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精神内在的育人性与实践性是激励大学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澎湃势能,更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以树立崇尚劳动的价值导向、锻造持续奋斗的劳动意志、塑造诚实肯干的劳动品格、涵养主动担当的奉献精神为主要抓手,通过劳动理论教育先行、劳动实践养成助推及劳动文化氛围带动,探索提升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质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青年劳动精神涵养实干品格、砥砺奋斗意志、成就时代新人,对于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存在的青年劳动意识欠缺、教育单位育人手段单一、用人单位评价手段相对片面、整体劳动氛围较为浮躁等现象,影响了青年劳动精神的培育。要更好地培育青年劳动精神,需要青年自身树立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质;需要用人单位改进工作机制、改善管理思维;需要全社会崇尚劳动、形成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涵养与培育作用,文化涵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以文艺精品感染学生、以外国文明的科学成分发展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充实学生、以自然科学的有效资源教育学生,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  相似文献   

4.
劳动精神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精神因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工作,深耕理论武装、重视劳动实践、营造校园文化、构建协同机制,从而提升劳动精神培育的实效性,促使劳动精神成为激励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不懈奋斗的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5.
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必备素养。中西劳动文化思想资源的学理渊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高职部分大学生劳动素养有待提升的现实依据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依据劳动素养内涵,以培育劳动价值观为前提、以培育劳动能力为关键、以培育劳动习惯和品质为支撑、以培育劳动精神为核心等,通过回归本位、示教并举、怡养涵育、科学量化等多种有效路径,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劳动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培育创新伦理,弘扬主体性,构造竞争动力、需要动力、情感动力、意志动力、环境动力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品德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本文提出大学德育应该更加关注在受到网络的冲击后,大学生在品德上产生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认知教育、情感培育、意志训练和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8.
孙涛 《江苏教育》2024,(8):25-26
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班主任应在班级劳动教育中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的劳动精神生长。以文化浸润,涵养学生的劳动情怀;以体验导行,创新班级劳动样态;以资源整合,锤炼劳动品格,让儿童“爱劳、会劳、善劳”。  相似文献   

9.
李宜容 《甘肃教育》2022,(22):15-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坚守初心的价值凝练,也是青年一代敢作为、有作为的意志激励,具有资政育人的功能。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政治情感、锤炼坚韧意志、塑造高尚品德。对此,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渗透原则、主体原则,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课程思政、实践过程、网络教学中,拓展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劳动精神是劳动教育的基本价值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坚定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理想信念。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要营造蕴含劳动精神的理念和氛围,协同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拓宽劳动精神培育的渠道,提高劳动精神的自我教育水平等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能够主动作为、乐于奉献、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自我领导力与大学劳动教育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提升,是有效落实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精神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应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作为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着重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内在动机,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着重训练学生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努力创新的思维习惯与创造性劳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行为聚焦力与共情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2.
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总的认识和根本看法。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兴起并迅猛发展,在网络直播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劳动观存在对于劳动意义的认识不足、对于劳动态度的端正不足和对于劳动精神的养成不足等现实问题。优化网络直播影响下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培育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更新培育理念,全面理解劳动意义;改进培育方法,积极端正劳动态度;优化培育环境,深入弘扬劳动精神。以便增强大学生劳动观培育的有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在网络直播环境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世界因为它的复杂性和无序性,导致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表现。大学德育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受到网络的冲击后产生的问题,网络道德认知教育、情感培育、意志训练和行为矫正等应该成为大学德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师教育大会提出教师要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大功夫。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德育心理活动,其形成要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须从“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志、爱国行动”四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扩充爱国知识体系,夯实爱国理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爱国道德情感,尤其是伦理爱国情感;锤炼大学生爱国意志品质,战胜困难和抵制歪风邪气,保持爱国精神的纯洁性;带领大学生亲身历练实践,将爱国之情融入报国行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只有坚持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才能有效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的切入点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这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灵魂,加强艰苦奋斗品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劳动教育要立足于劳动实践,避免空洞说教,注重在劳动中培育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避免单一劳动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6.
劳动精神内聚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是高等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推动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核,就是要以艰苦奋斗为核心要义,以家国情怀为本质要求,以敢闯会创为时代亮色,以追求卓越为理想目标。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应以“萃取、融合、传达、践行”四个前后衔接的环节为核心内容,破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素质劳动者的供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劳动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它着眼于公共福祉的创造。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只有具备"独立、勤勉、担当"的劳动精神,才能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需要教育的指引,作为教育大系统重要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则是一种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在具有教育性的劳动中"展现学生的交往本性、开辟学生的言说路径以及赋予学生的行动空间",从而化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趋向良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工匠精神指的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做好工匠精神的培育教学,对于增强高职院校育人成效有着积极意义。文章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劳动教育对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指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劳动教育师资团队、宣传劳动情感教育、优化劳动教育模式等方式,落实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希望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立足新方位,加强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源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思想精髓,扎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劳动实践,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应有之义。文章借鉴价值认同理论,对江苏各层次高校29688名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剖析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在认知、同化、内化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并从认知、情感与实践三个维度,探析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试析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素质是大学生养成素质的元素质,学习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新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意志、优化学习策略是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