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要注意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作文教学要在“指导”二字上下功夫,通过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有目的引导、点拨,使他们及时地捕捉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的作文内容,表达自己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可以这样认为:作义的指导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任何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情感。“文以载道”实乃必然。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工作者应大胆抛弃对“文以载道”的顾虑,走出对文艺社会作用认识的误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充分尊重艺术规律,不但敢于“文以载道”,而且善于“文以载道”,按照“文道统一”原则,创作出既有高度思想性又有高尚艺术性的精品佳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3.
任何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情感。“文以载道”实乃必然。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工作者应大胆抛弃对“文以载道”的顾虑 ,走出对文艺社会作用认识的误区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坚持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 ,充分尊重艺术规律 ,不但敢于“文以载道” ,而且善于“文以载道” ,按照“文道统一”原则 ,创作出既有高度思想性又有高尚艺术性的精品佳作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情感不仅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而且还是认识活动的源泉,它在认识活动中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它既是接受知识的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信念的重要因素。学校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的学习领域。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伴随人们的道德认识而产生,另—方面是人们将自己的行为与一定的道德准则相比较,在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自尊感、友谊感、责任质、爱国主义情感等都是道德情感的具体形式。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并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必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产生由知到行的内部动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促使由知到行转化的中心环节,也是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优良的政治品格,还要熟悉自己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脉络。这就要求他们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学会用自己的崇高理想、科学信念启发学生,用自已的良好品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善”教育人,以“美”吸引人.  相似文献   

8.
古诗,顾名思义,即是古代人写的诗歌。古诗通常运用凝练、生动、形象和富有音乐性、节奏感的语言,来表现生活和抒发情感。小学生读些古诗,不但能从中了解古代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而且还能从中吸取丰富的思想养分和精湛的表达技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诗歌以至创作诗歌的水平,都是有很大帮助的。阅读古诗,重点不在“阅”上面,而在“读”上面。这个“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其他文章的“读”,而是满怀情感地高声朗读的“读”。古诗(尤其是其中的抒情诗)适合于吟咏(有节奏地朗读)。一首具有较浓抒情意味的古诗,你如果反复吟咏的话,…  相似文献   

9.
“自我开放”,又叫做“自我表露”、“自我揭示”等等,指教师公开地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包括自己曾经有过的负性体验或经历,来与学生分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做出一定水平的自我表露之时,通常会引发另一个人做出相同水平的自我表露。伴随着这样一个过程的进行,双方的个人关系就会变得愈来愈密切。  相似文献   

10.
人性论是传统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魏源作为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改革家,对人性有自己的认识,他力主人性可善之论,并由此衍生了他对“性”“情”的思考,对“才”“情”的关注,而最后落脚于他一直强调的“君”应顺民意、体民情,恤民苦,体现了魏源作为进步思想家的责任与情感。学术界对魏源人性思想的关注不多,故从以上方面加以阐发,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焦丽霞 《甘肃教育》2004,(10):14-14
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以自发情趣和自然的方式进行的。是以美术为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维。从而表现出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艺术家。而是有目的地将儿童的思维与表达方法进行有机架构的过程。例如在大班主题画和命题画的教学过程中。“说画”就能在启发式理解过程中让儿童产生丰富的情感联想。扩大知识空间,使思维插上翅膀。描绘出心中的图画。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的“内化”,即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主动的、愉快的接受教材所蕴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并转化为自身需要,自觉的纳入自己的品德结构之中,成为支配自己思想情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内驱力。从理论上讲,内化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一个由外部要求到内部需要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内化过程的实现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最本质的转变。而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情感是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故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启导学生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有个性地”健康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是阅读,只有阅读能够帮助学生领略优秀文化的美,领悟其思想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深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升审美境界。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摘     
“钱”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包括: 第一,要全面地认识钱的作用和价值。钱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要教育儿童懂得不能搞“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同学间、队员间,有道义上和情感上的联系,对学校、集体,还应有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懂得人格的价值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应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第二,知道钱的来源,知道钱是由人民通过艰苦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要从小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不贪图轻松,坐享其成。能辨别钱财的正当与不义界限。  相似文献   

15.
游连斌  翁松 《教书育人》2001,(21):13-13
阅读是由感知、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的重复原文,而是将原文转化成为自己的思想,达到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是学生多种心理机能最活跃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情感的几种方法:一、提高认识,激发情感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小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认识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情感的发展。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对文章的情感内容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深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再见了,亲人》一…  相似文献   

16.
一、以情商刺激智商。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见情商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学生的情感处于过渡时期,不够稳定。很多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并不是简单的抑制,而是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北京大学心理系孟邵兰教授在《人类情绪》中指出:“情绪情感是认识自我的镜子。”她还强调“人对自己要有自我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自己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智慧能力和情感动机、个性习惯等”。所以,教师要使对…  相似文献   

17.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基于对阅读教学特点规律的认识,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阅读教学的“四步”模式,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赢得了学生的心灵,要看学生是否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实现了道德内化。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才干,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师传授的道德观点,并主动地将道德观点转化为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乃至行为实践,变他律为自律,变“必然”为“自由”。实现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物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的产生建立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又反过来作用于认识过程。阅读教学需要激发学生产生与作者相应的情感,引导学生按文入情,深切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从而引起思想共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下面就在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时“渗透”思想教育,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是学生各种知识、各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不但要有自己的认识、见解和情感,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