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舸 《语文天地》2011,(11):63-64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出现让不少人感到有些"意外"。因为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竟然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如潮热议。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一篇《〈人民日报〉标题给力》的帖子,  相似文献   

2.
"给力"正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千里 《学语文》2011,(1):70-70
最近,“给力”(gei li)一词高频亮相于报刊、网络等媒体,特别是亮相《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更是引起网友的热议.大呼标题“给力”(《山东商报)2010)。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词语"给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仅入选了"2010年最流行词语",还登上了《人民日报》的标题。打开电视,很多节目更是以"给力"命名,湖南卫视就有"给力星期天""神马都给力"这样的栏目和板块。究竟何谓"给力"?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事情做得很到位,或者形容某人或某现象使人为之振奋。人们经常用这个词  相似文献   

4.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1,(1):2-2
“给力”登《人民日报》头版,社会接受年轻人思维 2010年“热词”榜单中少不了“给力”一词,《人民日报》一位年轻编辑把2010年11月10日的头版头条标题拟成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现在整个社会已坦然接受年轻人的活跃思维,“给力”是网络“热词”“溢出”后普及大众的最新案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开发性的动态系统特别体现在词汇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查阅杂志、浏览网页,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现在较之前发生变化的词汇。"给力"这一词汇,作为2010年最火爆的流行语已经造成了大面积的影响,就连在《人民日报》这样权威的报纸上都会头版头条标题出现《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样让人意外的标题。流行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种种表现,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本文以"给力"为例,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托就"给力"一词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每次听到“给力”或“不给力”的时候,耳边总会响起崔健的歌:“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今天,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不管你懂不懂“给力”或“不给力”的意思,你不得不面对铺天盖地的“给力”或“不给力”。你要不相信,那就请看:发行量240万份的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新闻报道中,使用了“雷人”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随后,"给力"成为了2010年度汉语新词语之首。2011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此次报告中,共有497条词语成为2010年度汉语新词语。本文即以这497条新词语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的基本情况、特点等入手,研究新词语产生和消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头版给力网络新词"给力""给力"是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首度公开使用该词的是2010年5月网络上的一段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随后,2011年6月至7月举行的南非足球世界杯期间,"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9.
像几年前的“囧”“雷人”等网络热词一样,“给力”已成为时下又一热词,尤其是被一向谨慎严肃的《人民日报》登上头版头条(2010年11月10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并被转发数次评论数条之后,该词的热播和频用也就无可避免。当即就有人大呼“今天的《人民日报》很给力”。  相似文献   

10.
“给力”一词自从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后,可谓风光无限,不仅瞬间蹿红各大媒体,而且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春晚上“嫂子真给力”,连苦瓜大王都会说:“灰太狼,你哭得真给力啊!”到处“给力”声不断。  相似文献   

11.
"给力"一词最先流行于网络,随后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使用而发展成为全民流行语,并荣登"汉语盘点2010年度国内词"榜首。"给力"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和传播,从其本身的特点来看,一方面由于它有着丰富而复杂的词义内涵,另一方面也与其多样化的语用功能有关;从其流行的原因和机制来看,既反映了隐喻机制和经济原则等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也体现了人们求新求异的社会语用心理。  相似文献   

12.
一、给力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出自日本动画片。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被视为权威媒体认可网络词语的标  相似文献   

13.
<正>小梓家所在的物业公司工作细致,经常给居民们发来公开信。有一次,小梓家又收到了一封公开信,标题为《给318户住户们的公开信》,提醒住户们要注意防火安全,可是标题怎么读都有些不通顺。小梓的爸爸说这"318户住户们"中的"们"字  相似文献   

14.
儿子在生活里总喜欢搞出些小发明、小创意。这天我生日,儿子放学一进家门就拿着报纸说:"妈妈,我在《人民日报》上给您刊登了祝您生日快乐的广告。"来祝贺我生日的亲戚朋友惊讶地说:"你怎么有那么多钱在《人民日报》上登祝福广告?""他们给  相似文献   

15.
<正>写中考作文方面的文章,似乎也免不了拾人牙慧之嫌,但从中考作文阅卷角度,教给同学们一些应试技巧,帮助大家精心营造出中考作文的更多"亮点",也很有必要。1.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这适用于自拟题和半命题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一扇"窗口",也是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拟定标题是学生概括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往往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让他们带着良好的印象阅读下文。新颖别致的标题往往符合下列条件:切旨,标题吃透材料精神,把握其主旨;切体,"淡化文体"不等于文章无体,拟题要合乎体裁。如《如诗的秋天》宜写成写景抒情散文;《秋天的故事》宜写成记叙文;《秋  相似文献   

16.
读者:"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红最火的热词.自从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问世,我们几乎天天可以在各类报刊上见到"给力"、"不给力".  相似文献   

17.
提个问题:我们这辈子见到的《人民日报》或新华社社论中,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为标题的总数有多少?我知道不在少数,只是吃不准是否达到年均一篇的规模。当然,标题改成《玩火者必自焚》,差不多是一个意思,若一并算上,可能会达到年均1.5篇。刚才我在“人民网”的查询栏里特地输入“多行不义必自毙”7  相似文献   

18.
从具体互文性(specific intertextuality)和体裁互文性(generic intertextuality)两个方面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迄今六十条标题中的互文现象进行探讨,目的是考察互文现象在此类标题当中的表现及其深层解释。结果表明:元旦社论标题体现出大众化和民主化特征,而这一特征又是为标题的功能和元旦社论这一特殊体裁的交际目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眼睛是人类灵魂的窗户”,“给文章标题是给文章画眼睛”。指导阅读十册26课《三人行》(独立阅读)可以从这两个比喻中受到启发,采取抓标题引思路的方法,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在学生试读课文之后, 让学生思维回到标题上,把标题分成"三人"和"行" 两部分。一抓"三人"贯始终, 分析人物  相似文献   

20.
提个问题:我们这辈子见到的《人民日报》或新华社社论中,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为标题的总数有多少?我知道不在少数,只是吃不准是否达到年均一篇的规模。当然,标题改成《玩火者必自焚》,差不多是一个意思,若一并算上,可能会达到年均1.5篇。刚才我在“人民网”的查询栏里特地输入“多行不义必自毙”7字,共得217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