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梅 《广西教育》2014,(17):65+70-65,70
在日常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知识呈现模块,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通常按照连续的顺序,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并将其集中起来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不能建构统一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缺乏整体感悟。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呢?笔者有幸聆听了一节《认识分数》的课堂教学,执教者有效的突破了线性教学的弊端,由单一的线性结构转为多面的网状结构,由点及面不断辐射,逐步拓展,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勾连纵横的数学知识系统。现根据片段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观看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后,感觉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以期对同行们有所帮助。一、肯定学生。张扬个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吴老师上数学课不讲分数却先讲故事,一下子吊住了学生的胃口。  相似文献   

3.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做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做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在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出一半后,接下来让学生折出一张纸(有长方形纸片或正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不一会儿,学生已经有所收获,纷纷要求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吴老师并没有让学生马上进行作品展示,而是让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自己有什么收获,继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生1:我一开始是这样折的(),和同组同学交流后又想出了另外两种折法()。(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多了)生2:我是这样折的(),我还发…  相似文献   

5.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做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堂课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现把这节课的精彩教学片断整理出来,并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片断一:分饼导入师:中秋节同学们吃到了什么?生:月饼。师:吴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大月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的学问可大呢。老师先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老师有4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个学生得到几个月饼?你们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生:好。师:预备———开始。生:啪。啪。师:老师有这样的2个月饼,平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课标要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空间,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笔者近期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做法充溢着精彩生成,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择一片段,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案例一、开放课堂吴老师在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出一半后,开放了课堂,让学生折出一张纸(有长方形纸片或正方形纸片)的21.学生们纷纷动手实践,课堂在开放中洋溢着欢乐和活力.二、精彩展示不一会儿,学…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在江苏省教科院主办的"师陶杯"论文颁奖活动中,来自浙江省杭州市长青小学的特级教师丁杭缨上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的思想贯穿全课,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范佳  稀玲 《陕西教育》2005,(1):29-29
片段:师:如果有20个2相加,加法算式怎么列呢? 生:2 2 2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齐呼):2太多了! 师:是呀,要用2一个一个地加起来,加20个2太麻烦了!你能发明一种简单的算式吗?猜一猜,这个简单的算式与哪两个数有关?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里交流。) 生1:我们想的简单算式应该与20和2有关,在20和2的中间画一个口,写成20□2。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7、48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老师带来了一个游乐园的视频,你们瞧!(播放游乐园的视频,最后定格在课本第46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读取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师:你们都有一双数学的小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将该内容安排在三年级和五年级两个阶段进行学习。本案例中涉及的分数认识的教学属于第一段学习的内容,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执教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后,与我省小学数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卫东教授、特级教师丁杭缨及我省第三期农村骨干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这次交流给我的启示是:尽管《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节典型的老课,很多名师都曾有过精彩的演绎,但如何老歌重唱,唱出精彩,还需不断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15.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16.
蔡凤梅 《江西教育》2012,(10):37-38
<正>特级教师吴正宪教的"重叠问题"一课,准确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触发认知本原,让他们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建构知识。片段一在认知中激活经验师:(指向三角形,用三角形代替人)咱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几个?1、2、3、4、5(把磁珠放在第5个三角形上),从  相似文献   

17.
18.
蔡凤梅 《江西教育》2012,(29):37-38
特级教师吴正宪教的"重叠问题"一课,准确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触发认知本原,让他们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建构知识。片段一在认知中激活经验师:(指向三角形,用三角形代替人)咱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几个?1、2、3、4、5(把磁珠放在第5个三角形上),从  相似文献   

19.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