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斯拉夫作家沃兰茨的散文《铃兰花》选入了苏教版高中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在备课时,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资料都将男孩能够有勇气去"地狱"采摘铃兰花这一举动,解读为其父母精心有意的安排。教材在课后"品读与探讨"板块设计了问题:"思考文中父母关于‘地狱’里有铃兰花的对话,再与文章结尾进行对照,想象一下,他们为孩子克服恐惧都做了些什么?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很显然,这个问题的设计者首先认定了男孩到地狱去采摘铃兰花是其父母  相似文献   

2.
柴珺 《语文天地》2011,(10):34-35
《铃兰花》是南斯拉夫作家普·沃兰茨的代表作。作为一篇优秀的美文,被苏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渎(选修)》选做课文。文章记叙丁幼年的“我”战胜恐惧为母亲采摘铃兰花的故事,蕴涵着无穷的审美意蕴,值得咀嚼品味。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该怎样进行"浅文深教"呢?以《铃兰花》为例,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让学生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文本探究与交流:1.文章是如何写"我"第一次去"地狱"时内心的恐惧的?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探究、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本文就优化课堂提问、盘活课堂教学,展开思考,以《铃兰花》教学为例做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铃兰花     
《高中生之友》2008,(8):19-19
不止是爱俏,不止是迷信,这几乎成了一种信仰,人们在五一的时候庆祝铃兰花开。对它的崇拜是建立在首都民众的狂热之上的,一到郊区热情就冷却了。再远些,外省恬静地呼吸着不为南方所知晓的带着酸味的小花的芬芳:"铃兰花是什么花?"帮我照看圣特洛贝的普罗旺斯那小块土地的女管家问道。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代散文的学习中,学生比较喜欢叙事性散文,但对其主题的把握却往往失之偏颇!论文以《铃兰花》、《怀念红狐》为例,主张采用快速阅读、仔细阅读、探究阅读等三步阅读法,进而做到快速、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叙事性散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正>师: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一篇文章是来自南斯拉夫作家沃兰茨的《铃兰花》。我们从这个故事人手来体会作者所写的亲情。故事很简单,但我要求大家分别从三个角度来概括,文中有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是——生:父亲、母亲、"我"。师:文章叙述的主体是——生:"我"。师:"我"多大?生:六岁。师:可能从"我"的角度概括比较容易,那么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阅读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阅读。本文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男孩和铃兰花》为例,从创造性阅读的基本特征、大体层级入手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阅读引导的具体路径:语言推敲式阅读,多元续接式阅读,联系生活式阅读,大胆质疑式阅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只有紧扣文本细微处,反复品味、感悟和体验,才能找到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度构建。下面,笔者将结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铃兰花》一文,谈谈细微处的魅力所在。一、细微处见谋篇之严谨。预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文章2、3段篇幅很短,可否删除,删除后对整篇文章有无影响?仔细分析,这些细微处,的确颇具作者的"匠心"。1———4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文章开篇,作者先总体介绍"地狱",那是一块"怕人的、黑黢黢的洼地"。  相似文献   

10.
烈日与风暴中的铃兰花──《静静的顿河》中的年轻女性熊志潮被称为“悲剧作家”的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谈到《静静的顿河》创作的构思时曾说,他要通过“对顿河哥萨克的生活的描写”,来表现“由于战争和革命的结果,在生活和人的心理上所发生的那些巨大变化”,揭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学情分析本教案适用于四星级高中中等高二学生。二、教学目标(一)掌握散文事、人、理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二)感悟爱与责任的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一)对文本中"我"的恐惧心理的解读。(二)文中人物形象的解析。四、教学方法研讨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投影铃兰花图片,简介铃兰花,导入课题。(二)文本研读1.设问:我们在面对叙事类文本时,如何概括故事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内心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它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达文章主题的艺术手段。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只有综合地巧妙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才能达到传神的效果。下面笔者就着重谈一谈散文《铃兰花》中高超的心理描写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从近些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上看,《雨霖铃》具有典型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作为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标本。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对《雨霖铃》的借鉴意义进行简单分析。一、高考诗歌鉴赏题背景重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国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文明。"这表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教本第八课《词七首》有两处注解不合常理.一是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的"经年";二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课堂《雨霖铃》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抓住慢词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和"怎样把握教学时机,调整教学行为并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①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音韵学理论,从语言音韵角度,聚焦考查柳永《雨霖铃》及其与许渊冲英译本音韵的共性及个性。研究发现:第一,音节结构上《雨霖铃》及英译本韵腹和韵核使用中英相近的发音字母以保持最大程度的音韵相似性,运用响音性原理感性认知诗歌情感表达;第二,《雨霖铃》的韵脚及其许渊冲英译本的韵尾在音韵上符合各自的音韵规则,具有错落有致的音乐美。第三,柳永《雨霖铃》及其许渊冲英译本音韵节奏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8.
我自认为我上柳永《雨霖铃》这一课是成功的,因为很多学生毕业后再相聚时,经常会提起我当时上课的内容,他们印象还很深。之所以成功,我想主要是我对《雨霖铃》一词的解读比较到位。如:"寒蝉"三句交代了什么?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哪些意象渲染了诗词悲苦凄凉的气氛?"寒蝉"一般是代表悲凄的  相似文献   

19.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脍炙人口。本文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讲析《雨霖铃》的切身感受,浅论了教师在古代文学欣赏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南斯拉夫作家茨威格的散文《铃兰花》之后,我随感良多。文章内容梗概如下: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洼地,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晦暗、神秘的密林里的出口。总是黑黢黢的,特别怕人,大家都管它叫“地狱”。这“地狱”的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千金榆幼树、乌荆子、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里面总是阴阴森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