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从生命角度对西方文化思想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对生命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人的自然生命的关怀、呵护和人的价值的重视.他们的生命思想对我们如今的学校德育有以下几点启示: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生命体验;生命叙事;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使教育成为善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虽然不是教育的基点,但教育有责任呵护生命,促进生命更高意义的实现.教育对儿童的生命世界缺乏了解,对于生命的成长缺乏真正的关心和促进,以致有可能对生命和精神的发展造成扭曲.本文从对生命的理解出发,认为护生、厚生是教育的使命,并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原则热爱生命,维护生命尊严;关爱生命,实现生命共生;承诺生命,实现生命价值;德化生命,实现生命幸福.  相似文献   

3.
王慧敏 《教育探索》2012,(4):122-124
大学生的生命道德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生命质量和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目前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缺失不仅导致了大学生的对生命意义的迷失,也导致了大学生中的伤害生命的现象屡屡发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应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应引导大学生走向人生的美好和完善;应教育大学生自觉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彰显自己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专题教育强化生命教育;通过校外实践活动拓展生命教育载体;构建家校社生命教育联动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开展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校大学生"边缘化群体"的生命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大学生对生命教育内涵理解不到位、生命意识淡薄;二是民办高校没有从事生命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三是高校没有将生命教育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民办高校大学生"边缘化群体"生命意识缺失,大学生群体各类极端和突发事件频发,社会舆论关注度高,如何让大学生生命教育回归,需要做到:1.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2.组建稳定、专业、高效的生命教育团队;3.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并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中;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引领作用;5.构建生命教育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一种使人认识、保护、珍爱、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十分必要.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借鉴生命教育理念,转变高校教育模式;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开展生命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生命情怀;营造高校生命情感氛围,通过各式校园活动推进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探索和构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既是应对价值观多元化负面效应的需要,又是积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同时还是有效进行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生命价值观教学、医学伦理教学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构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路径.提出以"生命至上"为中心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理解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挽救生命,尊重生命,抚慰生命;忠于生命,奉献生命,升华生命.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家庭生命教育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家庭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既可以增进个体自身形成强烈的生命意识,也能促进个体产生对他人生命的敬重,还可推动个体形成对他种生命的关爱.疫情下家庭生命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凸显了出来:首先,个人生命意识的淡化导致轻视病毒对自身生命的威胁;其次,对他人生命的轻视致使个人的行为给他人的生命带来风险;最后,对他种生命的漠视造成自然生命圈层中的潜在威胁.疫情在对家庭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敦促着家庭生命教育进行反思与转型:以生命意识呼唤健康生活的重构;以家国情怀促进生命共同体信念的生根;以生态文化推动生命圈层中绿色行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引导、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生命成长,课堂教学存在四重困惑:生命成长的主体模糊;生命成长的根基何在;生命成长如何实现;生命潜能如何发挥.为促进生命成长,实现其育人的根本价值,课堂教学应承担五项责任:明确生命成长的主体;培植生命成长的沃土;尊重生命成长的内在自然;引导生命成长的方向;挖掘生命成长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贾洁 《文教资料》2008,(6):71-73
本文就<齐物论>中庄子对人的生命认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从生命境界、生命局限、生命真常、生命伦理四个方面阐明庄子所洞察的生命的真相;其次,对庄子关于生命的精神源泉的见解作出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短暂的,这是对于有形的生命而言;无论是彪炳千秋的伟人,还是遗臭万年的奸臣,都不可能永生.生命又是永恒的,这是基于无形的生命而言;不管他是千年前修建阿房宫的匠人,还是创造了其他成果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宽度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生命的宽度就是尽量为人民服务,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清洁工奉献了辛苦使城市变得洁净;园丁奉献了劳动使花草变得芬芳;老师奉献了青春换来了桃李满天下;母亲奉献了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人不都是经天纬地之才,更多的是凡夫俗子,但一样可以将生命过得有意义,一样可将生命的意义拓展得很宽很宽…………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教育家在生命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目的、生命教育的路径、生命教育的特色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是建构于生命哲学之上,同时又超越了生死,拷问存在之价值与生存之意义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你自己”,促使学生自我生成和“成为你自己”。设置死亡教育的课程、创设非连续性教学形式、构建“我与你”的师生关系是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具有四个特征:以人为本,观照生命的人文性;彰显个性,张扬生命的独特性;绝对自由,选择与责任的双重性;直面.生死,追寻生命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与道德本身是相需相成,并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而审照现实,道德与生命却不显和谐:或用道德排斥生命;或用生命排斥道德.事实上,生命是道德存在的基础,道德赋予生命以意义,两者的和谐统一是生命完整性凸显的重要保障.究其冲突实质属人为造成:人们的道德观念处于困惑状态;对生命各层次问的相互否定;用有限的生命否定无限的道德.因此,人之为人要达到生命顶峰,道德无疑应给予生命一种特殊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一次一次轻薄过,轻狂不知疲倦;生命,一次一次绚烂过,张扬不知谦让;生命,一次一次消逝过,凄婉不知苦涩.生命呵!画家无法用他那画笔描绘出你振撼人心的身姿;生命呵!作家无法用他那隽永的文字记载你蓬勃的生机;生命呵!歌唱家无法用他那慷慨激昂的歌声将你的绚烂渗透人心.但,夏日的花,用它的无声替代了一切对你有声的赞美,它用自身书写生命华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生命哲学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为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生命哲学视域下中小学教师主体性表现为生命体意识的觉醒、自我发展的自觉和生命意义的绵延.当前,中小学由于过度强化学生主体遮掩了教师生命体、教研不当分离限制了教师自我发展,推崇分数本位忽视了教师生命意义.通过给予人文关怀,促进教师生命体意识的觉醒;唤起研究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肯定教师生命意义来促使教师的主体性得以敞开.  相似文献   

18.
王维的山水诗诗境明秀,兴象玲珑,营造出一种融空明之境与宁静之美为一体的空灵境界,对压抑而又无奈的生命作了美学与哲学的阐释,较为成功地彰显了个体生命的价值诉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空明境界中的生命萌动;静谧意象中的生命永恒;冲淡情趣中的生命勃发.  相似文献   

19.
生命     
生命或许美好,亦或充满荆棘,生命大部分是快乐的,但有时也会有悲伤。生命或充满了梦想,亦或是伟大的思考;生命就是坐于法庭,等待着时间的宣判。生命或许污浊,甚或倍感痛苦;但生命由自己创造,所以努力使其美丽吧!Life can be good,Life can be bad,Life is mostly cheerful,But sometimes sad.Life can be dreams,Life can be great thoughts;Life can mean a person,Sitting in court.Life can be dirty,Life can even be painful;But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So try to make it beautiful.生命@兰斯顿·休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命视域的角度探析了大学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面临的五大问题:一是大学生常为物驭,失出生命的本真;二是大学生重生活的感受而轻生命的存在,生命受到消解;三是受快餐式大众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生命被异化;四是受网络数字化、虚拟化的侵蚀,大学生真实生命的存在被遮蔽;五是教育自身的异化,使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发生偏离.以期大学教育直面人的生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