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拔节、开花、结果,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生长力量。美国教育家杜威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育即生长。""生长"赋予了教育本原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断想,学生便是那一粒生长的种子!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种子的生长是有条件的。阳光、水、空气和土壤是种子生  相似文献   

2.
<正>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拔节、开花、结果,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生长力量。美国教育家杜威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育即生长。""生长"赋予了教育本原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断想,学生便是那一粒生长的种子!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种子的生长是有条件的。阳光、水、空气和土壤是种子生  相似文献   

3.
维尼弗雷特·斯特娜(1870~193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1914年完成《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在书中,她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详细阐述了自然教育思想和方法。美国著名学者巴尔博士曾这样评价她的教育思想:“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斯特娜夫人的教育经验应当是亿万家庭的一笔恒久财富。”  相似文献   

4.
种子·园丁     
<正>孩子是种子,教师是园丁。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颗种子能够按期开花结果,园丁的责任是了解种子的需要,在适合的时候调节阳光、空气和水的供应。种子在萌芽时不需施肥,只要干净的水就够了,因为每一颗种子都带来自己萌芽所需的养分。教师是调节学习环境的园丁,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的,生活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有人类便有了教育,教育源于生活。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们幸福地生活。就如对于教育的本质所定义的: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培养人的主体性生活经验与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的活动"。教育要面向孩子未来的生活,让孩子生活幸福。本期的《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两颗种子——访陈会昌(上)》探讨的是主动性与自制力这两颗种子的问题,希望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达到两颗种子都发展的结果。这种教育的理想也在于追求孩子的幸福生活。在孩子的  相似文献   

6.
王倩 《天津教育》2012,(5):64-66
话语●爱只有和智慧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一个苹果里有多少种子是可以数出来的,可一粒种子能结出多少个苹果却无法预测,我们的教育就是栽培和养育学生心中神奇的种子,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每一种潜能。●用汗水浇铸成功,用品格赢得喝彩。  相似文献   

7.
甘玉秀 《湖北教育》2011,(11):30-30
如果说教育是春风,绿了柳树。红了桃花。那么。家访便是风中的一粒种子。“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洪湖一小将诗意赋予春风,以湖北省教育厅倡导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为契机,让爱的种子随风飘扬。这些种子经历了什么样的神奇旅程?且看——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片沃土,孩子们便是一粒粒等待成长的种子,教师只有撒下爱、播种爱,孩子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种子埋下了,不要在乎种子的质量和品种,我相信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最终开出耀眼的花。踏上三尺讲台的我,深深地感受到“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教师要用爱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爱来期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定义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菁  王健 《当代教育论坛》2005,(12):102-103
教育原理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在理性的层次上分析、认识并界定教育,从而为教育基本规律的系统揭示与阐述夯实认识的基础。一、从历史角度对“教育”的分析顾明远先生在《对教育定义的思考》一文从历史角度对中外关于“教育”的认识进行了回顾。他先从被大家称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说起。夸美纽斯认为,人人具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这种子却不能自发地生长,需要凭借教育的力量,“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里面包含着宗教的影响,他认为人的天赋是上帝创造的,知识、德行和虔信三个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的身上”,…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现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下文简称"海淀教科院")出台了《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提出对教育科研"种子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及方法的集中培训,通过研究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提升"种子教师"科研水平。为此,海淀教科院对参与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学校进行了片区划分,每个片区由一位学校科研主任担任负责人,根据片  相似文献   

11.
我县大堰初级小学是一个单班学校,教师张济华在贯彻劳动教育方面是有成绩的。他结合课文进行实验,如教到“种子发芽”一课,预先叫儿童搜集蚕豆、大豆、绿豆等种子,他自己也作了准备。上课时他把豆予分发给儿童,告诉儿童那些是坏的种子,那些是好的种子。再把好坏种子出芽的情况给大家看,又把两种浸种不同方法的结果给大家看(一种是用水浸没  相似文献   

12.
李琼珠 《教师》2013,(1):40-40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只不过是一粒粒撒在他们心田的种子。这种子不一定晚上播种。早晨便能吐出嫩芽,需要教育者的耐心,需要教育者的等待。只要我们耐得住寂寞,那种子发芽往往指日可待,说不定哪天就会给你一个惊喜。也许在我们的教育时段里体验不到种子发芽的惊喜,但只要那种子是饱满的,是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3.
<正>幸福是什么?对于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幸福就是孩子脸上甜甜的微笑,幸福就是家长眼里赞许的目光,幸福就是我们教育生活中留下的一串串成长的脚印,就是共同耕耘着一方教育的沃土,种下幸福的种子,收获每一点进步与欢笑,每一份天真与童趣。一、种下幸福的种子,用爱心灌溉,滋润每一颗美好的种子!幼儿教育是爱的事业,幼儿教师是爱的  相似文献   

14.
<正>爱是一种信任,播下自信的种子;爱是一种尊重,播下自尊的种子;爱是一种鞭策,播下希望的种子;爱是一种鼓舞,播下成长的种子;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春风化雨的教育过程。教师在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对学生的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激励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  相似文献   

15.
<正>正月十五的花灯过了,便又是一年春来到。依稀记得两年前的那个春天,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专项第一次活动开始,每一次活动、讲座、研究讨论,都在不断加强我作为一名"种子教师"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两年多来的种子教师研究活动,让我明确认识到成为种子教师不仅要树立自己教育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要怀  相似文献   

16.
为爱出发     
小学教育是什么?是播种,是把各种美好的种子——爱的种子、创造的种子、智慧的种子……播种在童年。只是播种,而不急着在小学就让孩子成名成家。《木偶的森林》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童话书。一个木匠不顾一棵会说话的橡树的恳求,执意砍下这棵叫罗里的橡树,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和真人很像的木偶。但是,橡树罗里非常不情愿,它说:我不想成为人,我只是一棵树。是啊,它只是一棵树,它愿意是一棵树,它是一棵非常幸福的树,可它却不幸地成了木匠满足自己成就感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74):88-89
<正>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拔节、从开花到结果,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生长"机缘和力量,"生长"是一粒种子嬗变的"聚变反应",种子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土壤。若把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比喻为一粒生长的种子,则他的生长即口算能力的提高,同样也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现结合教育实践就四大要素阐述如下。一、课堂是口算能力需要的土壤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主阵地,数学教  相似文献   

18.
从小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播下节约种子,教育孩子真正把勤俭节约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良好的教养是教育工  相似文献   

19.
大呼小教     
我一直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到教育中找原因。如果我们的教育真正把那些善良的种子播下了。如果我们的教育有自己坚守的理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把人性而不是把分数作为追求,不仅我们的教育会是另外一种景象。我们的社会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象。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颗种子的繁衍生息都取决于它的本质。其实,人也是一颗种子,人这颗种子不管生活于富贵或贫穷的环境,但是都接受着传统思想的教育。所以,我们礼仪之邦的每个成员,都要明了礼仪,遵循礼仪。尤其对于青少年一代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