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选取"学堂在线"平台上参与"STEM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慕课学习的1068名学习者进行研究,以视频观看比例、平时作业得分率、期末考试得分率、课程得分率四个变量来表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并运用凝聚层次聚类分析、K-Means聚类算法、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来处理获取的课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慕课的学习者群体可分成积极学习者、一般学习者、单纯注册者三类;四个变量在3个学习者群体之间均存在差异,其中平时作业得分率、期末考试得分率、课程得分率对积极学习者有显著影响,视频观看比例对单纯注册者有显著影响;视频观看比例是影响慕课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习者移动学习是成人教育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拓展移动学习资源研发者设计思路,提高社会学习者移动学习水平,通过总结慕课思维的课程设计通用性、课程知识系统性、课程媒介融合性、学习过程阶段性等属性,分析慕课与移动学习、社会学习者的关系,构建基于慕课思维的社会学习者移动学习的科学认知,即可及的学习渠道、系统的学习资源、多样的学习媒介、顺序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6,(12):65-71
自慕课引进我国以来,高注册率、低通过率的问题一直存在。针对目前我国慕课学习者的特点,文章从负动机影响因子的角度,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主要对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的国内慕课学习者进行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分析发现,影响我国慕课学习者负动机的主要因子包括学习者的自身毅力及坚持、学习情境的真实性、英语水平、慕课中的视频效果、工作或课程学习与慕课学习的矛盾。基于此,文章试图从慕课学习者、课程开发者、平台建设者的角度反思,提出消解负动机影响因子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9,(5):85-91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模式改革浪潮的推动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与慕课等先进教育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深度学习效果有待验证。为此,文章基于相关教育理论,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慕课的教学实践,构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慕课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和"学堂在线"平台数据分析,文章发现该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满意度较高,但需系统整合配套的教学资源、建立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慕课引发了一场新型教学模式的变革,这场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挑战,对学习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地位、提高学习效率而使更多的学习者受益。  相似文献   

6.
慕课的出现和风靡反映了学习者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某些弊端的不满。慕课对于知识的传播和扩散方式对于传统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它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流动,部分解决了教育的不公平和推动了传统教育自身的改革。慕课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者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学习者的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对于慕课学习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慕课本身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的一项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慕课学习平台中的低效率、低完成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为了帮助学习者在慕课社区中建构深度学习,首先,我们可以设计层层闯关的解锁式课程、主题式学习、重构慕课作业形式,在挑战型学习任务与迁移中构筑慕课学习成就感;其次,建立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学习过程监督与面向学习作品的混合评价机制,在学习干预下触发深度自我反思与深度思维;最后,丰富慕课学习过程的课程履历与数据记录,在学习分析的基础上为慕课成员提供各种实时学习情况追踪提醒与知识图谱等自主学习工具,为支持个性化远程学习推荐自适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这些策略的目的都是为了突破课程学习思维与逻辑的浅层结构,走向生成型深度结构与判别型深度结构,实现基于慕课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8.
慕课作为具有较强体验性特征的教育产品,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机会和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一门教师教育类慕课前、中、后期与情感体验表达有关的724条学习者反思文本的质性分析,确定了25种积极和消极情感体验,体现了慕课学习情感体验的特有状态,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满意、激励、期待、不满、警觉、充实、感兴趣、轻松、高兴、喜欢。从整体情感倾向来看,绝大多数情感体验是积极的,满意、激励与期待三种主要情感体验约占总体的80%,情感体验积极且集中。从课程阶段来看,三个阶段均以积极情感体验为主,前期情感体验表达最为丰富且种类多样,中期的消极情感体验最多。从情感体验指向对象来看,七成指向学习内容,两成指向学习者自身,而指向慕课学习形式、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情感体验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知名慕课平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并对学习者访谈,从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动机和在线互动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幕课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较为强烈,对慕课有较高的知识期待.在线学习者学习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也反映了慕课学习者的多元学习需求.未来慕课的发展应着重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愿景,提高网上教学的学习支持服务水平,组织更专业、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习.  相似文献   

10.
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一直是在线学习领域中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学习模式也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分析慕课平台中学习资源的使用方式现状和SOA的特性,提出了基于SOA的学习资源的整合模式,对已有学习资源数据和分散异构数据采取服务封装的方法,从而实现慕课平台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慕课受到了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然而其高辍学率也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2015-2023年间在国际上发表的慕课学习者黏性研究文献,旨在探讨国外慕课学习者黏性研究的成果和现状,并对未来研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慕课的“高注册率”与“高辍学率”一直是慕课建设者与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这种“双高”现象的背后既反映了学习者对慕课的强烈需求,也反映了慕课对学习者的低效保留。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法,对2015—2021年间关于慕课学习者黏性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慕课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网络大型公开课程,在开发方面不断推新,丰富内容。自2013年开始,中国慕课大学生参与人数呈喷井式上升。但实际上,现阶段慕课的通过率与使用率都极低,慕课已经失去了部分教育的功能。在对大学生及其使用频率较高的慕课网站进行整体测评后,本文发现大学生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低的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落脚于大学生自主能力的构建以及慕课平台构建两方面,分别提出学生独立的课前引入、平台个性化服务的方法。吸引、牵制学生参加慕课,刚柔并济,双方向地引导大学生慕课的自主学习,进而给予慕课教学成果以坚实基础,提升大学生慕课的实际效率与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便于理解慕课(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本文区别"小慕课"与"大慕课"的含义。前者,指在Coursera或者ed X、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开放平台上提供出来的那一门门课程,其特征至少包括讲课视频、习题作业、测试考试、论坛互动等元素。后者,指小慕课的实现技术,以及不断发展这类技术,并以这类技术推动在线教育活动的理念与实践,包括小慕课,也包括SPOC等在线教学实践。本文认为,从中短期看,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主要影响的将是慕课技术广泛融入校园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会涌现大量小慕课,从而有可能对国家高等教育的业态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方向,就是低成本地实现一种有质量的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数量多且个体特征差异较大,教师难以精准分析学情,存在课程完成率低、学习成效不高等问题。在智能技术支持下,从学习者的基本属性、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行为和学习情绪四个维度刻画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群体画像和个体画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学习者画像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预警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超星慕课平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的学习全过程多模态数据采集是构建画像和实现精准预警的基础;学习者画像能够精准地描述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行为和学习情绪;基于学习者画像构建的预警模型能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学习预警和个性化的教学干预,为教学者提供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而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基于此,重点分析"慕课"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推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应用本科旅游院校慕课教学的优缺点及“学习强国”慕课的特点,然后指出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在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学习强国”慕课在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包括利用“学习强国”慕课讲解基本理论,利用课堂教学结合旅游行业实践;利用“学习强国”慕课课前预习,利用课堂教学开展讨论及辅导作业;利用“学习强国”慕课初步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课堂教学进一步夯实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世界范围内"慕课"来袭,中小学应该从中学习什么,怎么学?本文立足于本土文化,以批判借鉴和创新的视角,重点阐述慕课的多维教育价值和功能,为推动我国中小学形成正确的慕课学习观、掌握合理的学习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级汉语语法"慕课的教学实践,指出慕课学习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国别以及学习动机等个体特征方面,都与传统语言教学课堂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对语言慕课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慕课自身所能提供的教学与测试手段,既使语言慕课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遇到困难,也为语言教学利用翻转课堂加强交互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