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是法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无法归类是杜拉斯最为明亮的一个标签,这一标签闪现出了杜拉斯的边缘性和反叛性。在杜拉斯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里,她呈现给世人一个异常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笔者试图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其文本中的写作的女性入手,探讨杜拉斯写作的边缘色彩。  相似文献   

2.
杜拉斯     
一个自我与文字混融一体的生命,从不粉饰,从不深思熟虑后再确定。动荡不定,是因这特定的生命本身具有那么多不能确定、转瞬即逝的痛苦、喜悦、迷惘、爱欲,一旦确定便有僵死的危险,那是她唯恐避之不及的。也不用过多地设计,讲究什么技巧、手法,生命及感知的唯一性便是其独特性的保证,她携带这唯一的生命横冲直撞,绝对忠实,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相似文献   

3.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  相似文献   

4.
栾曦 《教书育人》2010,(3):107-108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在文体上表现出新颖独特的风格。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主要探讨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与印度支那特殊的亲近关系及其在杜拉斯创作上的延伸与影响 .通过写作来观照自我的杜拉斯 ,经由印度支那的童年回忆与内心的幻化 ,通过不断的自我书写 ,而成就了一个关于她和印度支那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杜拉斯热”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又掀波澜,被出版界看好,各类相关书籍大量出版。年轻一代的女作家更是高喊着杜拉斯的名字冲上文坛。本文试图对红红火火的“杜拉斯热”这一现象进行概要性的描述,并且从中国文化现状,如先锋小说的兴起、女性文学热等等这一角度来阐明“杜拉斯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能更好地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吸收、融合。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杜拉斯与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文学重要的杰出人物,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二人的相似之处远不仅限于此,通过仔细的阅读与研究,我们发现他们的作品也确实存在大量的相似性。本文便意在对这样的相似性进行探究和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8.
埃莱娜·西苏所倡导的身体叙事理论是法国女性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突破了男权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体控制的话语权力,展现女性独有的内心体验和颠覆男性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文章从女性独有的话语空间、思维模式和人物塑造三方面论述了身体叙事在<情人>中的体现,以及它在理论建构和文本实践中的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9.
单玉荣 《海外英语》2012,(1):217-218
声音在杜拉斯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杜拉斯作品中声音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文主要从作品结构、创作技巧和手法、叙事、精神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于杜拉斯作品中声音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周雳 《考试周刊》2009,(16):31-32
法国作家杜拉斯(1914-1996)与中国作家张爱玲(1920-1995)生活于同一个时代,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她们的作品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较两位女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分析她们的相似之处,并探讨造成这些相似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声音近在咫尺,是这样近,在百叶窗木条上的摩擦声都听得清。声音听起来仿佛是他们从房间里穿行过去似的。我在这声音,声音流动之中爱抚他。大海汇集成为无限,远远退去,又急急卷回,如此往复不已。  相似文献   

12.
安琪 《中文自修》2006,(11):43-43
此诗以气势胜。表现了在中国一而再的“杜拉斯热”,“隐私、绝望、身体写作,自传体或半自传体成了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写作的标签”。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双重视野下的杜拉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拉斯在中国的文学接受和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她的作品刚刚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是作为高雅文学而受到文化精英们赏识的。现在,她的作品却变成了商业性很强的产品,她的名字也变成了通俗文学的一个标志。杜拉斯在中国文化中已是一种蕴涵着文学品位、情趣意味的文化意象。文章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学术界”和“大众”对杜拉斯的两种评价的兴趣重点、认识层次、评价尺度,总结出当代中国双重视野下对杜拉斯的不同理解和接受、阐释的原因。揭示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有差异又有重合的这种当代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杜拉斯将电影艺术引入小说领域,使其小说具有电影化特色.在叙事内容上,她在小说中镜头般地呈现异国风情和文化风俗;通过人物动作表现自身的深刻心理,用特写镜头渲染体现戏剧性主题的激情画面,从而表现戏剧性和易于搬上银幕的小说主题;蒙太奇般地呈现记忆中的往事.在叙事方式上,她借用一些电影手法,以加强文学自身的表现力,从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和叙事主体三个方面体现出电影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杜拉斯是一个时写作非常倚重和非常痴情的女作家,写作占据着她生命的大部分甚至是她中晚年的全部,在孤独中写作、在写作中品尝孤独是她的写作方式,在写作的话语中,她展示自己并通过自身来把握世界,在她那里,写作肩负着双重使命。她用写作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女性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文本里的边缘角色出发论述其创作的边缘色彩--杜拉斯从边缘中来,她早期的童年/东方生活让她对主流文化有着本能的排斥,对人生的边缘体验和文化身份的边缘性直接导致了"边缘思想",这使得杜拉斯自觉主动地在她的文本世界中关注具有边缘人身份的女性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于是她的文学视角与立场便自然地与女性文学的立场趋于一致,自觉地呈现出了一个边缘对中心、亚文化对文化的对抗姿态.  相似文献   

17.
我才十五岁半,在那个国土上,没有四季之分,我们就生活在唯一一个季节之中,同样的炎热,同样的单调,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一个狭长的炎热地带,既没有春天,也没有季节的更替嬗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找出杜拉斯《悠悠此情》中东方情结的具体体现,比如作家抒写的是一种东西合璧的跨越种族偏见的爱情,并且细致地描写了东方世界的风土人情,进而肯定杜拉斯在中法文学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烦恼是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初期小说创作的中心主题。本文通过对此期几部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展示了作家对烦恼主题的集中表现。复杂的家庭关系、琐屑的日常生活、艰险的自然环境以及乏味的婚姻生活,是小说人物的烦恼之源。在烦恼的折磨中,人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精神游离于置身其间的世界之外,感到孤独和寂寞。烦恼主题为这一时期的作品罩上了最初的黯淡颜色———灰色。杜拉斯在后来的作品中主题有所改变,但这一时期作品的烦恼主题可以说奠定了作家一生创作的灰色基调,同时也开启了杜拉斯创作生涯的灰色主题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杜拉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形式方面看,国内对杜拉斯作品的研究集中在文学风格、作品结构、小说语言等方面;从内容方面看,阐发杜氏作品主题则主要是女性主义角度、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