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真有世界末日,我也愿意去阅读一本书。这次,我想读的是C·S·路易斯的《从岁首到年终》。这并非刻意挑选,而是阅读序列里,刚好排到了这一本。而C·S·路易斯对信仰的论述,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恰可以在末日来临之前(假如真有末日的话),借以拷问我们自己的一生。通过阅读,解决人生疑惑这一年,春华秋实,寒暑更替,一年便是一生的缩影。《逍遥游》里,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不知晦朔。可是,对于蟪蛄与朝菌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生?世界末日的传说,正好让我们考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了一本名为《中学生不必读》的书,其书目中开列的42本书包括:《射雕英雄传》、《挪威的森林》、《手机》等。据说这本书目前的销售情况还不错,但它的出现还是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极大争议。有中学生表示:“我原以为书里的内容不适宜中学生阅读,但是一打开书,却发现了不少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品,比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有学生对“不必读”中所选的作品赞赏有加。据北京图书大厦营业员介绍,这本书每天都能卖出很多本,在同类书籍里卖得算是不错的。购买者多数是中学生,一小部分是家…  相似文献   

3.
在小朋友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形,应该怎么办?我想读了这句话,你就知道答案了:坚持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看的一本书,我也不例外。我喜欢的书是《小学生新概念阅读》,这本书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书里有记事文章、写人文章、写景状物文章、童话寓言文章、抒情议论文章和科普科幻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阅读指导、词汇积累、精彩点拨、阅读训练这几大模块儿。每次读到这本书里的文章之后,我都有许多感想。比如,我读了《爱的力量》这篇文章之后,就感到,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让我们热爱自己的集体。我觉得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4.
何桂芬 《教师》2014,(28):126-127
正【教学目标】(1)了解《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能自己阅读《序》和《编后记》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林汉达),知道这是林汉达老先生的绝唱,弥足珍贵,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的热情。2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特点:真实性、时间性、图文并茂。3了解这本书的语言特点:口语化。(2)能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进行有效阅读。【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时间】1课时。  相似文献   

5.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是鲍鹏山再读圣贤的系列文章之一,课文从阅读庄子的感受说起,接着解读《秋水》中的一个故事,最后用庄子的心灵和庄子所面临的世界来解释《庄子》。本文有两处难点,两处重点。难点在标题和首段;重点在文章的第七段和尾段,即对庄子其文、其人、其精神的解读。阅读本文,只要抓住了这两处疑难点,就能据此突破重  相似文献   

6.
<正>推荐书目:《庄子》庄周著推荐人:上海市美兰湖中学徐永来推荐理由:本书是中国古代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境界豁达,语言瑰丽优美,值得我们阅读品鉴。它借一个个小寓言故事,向我们阐释了一个个大道理,也曾在我烦恼的时候使我豁然开朗。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全书有50多篇,但只有33篇流传至今,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每一篇中,庄子(或者他的传人、朋友)都会讲述一个个小寓言故事。我喜欢读《庄子》,不仅是因为《庄子》的语言优美,更是由于它豁达的格局和开阔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阅读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知世界、触摸生活。因此,坚持每日阅读半小时是我工作以来和学生们一直共同恪守的原则。记得我刚刚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时,读了《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有规划、有指引的深刻的阅读会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行走得更愉悦更幸福,这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于是,我也开始有计划地去引导学生看书并和他们一起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本必读书目,我正任教三年级,因此我重点带领孩子读的也是这一本书。  相似文献   

8.
姚高峰 《学语文》2009,(2):35-36
《庄子》这本书看起来零散,读起来也很是费劲,但是其内容是有线索贯穿其中的。读《庄子》也当抓住其线索,才不会茫然无头绪,不知其所云。我们大都知道。庄子所处的时代是战争频繁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庄子当然痛恨当时的诸侯们为了一己之私而大动干戈.以致天下大乱,君王犹傈于庙堂之上.有志之士隐其身而不出。对于百家争鸣,庄子并没有感到庆幸.相反他认为古之大体为百家之所裂,以至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在庄子看来,与其说百家争鸣是思想活跃的表现,不如说是是非之争的恶果。因此,关于是非之争的问题就成了《庄子》全书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来自孩子的声音:"我喜欢阅读"张小倩是宁县早胜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读书,我最喜欢周末和假期,可以自由地安排阅读时间"。她已读过《白雪公主》《少女的红发卡》《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40多本课外读物。她还告诉记者,从记事时起,父母每年送给她的生日礼物都是一本书。她拿出书包里正在阅读的《格林童话》,在扉页上记者看到,这本书就是小倩过11岁生日时爸爸送给她的。同时,在书里,记者还看到她作的勾画、注音或解释。在课间活动时间,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四年级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宋国人氏庄周写了一本书《庄子》,行文奇特,立意玄奥。越二千三百年以迄今,原版《庄子》变得非常难读。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把它译成现代白话。读了流沙河先生的现代版《庄子》,再去学习当代《庄子》。则豁然明了。——编者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宋国人氏庄周写了一本书《庄子》,行文奇特,立意玄奥。越二千三百年以迄今,原版《庄子》变得非常难读。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把它译成现代白话。读了流沙河先生的现代版《庄子》,再去学习古代《庄子》,则豁然明了。——编者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宋国人氏庄周写了一本书《庄子》,行文奇特,立意玄奥。越二千三百年以迄今,原版《庄子》变得非常难读。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把它译成现代白话,读了流沙河先生的现代版《庄子》,再去学习古代《庄子》,则豁然明了。  相似文献   

13.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个问题吗?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大问题:读书是读快些好,还是慢些好?为什么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收获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书常读常新,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我和译者的心情一样,既感到羞愧,也感到幸运。羞愧是因为,从识字起读书近30年,对如何阅读我却知之甚少,徒然走了许多弯路,很多好书让我错过了,很多时间叫我浪费了。幸运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理念。兹举数例,与读者分享。本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詹姆斯.黑塞尔教授写于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给人极深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书吧新访客今天,"豆蔻镇书吧"里的新访客是仪征市实验小学六(4)班的郭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听说他们班有"阅读绝招",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来读《青铜葵花》这本书。郭老师:同学们,我们班进行小组循环日记已经十一轮了,我看着你们的日记,心中十分高兴。今天我们来共读《青铜葵花》,请大家拿出你们的日记本,同学们静心听,看看在你的阅读中,有没有发现这本书更多的精彩之处,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什么是你最想读的。  相似文献   

15.
张武慧 《文教资料》2011,(28):66-67
先秦诸子最奇特的著作是《庄子》,其思想、文章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其比。但在阅读中,学生对其不断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那种在人生绝境中实现突围的精神力量认识还是模糊不清。教授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再次引发了作者解读庄子的兴趣,作者和学生共同阅读《庄子》课内课外的一些篇目,对庄子的形象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从形象中更感性认识了庄子独立的人格,清洁的自由的精神;通过质疑讨论更深刻认识到《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真”是《庄子》的重要概念,此字在《庄子》中出现了六十六次,其本意是“仙”。原始宗教和巫筮之术是楚文化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道”与“巫术”有着历史性的渊源,庄子的“真”有着先天性的社会思想沃土、阶级时代印记和个人性格写照。庄子根据自己的理论虚构出来的“真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怀人间情仇,齐物我,等生死,是庄子心中的理想偶像,是庄子追求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7.
《伊索寓言》与《庄子》中的寓言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经典寓言,它们产生的时期大体相当,本文从两本书中以动物、植物、人为主角的寓言来论述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假期是老师们休闲的好时机,在这段时间里,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休闲方式,我个人认为,最佳的休闲方式是阅读。对于一名教师来说,阅读就是他的生命。朱永新先生在他主编的《改变,从阅读开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的卷首留白一页,在这一页  相似文献   

19.
《庄子》里还没有使用表达现代语言学里“语言”这一概念的语词,其使用的“言”和“语”都是指的“言语”现象,但这并不影响其对语言性质、特点的认识与理解。在《庄子》里,庄子不仅谈到了语言音义结合的基本性质,还认识到了语言名物指称的任意性特点;既强调了语言的表意功能,又讨论了语言准确表意的语用限制;既认识到了语言表意的局限性,又探索了语言表意的途径;既揭示了儿童习得语言的特点,又明确了文字的表语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快乐阅读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4):119-119
这本书中文名叫《再读一遍:消遣时代的阅读乐趣》,作者艾伦&#183;雅各布斯,是美国伊利诺伊州惠顿学院英语教授。书的原名意思是:在分心的年代,在让人不是那么专注的年代里,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