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边郡一般设于少数民族地区,是秦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治理边疆的地方行政制度。西河郡为汉代著名边郡,在历史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对其加强管理,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设立属国都尉、农都尉等职官,对后世边疆治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边郡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对于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稳固边疆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汉代西河郡为著名边郡,最早为战国时魏国夺取秦国黄河沿岸地而置.秦统一六国时,郡废,其地归秦.西汉武帝时复置,地在今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直至东汉末废,共存在300多年.其兴袁沿革,对当今边疆开发治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汉中期,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为筹集军费,保证战争能持久进行,汉武帝采取了增加铸钱、统一币制、重捐税、算缗、告缗、卖官鬻爵、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同时还加大军事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和实行屯田和仓储,大力发展养马业等.这些经济政策的实行,为战争供给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署名林则徐所作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叙述了林姓由来、人才济济的光荣家族史,重点阐明“我开基祖三十六郎公”的来龙去脉,全文符合史实。这一谱序约经160年后传到福建龙岩龙门镇石牌前林姓家族中,正好与由适中象山卜居龙门里陈邦洋开基立业的三十六郎公,字圣联,立户为龙一图八甲德春户完全一样。龙岩诸地林姓族谱,石牌前与湖南常德、福清岑兜(文峰)三地林姓的渊缘关系非常密切,很可能由福清到宁化任知县的入汀始祖林文德与林则徐家族的玉融始祖林高德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西汉初年,中央集权尚不巩固,山东诸侯王国作为治理、发展地方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经济好或者坏的重要因素.汉初山东诸侯王国与地方经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农业的恢复发展;二是地方相关手工业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山东诸侯王国在发展经济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在一个先进的文化背景中,由掌握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人来完成。西汉人口迁移对边疆经济开发不仅保证充足的劳动力,而且输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促进边疆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河郡林氏族谱序》首次出现的湖南常德《林氏族谱》主纂林炳荣学识能力的分析,福建龙岩林氏发展情况与《林序》内容的对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林氏宗亲联谱的影响,《林序》出现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等四个方面论证《林序》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河郡林氏族谱序》和残存的湖南常德《十德堂林氏族谱》资料及龙岩石牌前《奎垣公房谱》的分析,《西河郡林氏族谱序》一文不可能是林则徐所撰写。《西河郡林氏族谱序》所摘录的林氏先祖世系、行实有所本,个别先祖世系、行实,有待进一步查考。林则徐的先祖高德公与文德公不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元朔四年汉匈河南地战役后扼黄河渡口置西河郡以强化北部边疆纵深防御,将其经营为集结军队的军事基地和重要产粮区。东汉时西河郡为北疆防御北匈奴的前沿和监护归附南匈奴的军事机构,北匈奴势力消失后,东汉因国力衰退西北疆土内缩而内迁西河郡。西河郡的设置变迁与两汉王朝军事实力变化及奉行的边疆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10.
林之有政 ,实缘课税 ,政税相联 ,西汉统治者较前各朝更加重视林政。西汉政府重视林政之原因 ,除却汉初经济残破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外 ,西汉时期既定的自然资源情况和当时能够对国家政策产生影响的思想家、学者、官僚、商人的积极推动 ,也是一大原因。西汉林政主要包括森林职官和森林政策两个方面。其特点有二 :一是森林权属具有国有和私有两重性 ;二是农林结合 ,手工业和林垦并重 ,表现为多样化的开发和种植。西汉林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但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和较频繁的自然灾害 ,进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迁豪入陵县是西汉频富特色的政策,自高帝至昭宣一直施行。它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发展成一套完善的陵县制度。西汉通过设置陵县,有力地打击了地方分裂,增强了京师实力。西汉中期以后,随着豪族的强大、君主的软弱、儒家伦理的影响、经济方面的困难,这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陵县制度的最终被废。  相似文献   

12.
白求恩以身殉职时是多少岁? 以往.我们一直以为白求恩牺牲时已50多岁了。因为毛泽东在《纪念自求恩》一文中开头便说:“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3.
加官在南北朝时期是官僚系统的普遍现象,侍中与散骑常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加官,官员一般在得此加官号后便长期拥有;《三国志》所载曹操“已定汉中”之汉中,并非“汉南”,因为从时间与语句逻辑上分析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加官在南北朝时期是官僚系统的普遍现象,侍中与散骑常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加官,官员一般在得此加官号后便长期拥有;<三国志>所载曹操"已定汉中"之汉中,并非"汉南",因为从时间与语句逻辑上分析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汉代选举,有贤良方正一科。但《史记》《汉书》传记中有时连言“贤良文学”,论者或将文学,贤良混同为一科,即贤良方正;或在贤良方正之外,别立贤良文学一科,这都是不正确的。例如《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即分别立有“贤良方正”和“贤良文学”两个条目:[贤良方正]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汉文帝为了询访政治得失,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中选者则授予官职。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文学。名称时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夏朝开始就有了简单的商业经济,商代使用货币、商人进行长途贩运,春秋时期已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战国时期征收工商税,西汉时期全国已形成了若干经济区域,理论上形成了“重本抑末”、“农末俱利”的不同观点,商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商品矛盾初步显露。  相似文献   

17.
西汉外戚与西汉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汉的历史上,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是外戚发展的前期,昭宣二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中期,元成哀平四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后期。前中期外戚造成了汉初经济发展与昭宣中兴,而后期外戚则最终造成了西汉的灭亡。外戚与外戚之间的斗争同样影响政治。外戚政治是专制政体的必然产物,要想消灭外戚专权,只有铲除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18.
收入差距与经济效率之间是一种既同一又背反的矛盾关系。当收入差距过小时,应当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拉开收入差距,以提高效率;当收入差距过大时,应当通过个人收入调节制度和社会保障福利制度,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期,蜀商表现出很强的经商能力,活动范围十分广泛,蜀商富倾天下,蜀商的经商能力和其个人品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汉武帝实施国家统制经济政策和统一西南,蜀商赖以发挥的土壤不复存在,蜀商从此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20.
自西汉武帝始,中央职官制度有了中(内)外朝之别,侍中、给事中、诸吏、散骑、常侍等皆属于中朝官。然而侍中在汉初业已存在,并不是随着中外朝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对西汉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