,分别为A.R.Davis译本和林语堂译本,从翻译伦理角度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为今后译本评析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英国经典音乐剧《猫》的两个汉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目的论在不同译本中的应用,探讨目的论在音乐剧翻译中的可行性。音乐剧翻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翻译活动,需要兼顾其文学性、音乐性及可表演性,目的论能够为音乐剧翻译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个译本对文学性、音乐性及可表演性的保留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