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本良 《语文天地》2011,(10):48-49
渎书是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荣的传统,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更应该坚持读书,越坚持就会越发现自己的浅薄,越读书就会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怎么办?唯有终身学习,活到老渎到老,让读书思考成为我们生命的常态。  相似文献   

2.
很多时候,读书的价值不在于让我们感到增添了什么知识,而是让我们感到我们知道的太少了,我们的生命中,欠缺的东西太多了。读书,让我们感到心灵空间的逼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一天到晚总在忙。备课,上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今天社会上的人分为“经常读书”“有时会读点书”“基本上不读书”三类,认为老师属于第三类。我不完全苟同,跟一些校长说起此事,校长们也觉得“委屈”,他们说教师怎么也应该算是第二类。但是我想,就是第二类又够了吗?一个文化人、一个知识分子只是“偶尔读点书”也不免有些遗憾。曾经是“读书人”的教师,曾经由读书而为教师的人,  相似文献   

4.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做好教师的基本要素。文章从读书要贵在坚持,重在选择性和读书方法等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为何读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努力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成为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于2005年向全市教师推荐了100本阅读图书。2006年年初,在原本推荐的100本基础上,再次精选出10部著作作为2006年教师阅读节目,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没有领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及方法,由此无法领略课文的意蕴。文章认为,应以"读给家长听——读给同伴听——读给同学听——朗读中欣赏"为步骤让孩子掌握"阅读"的真正要义,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7.
尤月 《考试周刊》2011,(25):216-216
《中国教师报》2011年第1期《期待教师阅读的春天》一文,就教师读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读后深有感触。文中提出一个问题:"很多教师不读书,课不是教得好好的吗?不读书照样把学生成绩搞上去,何必读那些课外书籍?"  相似文献   

8.
何坤平 《福建教育》2007,(7):124-124
前年我县教育局决定每个学年向教师推荐一本好书,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素质。闻此,一些教师怨声载道,私下埋怨:教师工作这么辛苦,还强迫教师学习;有的则认为教师以现在的知识,应付自己从事的职业已绰绰有余,不需要再学习、再深造。我不赞同这些观点和想法,教师要适应新形势和课程改革教学,必须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读书,应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教师们为什么拒绝读书》(本期第31页附有原文),深受震撼。朱教授坦言教师拒绝读书除了闲暇时间少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他们缺乏阅读的需要,二是他们缺乏阅读的环境。这两个缺乏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认为这两个原因第一个为重,要拯救教师读书,首先就应该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需求,从而实现内在的拯救——自救。  相似文献   

10.
李昭平 《宁夏教育》2004,(7):119-119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同志去听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公开课并准备在课堂上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上课时他们听得人了迷,竞连作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学生。课后有人请教这位名师这节课准备了  相似文献   

11.
从教十多年,我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才能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身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爱岗敬业而又乐于奉献的教师,他们内心充满了对学生的喜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但遗憾的是,在他们之中却有那么一小部分老师没有赢得学生的喜爱,他们付出的爱没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于是,他们迷茫,感到失望甚至产生抱怨心理,教师的高原期和职业倦怠感也可能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2.
王月玲 《中学教育》2007,(12):19-21
读书,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教师精神生命的呼吸"是我校努力追求的目标。两年来,我们以引领教师读书为突破口,实现了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全面发展的"双赢"。我校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1995年前隶属于威海市直属学校——文登师范,教职员工很多是师范教师的家属,教师队伍老化,学历层次不高。由于行  相似文献   

13.
林高明 《师道》2012,(12):17-18
对于书籍及阅读的重要意义,古今中外的作家、学者说了不计其数。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新思考阅读对于教师自身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玲 《宁夏教育》2009,(5):67-67
身为人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让读书成为自己习惯的同时,如何让思考也成为自己的习惯?冥想中富兰克林的经典论说给了我很大启发:“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相似文献   

15.
张俊 《青年教师》2005,(2):35-35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者。”这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作者能跋涉在厚重的典籍里,享受真正的书香,并能把自己的感受娓娓道出,这让我们看到了一缕阅读的阳光。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愿莘莘学子都能沐浴在经典的阳光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师首先要成为一片海,才能指引给学生一条河;教师首先要成为幸福的人,才能点亮学生的幸福人生.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真正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有效教学,才能以幸福点亮幸福,人格影响人格,智慧启迪智慧,实现师生的幸福成长.因此,如何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拥有教育的信仰,拥有教育的激情与智慧,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从而成就工作的尊严与光荣,是关键之关键.  相似文献   

18.
徐奋 《上海教育》2007,(3A):35-36
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专业,学校发展的基石”,其中“教师发展为本,有效学习为中心”是其核心理念。何为教师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有效学习决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有具体的操作实施步骤。这里呈现的两篇章,一篇来自一所农村中学校长,一篇来自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人员,两位作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教师的学习,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编按]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是文化人,读书就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是专业人士,读书就理应是一种成长载体;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路人,读书就理应是生命之树常青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是永放光辉的明灯,是学校集体的丰富精神生活的源泉。读书,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作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是个"读书人",读书似乎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应该是生活必然的组成部分。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1.读书可以养心身体需要滋养,心也是需要滋养的,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来滋养,而这些东西大都来自读书,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我们处在一个物质异常丰富,而精神极度匮乏的时代。此论我虽不敢苟同,但对“近年来,国民阅读量持续下降,阅读品质不断走低”之说却深感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