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 《语文天地》2011,(10):24-25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能让孩子们思考。”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阶段“听、说、读、写”四大任务之一。其位置如同人的心脏,缺心脏,人就没有生命;缺阅读,语文就没有生命。其作用如同人的大脑,掌管着思考。思考的人,如同常青树;不思考的人,如同槁木。  相似文献   

2.
<正>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它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没有阅读就没有知识的传承,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没有阅读就没有生命的升华,没有阅读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培养、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是语文阅  相似文献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印象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文章的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  相似文献   

4.
学生议论文写不好.多数情况下不是表达技巧的问题,而是不会思考,没有思想。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凡是有些探究意识、爱思考问题(甚至经常说“感到苦闷”)的学生。发议论的水平相对比较高。思考意识来自独立的生命意识,有了属于个人的阅读。有了属于个人的思考,意志不再由“统一思想”取代,人也就慢慢地“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美是什么、美和人的生命的关系及其规律出发 ,提出了以美育人的教育创新工程的立论主张 :美是人类生命所最需要的人生最可贵的东西 ,是人的生命原动力。没有美 ,就没有人的真正生命 ,也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 ,以美育人是教育之本 ,是我们一切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制高点 ,也是教育最根本的规律。缺了美育的教育 ,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与精神追求独立的时代,阅读毋庸置疑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成了我们的基本需求。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说,一个社会可以没有书写而存在(很多社会的确如此),但是没有社会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学作文始于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表现的对象:继观察之后而不可缺的是思考,没有思考的表现,仅仅是不含感情的人、事、景、物的再现.由此,可以说,"观察、思考、表现"是习作训练的三部曲!即使是最初级的说话、写话训练.也是贯穿着这三个步骤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的文本如同姹紫嫣红的园圃,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过程是他们生命之花在课堂中绽放的过程。让生命花朵在阅读感悟中绽放,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感悟中深读教材、自悟教材,并进行延伸阅读,需要教师做出比较丰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孙建顺 《江苏教育》2022,(22):67-70
<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诸如此类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名人名言还有很多,而我也在阅读中实现了专业发展。近年来,我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了180余篇文章,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所以被退回的文章自然很多。那我究竟写了多少篇文章呢?其实,我没有统计过。但每写一篇论文,我都要阅读许多相关文献。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说明一件事:阅读已经融入我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陈怡 《四川教育》2008,(5):46-46
有人说读书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多读书让人变得高尚。多读书让人增长见识,多读书让人变得智慧豁达。阅读的魅力就在于有助于阅读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我们说,阅读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它应该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试贯穿人的一生。当然,这里所说的阅读。显然不单单是课堂内的阅读,还包含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课外阅读。怎样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愉悦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2.
<正>有研究儿童阅读方面的专家说,一个孩子,如果四年级以前不常读整本书,那他很可能就丧失了挑战阅读整本书的意志和能力。大家都知晓,人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很多人一生读了很多书,但是只图看个热闹、痛快,却连书的要义也抓不住,主旨也不去思考,更不要说从中汲取精华了,因而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享受过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阅读就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由此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是一种从文字语言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即读者的心理体验过程。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联想,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领学生提升阅读质量。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相似文献   

15.
埃及人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庄子说:“且夫水之积而不厚,则其负大翼而无力。”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形成。学生要学好语文,要有大量的积累,必须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学生是否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取决于教师的重视与指导。如何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是我们一直讨论、思考、研究的问题。“专题组篇课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是师生互动的纽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许多特级教师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的课例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的一生到底该怎样度过?”有人说择一事,终一生。人生一世,往往在专不在广,在精不在多,当一生只决定做一件事时,那所有的努力都将变得意义非凡。也有人说,生命本就短暂,如果不能在短暂的岁月中饱览生命不同的色彩,那会是生命最大的遗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生命的蓝图徐徐打开之际,你是否思考过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这一观点是很多教育前辈提出来的,也是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悟到的.徐英生将阅读与讲评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悟”.  相似文献   

19.
正你喜欢阅读吗?我很喜欢阅读,因为阅读不仅给了我一个想象的空间,而且让我拥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特的观点。阅读就像在吃大餐一样,每本书都犹如摆在我面前的美味佳肴。《穆斯林的葬礼》就如同苦瓜,很苦涩,但让人回味无穷,忍不住想要再看一遍;《猫武士》则像浓浓的黑巧克力一般,刚开始有一点苦,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反映在“三缺”上:一是“缺席”。教师从观念上就不重视,没有把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引导学生阅读他们应该读的好书当作自己的责任,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阅读指导,甚至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闲书”。二是“缺招”。即理念上认可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和不可替代性,但实际上基本处于无为状态,既不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困惑,也缺少可操作的指导方法,难以进行有思考、有具体策略、有效果的阅读指导。三是“缺品”。即重视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