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他叫赵某,是去年毕业的初三(9)班的一位同学,虽然我只是带了个班一年的物理,但他对物理的偏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我懂得了如何尊重信任学生。  相似文献   

2.
张冬云 《语文知识》2014,(12):16-20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语文教师问他的学生,假如给你最后一天上最后一节课,你想上什么课?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学生回答:语文课。教师感到很欣慰,面带微笑地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因为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检查预习时,有个长句,一位学生读不通。我让他自己轻声试读后他仍旧读破句。这不正是表达我浓浓师爱的大好时机吗?于是,我学着于永正老师的样儿,走近那位学生,真诚地示范给他听,然后无比慈爱地摸摸他的头鼓励道:“你准行!”可是读到关键处,他又读破了。  相似文献   

4.
说起这个话题,应从我校“同上一课”教研活动谈起。三年级有6位语文教师,推出3人同上《掌声》。听课中,三种“上课观”给我留下不尽的思考。一位教师正式上课前,为了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精彩的表现,私下里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代。可想而知,他的《掌声》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印象是——假!另一位教师课前让学生“好好自学”了一下,结果,学生的朗读比较流利,感情丰富,发言又积极,兴致也高涨。课堂结构组织得更是严密,一环扣一环,似乎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5.
曾经听一位校长讲,如果一个校长能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两件难忘的事,让其终生受益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好校长。同样,如果一位教师能给学生留下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让其更好地体昧生活、感悟人生的话,那他也不失为一位好教师。再进一步,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时不时地留给学生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给学生教益的话,那么,他也可以算是一位好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6.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7.
暑假后,我接四年级的班主任并承担该班的语文教学。在交接时,我向原班主任王老师了解该班学生的情况,他向我详细介绍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及课堂表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叫王浩的男生,王老师对他  相似文献   

8.
把自信唤醒     
有一次,给同事代课。课间,与坐在讲台旁边的一位学生闲聊,他的话让我很是震惊。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的活动。人们习惯于把所有用人声达人类情感的活动都称为歌唱。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工作中就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学生,他学习了五年的合唱,他按照合唱训练所要求的声音唱歌给我听,  相似文献   

10.
汪振德 《教书育人》2005,(12):56-56
同行梁老师给我讲过一件事情:某日,应一位毕业学生盛情邀请赴宴。席间,谈起原来的老师,他对一位数学老师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一位中度弱智学生陆某跑到我面前,提出要自已独立回家。通过谈话获知,这天已经过了放学时间,他的奶奶还没有来接他,他看到同学们喜气洋洋地回去了,产生自己独立回家的念头,但是门卫伯伯不放他走,于是他来请求我为他放行。我问他:“为什么要独自回家?”他说:“我已经长大了!”语气十  相似文献   

12.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是一个科学巨匠的豪言壮语,"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撬起整个课堂"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善渔老翁,很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捕鱼能手,但儿子始终未有多大长进,老人为此很苦恼。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就问:“你一直手把手教他吗﹖”“是的,为了让他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的很仔细,很耐心。”“他一直跟着你学的﹖”“是的,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跟着我学。”“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给了他技术,没有传授给他教训。”故事寓意使我联想起职业高中的专业课来,学生的专业技能光靠教师教得仔细、教得耐心是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生专业技能时,要培养他们的创…  相似文献   

14.
那天,改的是期中测试卷子,学生答得好,我改得心情舒畅。卷子改完后,就发给了学生。第二天上课,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有两份不该得满分的卷子被批成了满分。课后,我打电话向这两位学生的家长表示歉意。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已看出来了,已经给孩子指出了错误,并让他改正了。我还教育他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让他到你那儿把他的成绩改过来。说实话,得了满分,孩子还是蛮高兴的,让他改过来,他还有点不愿意。”另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也看出来了。孩子难得得一次满分,心里特别高兴,他对我说:‘妈妈,以前我还觉得数学挺难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不是工厂,不是流水线,它的每一位学生看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老师看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份‘杰作’。”“我理想中的大学像一座千年庭园。她古朴,但不古板。她是庭园,却敞开门扉。他进来的时候,双眼迷茫,走出时,双眸澄澈。智慧之火点燃了他的心,他的使命是传扬这生生不息的智慧之火。”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一直对新课改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到无所适从,认为有的课文不存在所谓的“德育渗透”,直到我看到一位外校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童话《灰姑娘》的,我才明白。课一开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遍《灰姑娘》。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相似文献   

17.
据说……     
《学习之友》2006,(6):49-49
据说,有这么一位波兰人。 据说,当法西斯把他的学生送往煤气室,而要给他自由时——他拒绝了:“我从来不背叛孩子。”  相似文献   

18.
林群 《四川教育》2002,(11):27-27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口算“536÷59、1225÷45、3572÷78”……在校对得数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口算这些分数除法题有更简便的算法:只要把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就可以了,但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执教教师和很多听课教师事先都没有想到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翘起大拇指激动地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位同学可真了不起,他把被除数、除数、商的分子、分母进行了比较,创造了计算分数除法的另一种方法,并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问题,同学…  相似文献   

19.
两位参加市中年级阅读教学竞赛的教师进行试上,一个共同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两位教师都让学生给大家朗读课文。当有学生高兴地站起来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都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请下面的学生注意听,看看他有哪些地方读得不对或者有缺陷,等他读  相似文献   

20.
朱会会 《学周刊C版》2014,(3):212-213
早晨,我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查阅资料时,我班的一位特殊学生走了进来,塞给我一封信,说了声:“老师,给!”然后,他转身迈着默默的步子出了办公室。我望着那个胖乎乎的背影,心里忽然有了一丝亮光……这位学生是我班的张文松。我听以前的老师讲过,他的耳朵失聪,智力发育方面也有些迟缓。可能是长期和活蹦乱跳的同学们在一起却听不见别人欢声笑语的原因,他内心的一些想法是正常的学生没法体会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