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驱蔡风潮”是清末广西新军编练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是蔡锷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因而历来是蔡锷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过往有关“驱蔡风潮”的研究中,蔡锷似乎置身事外、毫无作为。但新发现的史料表明,蔡锷在事件中并未向恶势力低头,而是奋起反抗,撰写了长达两万余字的辩驳书,逐条批驳了广西咨议局强加在其头上的种种罪名,最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蔡锷在“驱蔡风潮”中表现出来的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于抗争的勇气和胆略,为他后来成功地发动云南“重九”起义和反袁护国起义,从而奠定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发现的蔡锷的辩驳书,对于研究蔡锷在广西练兵期间的活动乃至清末广西新军编练史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护国运动领袖蔡锷将军,辛亥革命前曾在广西度过了五个春秋。自光绪三十一年七月至宣统二年十月(1905年8月至1910年11月),除了1906年秋因至彰德观操离开广西一个月左右,他一直在桂负责培养训练广西新军。他胸怀爱国之情,办校治军兢兢业业,大大提高了新军官兵的思想意识和军事素质,使广西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成为一支生力军,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蔡锷于1900年参与唐才常在汉口发动的武装起义,事败后再次赴日留学。1904年他自士官学校毕业归国,曾在赣、湘两省的军事学堂任教。1905年6月,广西巡抚李经羲数次奏调蔡锷到桂。然当时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却要他入奉;湖南巡抚端方欲把他留用湘省。李经羲就分别致电赵尔巽和端方,力陈广  相似文献   

3.
蔡锷将军(1882—1916)一生短暂,但他不仅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而且留下许多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事迹。 1904年8月,蔡锷担任广西新军总参谋。为了表明自己廉洁奉公的心迹,他在寓所门口书联自警:“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自此至1910年,蔡锷在广西6年,身兼数职,为训练新军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最终才有积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他出卖维新派、镇压义和团运动、屠杀革命党人、恢复帝制,是“一个不择手段的野心政客”。但是,袁世凯在编练新军、创办新式军事学堂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袁世凯从清末编练新军创办随营学堂到民国初年兴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借鉴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事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军队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军事教育的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探讨这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军是新政时期中国传统军事体制向近代军事体制转型的产物,而清末新军编练则是传统军事训练教育制度向近代军事训练教育制度转型的体现.在清末新军编练热潮中,云南也进行了编练新军的活动,并先后拟具和实施了三个"教育计划",使云南新军的编练与军事教育比西南乃至全国其他省区更有成效.然而,迄今为止,史学界少有人对清末新军的编练与教育进行深入探讨,更无人对云南新军编练与教育计划进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云南新军编练与教育计划的解读,为清末新军编练与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6.
答:198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是清朝陆军近代化的开端,也是袁世凯发迹的起点。甲午之战,清军大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革命潮浪日趋高涨。清政府内外交困,急欲编练一支强大的近代化反革命武装,以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走马上任,接任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一职的。主持操练新军的原是清朝广西按察使胡燏芬,他选定天津以南七十里的小站,利用原淮军盛军驻屯的营房,招募壮丁4700人,编为十营,称为定武  相似文献   

7.
清末大规模编练新军,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军官队伍,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学堂,培养和轮训各级新军军官,就成为清末新军编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样一所培养和轮训新军军官的军事学堂.不仅如此,该学堂还是一所存在时间较长(1909年9月28日至1928年)、规模较大、成效显著、影响远播海内外的军事学堂,不仅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1,26(6):120-123
清末新军是中国传统军事制度向近代军事制度转型的产物,而新军的编练则是清末军制改革这场自上而下波及全国的军事近代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虽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编练三十六镇的宏大计划,但计划的‘实施基本上由地方政府分头负责。只有对清末新军的编练进行具体入微的个案研究,才能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场军事近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9.
新政时期军事改革,是清代军事史上的最后一次改革,编练新军,赋予军事武装力量体制的近代化,但新军与清政府相背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清廷为扭转战局,采纳了北洋德员汉纳根编练新军的计划,命汉纳根与驻津办理粮台的广西臬司胡燏棻共同办理编练新军事宜,揭开了晚清新军编练的序幕。由于军权归属、资金、人事关系及中枢内部分歧等问题,汉纳根编练新军计划不得不终止。但新军编练工作并未就此结束,由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袁世凯编练的新建陆军均取得了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者对西藏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并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我国在西藏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损害。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四川总督丁宝桢观察时局,筹划保川固藏,驻藏大臣文硕首倡在藏练兵自卫,保全藏土。之后的张荫棠、联豫等都曾力言编练新军、派川军入藏,以巩固边防。他们的军事思想一脉相承。本文主要通过史料来阐述清末"编练新军、川军入藏"军事策略的产生过程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及《辛丑条约》签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主要内容有:一、改革军制,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废除武科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在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军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军事学堂,以培养新军军官;派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从1895年受命编练新式陆军,历时七年,所需军费来源广泛,主要有清政府划拨的专项练兵经费;裁减旧式军队以补新军资费;抽取的苛捐杂税;内举国债外借洋款筹集资金;袁世凯在山东就地筹款等等。编练新军是清末军事改革的一个缩影,军费的筹集途径对清末财政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风景秀丽、绿树成阴的昆明翠湖西岸,有一座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这就是我国早期的军事学校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 清朝末年,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的阶级矛盾也十分尖锐,由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革命运动遍及全国。清王朝为了挽救垂亡的命运,扑灭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效法西方,编练新军,同时开办一系列军事学堂,以巩固其封建统治。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办的。1909年旧历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原武备学堂总办高尔登任总办(校  相似文献   

15.
正书号:ISBN 978-7-5528-0311-2出版时间:2008年定价:1500.00元以小站练兵为开端的清末新式陆军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清末新军的编练使中国军队的形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军时期奠定的军队训练方式、军队编制、军校教育乃至军服、军礼等模式对后来中国军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出版的各类史料和专题著作中,关于西式练兵和军队转型时期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少之又少。《新军旧影》一书正是全面反映清末新军编练的图片及文献资料的汇集和选编。书中选用大量天  相似文献   

16.
保定军官学堂是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培养北洋军官而设置的一所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8年)开办于河北省保定东关。该校设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科,前后共毕业九期学生。1902年停办。保定军官学堂的由来,得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说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屡遭失败,一些封建官僚,特别是洋务派官僚,纷纷上奏朝廷,建议仿照西洋办法编练新军。清政府采纳了这种主张。1894年冬,清朝政府任命李鸿章所赏识的淮系洋务派官僚、曾任广西按察史、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及邮传部侍郎的胡燏棻,在天津东南七十里的小站主持编练新军。胡聘请德国人汉纳根为  相似文献   

17.
清末,为自救图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倾向,以至武昌新军首义后全国新国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于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绥远地区的武备学堂随着绥远新军的编练而产生,并伴着军事改革的进程而发展,正式建立于1901年清末新政后,到1906年底绥远武备学堂改办成陆军小学堂止,共存在6年。由于绥远八旗军的腐朽落后,绥远地区统治阶层内部有识之士把"强兵富国"的注意力转向编练新军与发展近代化军事教育。绥远武备学堂的创立作为清末军事近代化活动中的一个地域性新事物,虽然办学规模和成效不大,但是仍对绥远地区的军事教育近代化、民族发展和社会心理起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缘起及演进保定军校在中国军事近代化史占有一定的地位,其设立是中国军事近代化中必然产物。保定位于京师之南,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清代为直隶督抚驻所。190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病死,由山东巡抚袁世凯继任。袁以天津小站练兵,创办新军陆军行营武备学堂和镇压义和团运动闻名海内外。他抵达保定后,为了继续扩大其武装,不遗余力地编练新军,迅速建成北洋六镇,可原  相似文献   

20.
蔡锷在广西     
蔡锷(1882.12.18—1916.11.8),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在他1904年至1916年暂短的政治军事生涯中,以其1911年领导辛亥云南起义和1915年发动和指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的光辉业绩而彪炳史册。这方面,许多史书都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和叙述,这是应该的,必要的。但对他在广西任职的五六年(1905年6月至1901年冬)——他政治军事生涯中近一半时间的历史,史书在叙述时,就很单薄了。他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