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撰写的论文<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诚实地讲,这份殊荣应当归功于全国各家媒体当时忘我无畏采访报道的记者编辑们.  相似文献   

2.
陈文敏 《当代传播》2008,(6):113-1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83;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5&#183;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汶川大地震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表现,总结在危机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媒体不同功能的体现,并对媒体在地震中的报道予以反思.在危机频发的时代,有效发挥媒体功能,有助于预防危机或更好地化解危机,对我国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8,(7):9-9
汶川大地震,使中国媒体实现了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让受众看到了新闻开放与记者使命感的高度结合,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水平及能力。 政府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6.
袁媛 《新闻爱好者》2008,(11):51-5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其灾情之重、影响之大震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7.
感谢中国新闻奖评委推选我的论文<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获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虽然我已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但这次格外感动!不仅因为获得中国新闻学术论文最高奖,更因为这篇论文饱纳着"5·12"大地震中数万人无辜丧失生命的呼唤,和全国媒体新闻创新勇为勇励的胆识!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10.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83;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83;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娟 《新闻爱好者》2008,(10):59-59
2008年3月14日由藏独分子制造的拉萨暴乱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新闻媒体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效果,发人深思,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13.
高柱 《新闻三昧》2008,(9):45-47
中国的灾难史永远记下这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之一的工人日报对此做出了快速反应,先后向四川灾区派出的三批采访报道组,按照新确立的“信息是决策,信息是生命”新的新闻概念,从地震发生之日起,就一直不断地对四川汶川大地震进行大篇幅、全方位、立体式的重点报道。在这个被称为“国殇”的非常时期,工人日报的大量报道一时间成了全国工会上下心灵的依靠和思维决策的依据。王兆国、孙春兰等领导同志都曾先后对工人日报的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表扬。  相似文献   

14.
15.
王红蕾 《记者摇篮》2009,(11):47-4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4时45分,地震发生后仅17分钟,新华社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经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15时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6时40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温总理上专机,奔赴灾区,并播出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6.
杨胜云 《青年记者》2009,(20):37-38
乌鲁木齐“7&#183;5”事件属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虽然与台湾关联性较小,但其激烈的冲突性和敏感的政治性吸引了台湾媒体的极大关注。总体来看,台湾媒体普遍把“7&#183;5”事件当成报道的聚焦点,但在报道立场和态度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景式、不间断的报道.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视野与主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实践对进一步做好突发性事件、灾难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莎 《四川档案》2009,(3):17-18
“5&#183;12”,在灾区每个人的心里,已经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永远无法忘记!然而,灾难无情人有情!北川档案人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疆大爱,坚强地从废墟上站了起来,勇敢地站在了飘扬在帐篷上空的党旗下面,积极地投身到抗震救灾当中,用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救民、顽强勇敢的英雄壮歌。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是中国的一次国难,是中国人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场战争。抗震救灾期间,广大观众在24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中重新审视个人、社会、甚至人类本身。相当一段时间,举国上下处于悲伤、哀思、众志成城的情绪中。因此,被称作“黑色新闻”的灾难新闻,实际上是一种带着“泪水”、“情感”、“价值观”的新闻。灾难新闻作为新闻文本,是一类情态信息丰富的新闻类型。  相似文献   

20.
当前重庆的报业市场上流通着《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重庆商报》4家旗鼓相当的都市报,以及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2008年的5&#183;12汶川地震,重庆正好这5家报纸都做了及时、详细、准确、跟踪性的报道,遵从了各自办报理念,践行了各自办报宗旨,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