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期重要的一部传奇剧。莎士比亚一生的戏剧创作深受基督教圣经的影响。圣经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了他的戏剧。而爱、恨、罪及宽恕构成了莎士比亚这部传奇剧的主要的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2.
对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普洛士丕罗这一人物形象的阐释多有争议,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实践者,普洛士丕罗是一个心胸宽阔,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他不仅以宽恕仁慈之心解决了一段积怨,而且表达了对人性的善良和人类的美好前途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文主义信仰者的莎士比亚,几乎在他的每一部剧作中都高举人文主义的伟大旗帜。但在他后期的传奇剧中,因为对社会现实的厌倦和失望,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则不可避免的幻灭了。《暴风雨》作为莎士比亚晚年传奇剧的代表作,体现的正是莎士比亚幻灭的人文主义理想。在这个作品中莎士比亚寄希望于超自然因素和宽恕思想来解决社会矛盾,正是其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传奇剧,也是其晚期著作之一。莎士比亚深受圣经的影响,其剧作中同样存在着圣经思想和意识。根据文学批评家诺思罗普·佛莱的圣经原型批评理论,在此来着重分析下《暴风雨》中出现的三类人物原型,即神性人物、人性人物、魔性人物等。  相似文献   

5.
对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普洛士丕罗这一人物形象的阐释多有争议,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实践者,普洛士丕罗是一个心胸宽阔,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他不仅以宽恕仁慈之心解决了一段积怨,而且表达了对人性的善良和人类的美好前途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6.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莎士比亚的创作与《圣经》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莎士比亚作品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二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主要指仁慈、宽恕、博爱)对莎士比亚创作的巨大影响.客观、中肯地探寻《圣经》对莎士比亚的影响,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晚年优秀作品就是《暴风雨》.然而,《暴风雨》正是一隐喻叙事的产物.现如今,人们比较认可隐喻,它可以看作是一修辞方法,把感知到的物体、思想与感情等映射到一个和此事物有本质区别的事物上的过程.在所有的领域中都可以运用隐喻,特别是在现代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莎士比亚作品中,隐喻不只是一修辞手法,还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在《暴风雨》中始终贯穿有隐喻思维方式,这样一来,使人们在阅读《暴风雨》时将深奥难懂的内容变得更加浅显.可以说,《暴风雨》经历上百年依然经久不衰,这是和隐喻叙事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做了研究:从悲喜剧的特点到人物性格的刻画,从政治学、伦理学到社会学研究等等。根据戏剧诗的定义和戏剧诗的内容,以《暴风雨》为范例,我们主要侧重情节这一核心要素来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诗学的魅力所在。《暴风雨》的文本清晰,戏剧的情节安排别具新意,显然是经过了一番仔细的推敲,如这部戏的开场便有着一些夸张的效果,"一颗子弹也能发出雷鸣之声"而且"鼓声反复如暴风雨般鸣响"。同时阐述了莎士比亚如何在《暴风雨》这部作品中,具体实践戏剧诗学的,如何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纯朴的爱情,谴责了自私的阴谋,肯定了理性和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邵星宇 《文教资料》2012,(12):31-33
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是一部充满《圣经》典故的作品,《圣经》参引在剧中的使用大大超过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这部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圣经》的新时尚。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性与传统的神性之间的矛盾在莎翁剧作中普遍有所反映,而《一报还一报》则充分体现了“罪”与“宽恕”这一《圣经》观念。  相似文献   

10.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期的剧作,作者通过普洛斯帕罗的形象展现出了基督教中所阐释的美德--宽恕、博爱、贞洁、节制.这些美德不仅实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同时也使岛屿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同伊甸园一样美好.  相似文献   

11.
格林布拉特作为著名的新历史主义莎评学者,在其传记作品《世界的意志:莎士比亚传》中,从性视角对莎士比亚作品与传主的互文性解释是对莎士比亚传记写作的突破。特别是通过对《暴风雨》和十四行诗的分析,揭示了传主个体与自我的冲突,进而说明了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暴风雨》和《妈妈.戴》两部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及主题呈现出互文关系,但当代黑人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在欣赏莎士比亚作品的同时,结合了黑人自身传统对其作品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改写,注重书写自己的故事。通过改写《暴风雨》,内勒在互文关系中寻找以黑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和以白人为主人公作品的不同,更是在探寻非裔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差异,为黑人文学开拓了更豁达的思维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3.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收藏家》在20世纪60年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运用互文性理论来审视《收藏家》是对文本的传统解读方式的突破,从《收藏家》对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引用和对英国荒岛文学的戏仿以及与广义互文本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文本的意义来源于它与互文本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是一部传奇剧,在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心灵和谐等观点方面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不谋而合。这种巧合有其深层必然原因,也体现了全人类对和谐这一美好愿望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5.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绝大部分戏剧都是利用现成材料加工改编而写成的,即所谓“旧瓶子里装新酒”,赋予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代表作如历史剧《亨利四世》、悲剧《哈姆莱特》、喜剧《威尼斯商人》、传奇剧《暴风雨》等都早已脍炙人口,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风格瑰丽多彩,因此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谜一样的莎士比亚”之说。我们高中语文教材把《威尼斯商…  相似文献   

16.
传奇剧是莎士比亚后期创作的主要成果,其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往往借助幻象来匡正现实,有一种悲剧的色彩。其代表作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相似文献   

17.
悲剧往往体现着作者对现实更深刻的认识。莎士比亚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而其中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则被被公认为"四大悲剧",这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中心作品以至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转折点,是莎士比亚思想集大成者。而四大悲剧所折射的灿烂文学光芒的阴影下,则是作者体现出来的依附于权贵,取悦于王权,为王室服务的权贵思想。本文就这一现象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谌利华 《文教资料》2006,(33):62-63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通常指作者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创作的喜剧作品,包括《错误的喜剧》、《维洛那绅士》、《爱的徒劳》、《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及《第十二夜》。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的确,莎士比亚作品不仅具有很多外在的狂欢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莎士比亚相信人们可以从现有秩序中解脱出来,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认识世界和人类的方法。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浪漫喜剧具有的狂欢化特征,指出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是对旧的价值观念的重审,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狂欢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  相似文献   

19.
《暴风雨》作为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生涯最后一部独立完成的作品,被视为莎翁“诗的遗嘱”.由于欧洲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其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其剧作中同时包含了浓厚的基督教意味和人文主义思想,并具有相互交织又相互矛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查尔斯·兰姆是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伊利亚随笔》(1823)和《伊利亚随笔续集》(1833)是他对英国文学宝库的伟大贡献。伊利亚是兰姆的笔名。他正是以两集随笔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闻名的。他给我们留下的五十多篇优秀散文,全是无拘无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想和随笔。兰姆充分发挥了随笔这一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