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虽以复谥为美,但在实际评谥过程中,官员谥号以单谥为主。谥号用字绝大多数为美谥或平谥,恶谥极少。由于现实评议的需要,当时还采用了一些《周书·谥法》篇中没有的谥号用字,不过这些谥号用字仍可能有本可依。  相似文献   

2.
《高宗谥议》是唐代皇帝谥议文中颇为独特的一篇。唐代皇帝谥号主要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等部门官员集体议定,上奏朝廷确认。《高宗谥议》的作者涉及执笔者、身份作者、精神作者等多重关系,虽以中宗口吻表达,实反映武后的意志。其按语关于“天”“皇”“大”的解释,或循旧例,或据经典,或为新创,与武后及官方的习惯说法不尽一致。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应理解为“天皇”“大帝”的合称,文中关于高宗谥号的解释及其“九德”的过度虚美,杂糅诸家思想学说,大抵以儒家为根本,以道家为归宿。武后将高宗神圣化,与其特定的现实背景和政治用意有关。  相似文献   

3.
谥法源于西周,秦时短暂废除,西汉恢复。西汉时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自身谥号的皇后,直至东汉,后妃有谥逐渐成为定制。西汉后妃多从帝谥,东汉后妃普遍有自身独立的谥号。东汉后妃美谥居多,但谥字所蕴含的道德内涵与生前行迹未必完全相符。由于身份地位限制,后妃谥字与皇帝多有不同。与后世相比,汉代后妃谥号用字更为质朴平实。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碑刻真实地保存了大量该时期的谥号用例,通过对谥号用字情况和谥法特点两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南北朝谥号以复谥和褒谥为主,与爵位有一定联系,谥号多由太常评定。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碑刻真实地保存了大量该时期的谥号用例,通过对谥号用字情况和谥法特点两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南北朝谥号以复谥和褒谥为主,与爵位有一定联系,谥号多由太常评定.  相似文献   

6.
对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太常职掌的不变与变展开论述,认为太常作为国家中央官制体系中的重要职官,列于九卿之首,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常系统比较稳定,具体行政上基本沿袭两汉之旧,这大概是因为太常在这个时期不是实权部门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秦汉以来,伴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考课官吏的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秦汉通过上计的形式考课地方官吏,颇有成效。魏晋以后,上计已徒具形式,考课长期废弛。直到北魏后期,新的考课制度才重新建立。本文试图对魏晋南北朝地方官吏的考课作初步探索,以就教于方家。一东汉末年,考课制度破坏了。三国时,吴国在孙权治下,曾实行过考课制①。《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载凯上疏孙皓曰:“先帝时,居官者咸久于其位,然后考绩黜陟。今州县职司,或莅政无几,便征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纭道路,伤财害民,于是为甚。”但是,孙权实行考课的详情不得而知,且至孙皓后  相似文献   

8.
赵东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26-128
谥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对1980年以来关于谥法的起源、生称谥问题、谥号问题、谥法的作用影响、谥法文献著述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对地方官的评价屡见史籍,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涵盖地方官的“治绩”和“品行,”它是国家了解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官的考课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日常生活中,一些疑惑、不经意的提问,会促使我们求助于历史。有学生问,为什么电视剧中有汉武大帝、康熙大帝这些称呼?这些称呼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约定俗成的称呼?一、以谥号、庙号、年号指代皇帝的历史分期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见《现代汉语词典》)《史记》中有:“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谥号起始于周,谥号的范围不限于帝王。谥号含有褒贬之意,不同的谥号代表不同的行迹。《…  相似文献   

11.
周朝有文王、武王,汉朝有文帝、武帝,三国时有魏武帝、魏文帝。历代为什么都有“文帝”“武帝”呢? 这“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谥号。谥号是皇帝死后,新继位的皇帝请大臣们根据死者生前的品德和行为,根据谥法规定给予的一种称号。按照谥法规定,谥号可分为表扬、批评和同情三大类。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考课标准发生重大变化,而年劳标准的确立是其重要表现。年劳标准虽与政绩、品行标准有一定的矛盾性,但因能够适应官僚政治的运转,三者逐渐融合,对唐代考课标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7,(4):62-65
关于谥法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一般认为起于西周初。甲骨卜辞中的祭祖卜辞记录了商代先王的名号,经过对这些商王称号统计后可以发现:四期卜辞以前的商王尊号一般采用表示大小含义的冠首词加上天干来称呼,而五期卜辞对商王的尊称则遽然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冠首词都是文、武、康等表示褒扬意义的称呼,与后世谥法制度成熟后定谥的方式极为相似,这说明商末卜辞中的商王庙号已经具有了后世谥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自从程应镠先生首先提起"干"这一特殊人群的研究之后,相关的讨论一直不断。三十多年来关于魏晋南北朝"干"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由于史料的局限,关于"干"的身份,统治者对"干"的剥削方式,以及北齐食干制的内容和性质等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精神世界影响最深远的宗教应该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家庭宗教,家庭宗教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崇拜的对象是自己的祖先。魏晋时期的祖先崇拜这一宗法性传统宗教在当时发挥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文化功能,即稳定了华夏文化的基本价值的表现及其政治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丧礼的变礼主要体现在对正常礼制的权变处理或低于正常礼制。丧服方面,为二母服丧以及东关故事的沿袭都表现为对正常礼制的权变,废乐制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执行。葬仪中的变礼则表现在不按正常礼仪殡殓、不按既定葬礼规格埋葬、不按应有规格进行赠谥等方面,政治斗争失败者的丧礼尤其如此。社会动荡和缘情制礼是这段历史时期丧礼变礼流行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商业蓬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阶段。其具体表现是:全国的市场体系在分裂的状态下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类型趋于多样,市场交易量得到扩大;商人队伍不断扩大,皇商、官商、民商等商人阶层竞争激烈;因为分裂的政治局势,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效力有所减弱,为了获取战略物资,分裂政权纷纷采用安商政策;商业经营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学官袁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教育,旧史诸志中没有专门的记载,散见于史传中的史料也鲜有人作专门整理。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一时期近四百年的历史充满了战乱和灾荒,文化教育事业似乎无可足取。其实,魏晋南北朝各代,各族统治者不仅对中央太学及国...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学士是一个以文翰之士为主的群体 ,这一群体实际上可以分为文人学士与官员学士两类。魏晋南北朝部分学士与秦汉待诏有类似之处。魏晋南北朝学士在此期经学、文献学、史学诸项学术活动中是—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