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普遍存在着目的功利化、培训内容抽象化、培训形式刻板化的现象,严重脱离新教师的实际需要.从非正式学习的角度重新审视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对于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非正式学习的视域中,教师的岗前培训可以采用导师制、青年教师联谊会、自助式系列报告、团队训练、校情教育等形式,这些非正式的活动能够大大提高教师岗前培训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论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我国高等学校新补充青年教师任职前的一种特定职业培训.切实以制度创新来抓好教师岗前培训,对于提高高校的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岗前培训的制度创新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新岗前培训观念;创新岗前培训体系;拓宽岗前培训形式;强化岗前培训管理.只有重点抓好了这几点,岗前培训才可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和培训手段的不断发展,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和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亟须解决。以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发展过程为基础,结合当前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新时期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及培训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希望能对岗前培训工作的改革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效果评估不仅是对岗前培训项目成效的检验,而且对提升高校培训管理水平、帮助新教师尽快融入教师角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总结当前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效果评估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培训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对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形成3级评估指标、6个评估主体的全方位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并指出高校在运用该套培训评估体系时的4个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5.
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是帮助他们更有效地适应学校环境并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比C学院近三年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探讨了其异同以及教学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本文从完善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制度、基于教师需求和校本培训的考量,以及建立岗前培训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提升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效果,旨在为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新教师的岗前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岗前培训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起点.本文回顾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分析了大学教师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最后阐述了高校岗前培训在促进新教师角色转换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教师专业化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认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现代教师教育改革和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高校在师资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中必须要树立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同时,分析了当前岗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对岗前培训工作的改进提出了建议: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培训内容,优化课程设计;改革培训方式,强化教学实践;完善岗前培训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8.
徐鹏 《课外阅读》2011,(5):85-85
新教师岗前培训是国家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它指是对即将从事教学、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的培训。岗前培训对于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胜任本职工作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新教师培训在各地广泛展开,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何提高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教师培训主要指的是新教师试用期的岗前培训,它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新教师试用期的培训工作,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教师教学岗前培训的意义1.对新教师进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新教师岗前培训体制机制的有效性、持续性的理论基础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影响新教师岗前培训有效性、可持续性的关键影响要素——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激励机制、督导机制、评价机制,为高等职业教育新教师岗前培训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操作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弥合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实践存在的裂痕,培养技能性、应用型的未来教师,必须深化高师院校改革,强化实践环节。通过示范操作,研究、分析与设计,讲、演、讲,说、听、评,见习、实习与引领等实践性课堂形式,可以实现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岗前培训是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青年教师对培训的功利性认识、培训内容陈旧、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因此,要真正有效地实现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目标,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变化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化发展要求,而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还存在着职前职后相分离、师范教育学科设置不科学合理、教师发展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必须重建师范教育课程,凸显教育学科课程,重视教师专业实践水平的培养,重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质量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基础教育的变革也必然影响高校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从求同价值取向,合力创建利益联盟,共建课程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工作坊,合作开发课程,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到携手营造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场等,搭建小学教师培养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是高师教育改革的难点,而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又是整个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点。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明确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课程目标;科学设置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探索与职前培养相衔接、呼应的职后培训课程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列举了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管理缺乏有效性、培训模式比较理论化、培训教师素质不理想等诸多原因。根据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差异、工作对象差异以及工作经历差异等,作者提出了"两大板块"、"五大结构"和"三大分组指标"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文章阐述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构建培养体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Using 1996 surveyed data of 1023 employees in Shenzhen, China,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effects of three forms of human capital on employee salary, namely formal education, on-the-job training provided by employers, and adult education pursued by employees. Using 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the analysis estimated employee monthly salary growth over a maximum of six years due to (a) such temporal factors as work experience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b) individual-level characteristics, and (c) firm-level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found that (a) pre-work formal educa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alary only at hiring, (b) employees' experience in chang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on-the-job training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alary increases through improved technical proficiency, formal education was not; (c) manufacturing firms introduced more new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an the service sector and provided more on-the-job training, thus improving workers' performance and increasing their salary.  相似文献   

19.
读懂原材料是写好概要的关键。拟就合适题目及简要提纲也是不可或缺的。据此成文再详加润色。根据内容需要适当引用例子、数据及引语等 ,使概要更充实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终身学习与教育改革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走向研究者逐渐形成共识,但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走向研究者还存在多重障碍,追根溯源,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包括职前与职后)是教师走向研究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