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以幻灯显示下面两个句子: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搞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师: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少了“准会”、“最甜的”两个修饰语。第一句说“让你吃”,第二句说“让你吃个够”。师:(在上述词语下标上“·”)“准会”还可以怎么说?生:一定会,肯定会。师:维吾尔族老乡是随意摘几串葡萄给客人吃的吗?生:不是。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生:从“最甜的”这个修饰语可…  相似文献   

2.
师:这首七绝诗大家已经读得很熟了,诗题的意思也已经弄明白了,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对诗的前两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小组讨论) 师:讨论好了?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诗的前两句有点题的作用。诗题是“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究竟在何处“寻”到“花”的?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两句作了交代。 师:真会读书!老师为你们高兴。生:这两句主要写了黄四娘家花多。师:从何得知?生:第1句“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花满蹊”写的是花把通往黄四娘家的路径都遮住了;第2句“千朵万朵压枝低”中的“…  相似文献   

3.
<正>师:《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传主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边默读课文,边圈画文中的关于传主的称谓,再从总体上观察它们,看看我们能有什么发现?(生默读、圈画)生:我圈画的传主称谓有“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居里”“玛丽”“夫人”。生:我补充“物理学家”“学者”“年轻妇人”。师:好。(教师按自然段顺序将这些称谓整理在黑板上)一部传记对传主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称谓,你怎么看传记中的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师: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第3节,这一节表现了铜马制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首先,请同学们说说哪几个词能说明这一点? 生:“构思奇妙”和“匠心独运”。 师:对!“构思奇妙”好理解,“匠心独运”是何意思呢?如何理解这个词呢? 生:只要弄清楚“匠心”这个词的意思。 师:对,这是正确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有些词语如果理解了关键的字,整个词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这个“匠心”的意思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查字典。 (学生查字典) 生:“匠心”的意思是“巧妙的心思或心思巧妙”。 师:“匠心独运”呢? 生:巧妙的心思与众不同。 生…  相似文献   

5.
郑百苗 《江西教育》2002,(18):30-30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片段为: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两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师:“天际”呢?生:天边。师:那么这两句诗该怎么理解?生:孤单单的一只船远去了,帆影在晴朗的天空尽头消失了,只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生:当时,老朋友(孟浩然)乘坐的船渐渐地远去了,帆影消失在碧水蓝天相连的地方,“我”望不见老朋友了,…  相似文献   

6.
赖杉 《四川教育》2001,(10):22-22
一、比比谁最高 师:小朋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班级歌咏比赛,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统一定做服装。但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怎么去买衣服呢? 生:我们自己量身高。 师;真能干,那你们测量自己的身高时用什么长度单位呢? 生:用米或厘米作单位。 师:真聪明!现在请各小组长负责本组组员身高的测量工作,组长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一组组织得最好,量得最准。先测量完的小组还可以量一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画“正”字做好记录。 师:请看黑板,班上…  相似文献   

7.
片断1引导自学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些例子,如3×、×、×等,学生试做之后——师:在计算中,你们注意到有什么特别的现象?生:每题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师: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可取个什么新名称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前6行。学生阅读课本,并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师: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生:认识了“倒数”。师:请你们说说什么是“倒数”?学生复述教材中倒数的定义。师:请结合黑板上的例子具体说说,谁与谁是互为倒数?生:因为3×=1,所以3是的倒数,是3的倒数,3与互为倒数。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愿意用黑板…  相似文献   

8.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读课题。 生:“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居里夫人。(投影居里夫人俩像)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是短暂的,居里夫人美丽的生命同样也是短暂的,但是课题却是一(引导学生读出课题)  相似文献   

9.
(新大纲要求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本教学片断的设计就是从此出发的。) 师:你家住房是多大的? 生:86平方米、102平方米、58平方米…… 师:这些数据是指什么说的? 生:指住房的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知识──“面积”。 (板书课题:面积) 师:(指黑板和投影屏幕)黑板和投影屏幕比,谁大谁小? 生:黑板大,投影屏幕小。 师:黑板大投影屏幕小是指黑板和投影屏幕什么说的? 生…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课时一、说话训练,比较理解(老师指导学生齐读课文)师:(板书: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吗?把“手”移后,加一个什么字就通了?生1:更羸是射手。生2:更羸是猎手。生3:更羸是能手。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对了。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生:是“人”的意思。师:哪些词语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学生说了很多答案,有:歌手、选手、对手、枪手等。)师:(板书:更羸是……能手)谁能说得更具体些?生1:更羸是射箭能手。生2: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许多艺术作品里都写过,有一个叫…  相似文献   

11.
Y数学在成人眼中是严谨、严肃的,在孩子眼中则是五颜六色的。有些孩子的语言似乎是“非数学化”的,有些则似乎是“荒诞不经”的。但如果我们转换视角,细细品味,就可以看出孩子思维的真实性和广阔性。在此意义上,小学数学更多的是生活化的数学、儿童化的数学。请看———案例1:《有趣的拼搭》教学片段师:通过活动,你发现哪一种物体比较难堆?生1:圆柱比较难堆。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它容易摔跤。生2:球最难堆。它总是坐不住,的溜溜地滚。案例2:《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师:学了新知识,你会举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生…  相似文献   

12.
佘小红 《湖南教育》2005,(12):32-33
师: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最敬佩发明大王爱迪生。那么你们最敬佩谁?生:我最敬佩科学家居里夫人。生:我最敬佩科学家爱因斯坦。生:我最敬佩中国科学家李四光。  相似文献   

13.
片段一 师:(指读“通晓”)你根据哪个字能快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晓”的意思是知道、明白。 师:“通”这个字作何解释呢?请查字典理解。  相似文献   

14.
树叶与魔术     
杨光 《南昌教育》2006,(11):42-42
不久前,我上了一节美术课内容是“有趣的拓印”,简录于下——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生1:红色的;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教室里笑了起来:“哪儿有彩色的树叶?”  相似文献   

15.
课例:《火车开了》教学片断师:你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师:你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生边说边用双手模仿轮子运动)。生:火车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然后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厢状,师生游戏。)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  相似文献   

16.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7.
14·《松鼠》片断实录师:(出示“松鼠”挂图)同学们,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生:松鼠。师你怎么知道是松鼠?为什么不说它是一只老鼠?生:老鼠的尾巴又细又长,不像这样毛绒绒的;老鼠的面容没有这么好看;老鼠的身体没有这么大,四肢也没有这么强健。师:可见,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松鼠特点的词语。师:(找一位眉清目秀的学生L台)现在,我要大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同学的面容,可用哪个词?生:清秀!师:“清秀”经常用来写人,杨老师也是人,能用“清秀”形容吗?为什么?生:(笑)不能。…  相似文献   

18.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梅花的信息,请你用最简洁的话说说对梅花的认识。生: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天盛开的,不怕冷。生:梅花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季节里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有香气。生:梅、兰、竹、菊是四君子,梅是四君子之一。生: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师: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现在我们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知道词有不同的词牌,那么,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各是什么呢?生:(齐答)词牌是《卜算子》,题目是《咏梅》。师:跟老师读题目(生读)。“咏”是什么意思?生:“咏”是…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题目是什么? 生:《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念奴娇”是题目吗?生:“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李霞 《湖南教育》2003,(5):50-51
教学片断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生小组学习、讨论)师:明白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妈妈的评价———“精彩极了”,这是对孩子的赞扬与鼓励,爸爸的评价———“糟糕透了”是对孩子的批评。生:我觉得正像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生:作者为什么要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生:我有时候虽然考试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