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后     
《中国文化》2010,(1):205-205
<正>本期刊发汤一介先生两篇文字,都是警世警策之语,关心吾中华文化之命运者不可不读。张立文先生的两篇,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新解之外,还有他为韩国版文集所写的序言。另一探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教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人习称外国为“蕃”(或“番”),《周礼·秋官·大行人》称:“九州之外,谓之善国”。故凡属与外国相关的人、事、物亦多冠之以“善”。古城泉州就是一个诸“善”答革之地,尤其是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宋元时代,泉州港外贸繁荣,“善商踵至”、“善舶鳞集”。“著货”山积;与此同时,文化交流亦十分活跃,“善教”人士纷纷来泉传教,“建“善寺”,把“着佛”,众多的“著客”侨寓泉州,形成“著坊”、“善人巷”;他们还在泉州建“善学”,传“著文”,播“曹俗”;有些长期侨居泉州的“善客”还与泉人通婚,生下混血儿,称…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一面墙壁上镶嵌着大幅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故大书家顾廷龙先生的篆体书法,高古苍劲,不可一世。凡莅临本所的承学之士,无不抬头默念此教。我平时当所内学人例聚之时,也每以此教相勖勉。  相似文献   

4.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处把“文”排在了“行”的前面.与《学而》篇顺序显然矛盾。  相似文献   

5.
吴宗海 《寻根》2001,(6):104-105
《水浒》第二十四回中,王婆对西门庆说了一段风话:“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荡温和大辣酥。”向来未得确解。“革”前人民学出版社本在编辑凡例中特别指出此例暂不注释。《辞源》释“大辣酥”为蒙古语dairysun音译,也作“答剌酥”、“打辣孙”,意为酒。所引书证,即此二句。钱钟书先生1979年访美,学张洪年问此句话如何解释。钱日:“这是一句玩笑话,也就是西洋修辞学上所谓oxymoron(安排两种词意截然相反的词语,放在一起,藉以造成突兀但是相辅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时间节点,也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关学创始人张载(1020-1077年)的千年诞辰。关学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称为"横渠四句"或"横渠四句教",来自于他的语录作品《张子语录》。  相似文献   

7.
“自利利他”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贯穿于全部佛教之中,尤其为大乘佛教和崇尚大乘佛教的中国佛教所倡导。“自利利他”思想具体表现为“四无量心”、“四摄 法”,和“六波罗密”,体现了慈悲为怀、平等利他,以及自利与利他并行并重、辩证统一的精神。它是传统化中的优秀化,对于当今社会正确处理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乃至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应该成为普遍伦理原则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老子》人性论思想可以从三个向度予以关照:“性自然论”从《老子》的“道”论出发,由“道性自然”而论断“人性自然”,呈现了《老子》人性论的理论背景;“性至善论”从《老子》的“德”论入手,由人类社会中价值理想的实现始源于至厚充足之人性的保存,来论断人性至善,凸显了人性的内涵特质;“性真论”从《老子》的“真”概念着眼,由人为之失和人文之伪来反衬人性之真,指明了复性工夫的修养路径。《老子》的这三种人性论诠释并不是互相矛盾、彼此割裂的。性自然论、性至善论、性真论三种观点的价值,在于各自关注到《老子》在人性思考上的不同向度,仅仅停留在某个向度中去理解《老子》人性论是片面的,是故务必将三者合辙并观,方能领会《老子》人性论的整全内涵。  相似文献   

9.
传统与现代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种种矛盾,从一定角度讲是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展开与表现。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凝固体。它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必然发生种种变异,形成各种“变体”,但这些“变体”之间又保持相互间的某种联系。以下是笔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粗浅心得。一、天人关系人与其置身于其中的世界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问题。这种认识关涉到人生意义所在和人生价值所依,因而往往构成一个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古人通过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表达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洁 《华夏文化》2008,(3):26-28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劝善思想贯穿于自身的哲学理论中,并与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善”、“恶”观,影响着儒释道三教在善恶伦理观方面的发展。但道教的“善”、“恶”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伦理观念,道教已经将“善”、“恶”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去思考。《道德经》第二十章就提出“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的问题。《太上感应篇》作为现存最早的劝善书,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道教劝善思想,将深邃的哲学思想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以便在民间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1.
牟宗三打破传统旧说,将宋明儒分为五峰蕺山、象山阳明、伊川朱子三系,所依据的标准是两个,即形著说和自律说。形著说强调以道体性体充实心体的客观性,自律说突出以心体加强道德理性的活动性。这两个标准包含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作为道安之后本无宗的最主要的传人,慧远大大丰富和改造了乃师的思想。他的道体论,也即法性论,与大乘中观学派的道体论已毫无二致。他的神不灭论从心神论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心神的存在,以及万法与心神的关系,并把它与成佛的佛性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我国传统的心神论与佛性论的结合,不仅揭示了众生轮回的心体依据,而且也解释了人们得以成佛、何以成佛的可能。尽管他并没有直接提出“人人皆有佛性”的说法,而实际上竺道生的“阐提成佛”说在他的佛学思想中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3.
全真道与重玄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首先,全真道对重玄学有无双遣、病药双遣、“不知而知”、“得无所得”的方法论作了继承与发挥。其次,全真道对重玄学在整合传统的老庄道家、玄学、佛教等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以道性论为标志的心性哲理,也进行了继承与发挥。它不仅从静态的层面运用重玄思维规定形上性体与心体,并且在动态的修炼过程中仍然表现出重玄之姿态。再次,全真道并非只是对重玄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创新、拓展。全真道对重玄学的超越表现在神仙意涵的精致化、修炼工夫的落实、“真行”的突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游修龄 《寻根》2005,(1):119-123
麋鹿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单称鹿,甲骨文的鹿字,即是麋鹿的象形描绘,突出雄麋的一对大的分叉之角、引人注目的大眼睛和四条善奔跑的腿。现在楷书的鹿字,其上部的“广”,看不出是麋鹿角的变形,下部的“比”还可以理解是四条腿的变形,中间是单侧大眼睛的象形,总的看,还可以使人联想到它与甲骨文的鹿字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古籍中的单词鹿虽即麋,但麋字出现以后,单独的鹿,既可指麋,也可指其他的鹿。  相似文献   

15.
學人寄語     
馬一浮先生講述六藝,絕對不只是要傳授一些古代文獻學方面的知識而已.他有使人人“復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的弘願,他要憑藉六藝之道使人們“盡己之性,盡人之性”,以體現“聖人之盛德大業”. 馬先生說:“六藝之教莫先於《詩》”;又說:“六藝之教終於《易》而已”.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今艺坛中,张湘华以他精书、善画、武艺高强,而且领衔主演了位极神功》,《沙州王子》,(女将慧梅)等多部影视片而独树一帜,风采灼人,被公认为书、画、武、影“四栖奇才”。出于对他艺术作品勉力的折服和仰慕,我早就想结识张先生。阳春三月的一天,终于在“琴剑斋”——他的书房见到了他。一米八的高个,飘逸着习武之人的阳刚与豪气;炯炯明亮的目光,凸显出学者的睿智与洞明。”今天的时间之舟,就由您驾驭了,算是我还债吧”。他一句幽默的开场白,消除了我的拘谨,我们开始攀谈。张湘华先生,又名江海,宇重阳,国家高级美…  相似文献   

17.
诗乐一家,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文化。中国人最早的语言、文学、音乐,就是鲁迅所指出的原始人劳动时所发出的“杭唷杭唷”。这种“杭唷杭唷”,按我们今天的概念来说,可以称之为《举大木歌》、《抬大石歌》之类,应归属于号子乐体。这种号子,就是诗和乐的结合。由此,可以这样表述:诗乐结合,为中国文化之始。  相似文献   

18.
庄小芳 《寻根》2014,(5):57-61
闽台地区传统的婚礼形式,除遵循古代纳彩、问名等六礼外,同时发展出独具闽台文化特色的各种婚礼仪式和细节,比如贯穿婚礼各种仪式始终的“念四句”。念四句,即在婚礼仪式上的各个环节,以闽南方言念诵歌谣、谚语、地方俚语等为主的四句押韵的喜句,起到吉祥祝福或调动现场气氛的作用。念四句的主角是陪在新娘旁边指导各类仪式的“送嫁姆”,但也可以是亲戚朋友的即兴吟作。在一代代口耳相传下,婚礼不同环节中的念四句有一些固定的唱词,但在不同的时代中,也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在闽南与台湾之间、闽南不同地区之间,唱词也有所区别。本文以比较传统的闽台念四句内容及其在婚礼仪式上的应用作一些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古今谈(二则)千里青(一)"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这是《文心雕龙·序志》的结束语,刘勰在这里表明了他的写作心迹。前四句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不可...  相似文献   

20.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比肩的大诗人,创作了《牧人月历》、《爱情小诗》(亦译《小爱神》)、《祝婚曲》、《仙后》等诗歌,李赋宁先生指出,斯宾塞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叙事、抒情和讽刺传统,在乔叟和弥尔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赢得了‘诗人的诗人’这一美誉”,他“所建立的英诗传统是一种富于音乐性和图画性的诗歌语言,诗歌的背景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叙述方式是讽喻性的,写作目的是道德的和严肃的”,“对他同时代和后世的英国诗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