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11月6日颁布了新的《中国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和《国际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与1981年颁布的标准相比,幅度有较大的放宽。如“特级大师”的标准是:①获全国个人赛冠军,②三获全国个人赛第二、第三名,③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  相似文献   

2.
一、最高水平的会战一九八二年全国中国象棋男、女个人赛,于十二月五日至二十日在有蓉城、锦域之称的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共有十九个省、市和火车头体协等二十个单位的三十四名男棋手和十四名女棋手参加。  相似文献   

3.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象棋棋手等级开始出现特级大师和大师的区别。只有获得全国个人赛的冠军,或三次以上(含三次)进入全国个人赛的前三名,才能获得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的称号。目前全国只有11位特级大师,他们是杨官璘、王嘉良、李义庭、胡荣华、柳大华、李来群、吕钦、徐天红、赵国荣、许银川、陶汉明。其中王嘉良曾三获个人赛亚军,其他10人都得过个人赛冠军,自1956年杨官璘成为第一届全国个人赛冠军以来,比赛历经29届,近年来冠军却始终未能逃出上述后八位特级大师手中。可以说他们代表了中国象棋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97年全国象棋个人赛于10月6日在国家女排训练基地──福建漳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及行业体协的104名男棋手和50名女棋手参加了比赛。对于如此众多棋手参加的重大比赛,在规则上有些什么变化呢?本次比赛原则上执行国家体委审定的《1987年中国象棋竞赛规则》,其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次比赛将《规则》中第一章第四节第(四)款中的“六十回合自然限着”改为“五十回合自然限着”予以试用。所谓“自然限着”就是规定比赛中的局棋无论哪一着算起,在至少六十个回合中双方都未吃过任何一个棋子时,允许一方提和。裁判…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六年,在全国第一届中国象棋个人赛中,王嘉良以凶悍的棋风,震慑棋坛,荣获亚军,并被誉为“东北虎”。多年来,他先后十多次获得全国个人赛的前六名,其中三次获得亚军。在王嘉良的精心培育下,黑龙江棋队先后涌现出孙志伟、赵国荣、孟昭忠、张影富、张晓霞(女)等一批新秀。一九七八年以来,在八次全国象棋团体赛中,黑龙江队有七次进入前六名,其中四次获得亚军。  相似文献   

6.
双雄争鼎     
1987年全国中国象棋个人锦标赛6月25日在安徽蚌埠市拉开了战幕。参加这次大赛的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行业体协的50名男运动员和42名女运动员,是历届全国个人赛人数最多的一届。在男子13轮大战中谁能夺魁,是广大象棋爱好者十分关注的。由于胡荣华、许波、钱洪发三位棋手出访法国,使行家们对大赛结果的予测  相似文献   

7.
当“新围甲”成为棋坛热门话题之际,中国象棋协会也悄无声息地运作着自己的联赛。近些年中国象棋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比赛一年比一年少,导致对象棋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少。虽然象棋是一项被人们喜爱的智力运动,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捉对厮杀的人群,可是由于近些年象棋坛的不景气,使得职业棋手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是专业队解散,就是没有比赛可下,有的棋手一年只能参加二次全国大赛,一个是全国个人赛,一个是全国团体赛。剩下的时间只能自己摆棋,而作为行业棋手的日子更是难过,有的棋手还面临下岗无工资的窘境。这也是中国棋院迫不急待的搞联赛的…  相似文献   

8.
五月的北京艳阳高照,由中国棋院与英国智力运动网络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BGN世界象棋挑战赛预赛于5月10日在首都大酒店拉开战幕。本次比赛由2001年全国个人赛男子甲组前27名(不含许银川)、男子乙组第1名和国际互联网选拔赛产生的四名优胜者,共32名棋手进行角逐。32名棋手按2002年上半年等级分顺序蛇行编排,采用两局单淘汰制,共进行五轮,产生一名决赛棋手,同上届冠军许银川进行八番棋决赛。经过十天的激烈对抗,江苏小将王斌继去年个人赛勇夺亚军后,再演“黑马”传奇,先  相似文献   

9.
大魁天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象棋的发展开辟了 广阔的天地。1956年象棋被列入全国正式比赛项 目,从此这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竞技娱乐活 动,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筹备,中国象棋史上 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赛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于1956年12月15日 至12月27日在北京举行,报名参赛者为全国31 个大中城市的31名棋手(南京高源林因逾期赴 会而弃权,实际上只有30名棋手)。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参加这次比赛的棋手都是当时活跃在棋 坛上的精英。  相似文献   

10.
棋手简介:王斌,江苏特级大师。2000年全国团体赛江苏队亚军主力成员,2001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亚军,2003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季军,第二届BGN世界象棋挑战预赛冠军,第三届世界象棋大师挑战赛冠军,2003年获第23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全国象棋个人赛(甲组)第三名,同年获得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棋手赵国荣、孙志伟素有王嘉良的左膀右臂之称。在近几年的全国团体赛中,他俩和队友们一起,曾为黑龙江队四次夺取亚军立下汗马功劳。二人师承王嘉良,棋风泼辣,并兼蓄南国棋手稳健细腻之长。因而,棋坛上称他们为“新东北双虎”。他们在今年于南京举行的全国象棋个人赛中,大显身手,双双进入前六名,创造了参加个人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象棋国手“三下乡”大师与百名重庆棋迷对弈1月22日,中国象棋国手“三下乡”活动在重庆南岸区茶园新区花街举行,包括象棋特级大师、全国冠军洪智在内的5名重庆市象棋高手来到棋迷之中,与百名棋迷对弈。当日参赛的112名棋迷中,有14人在车轮战中战胜了大师。据悉,本次重庆市有5名棋手参加了“三下乡”活动,分别是全国特级大师洪智、国家大师杨剑、许文学,一级棋士车兴国和2006年重庆业余棋王张勇。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全国象棋个人赛在蚌埠摆下战场,国内138名高手披甲上阵。本次比赛除继续实行甲乙组升降级制外,由于第七届世锦赛还有一个名额虚位以待,加之2001年"银荔杯"赛又出新招,取消"冠军"权利,改为由获得本次比赛男女前八名的棋手参加,同时下一届亚洲象棋锦标赛的参赛名额也将由本次比赛决出,特别是2001年英国BGN公司出资14万美元在我国举行首届中国象棋挑战赛.  相似文献   

14.
本次个人赛,中国象棋协会锐意革新,重新开启了男子甲乙组制度,赋予其更加激烈的竞争机制内容,11月4日至l1月6日为乙组,11月7日至11月15日为甲组。其中甲组选手由2012年全国象棋个人赛前50名、全国冠军棋手、乙组前14名,共64名棋手进行角逐。棋手们不仅仅要争取优胜名次,同时也要保组,因此竞争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改革是发展的灵魂。 在世纪交替之际,中国象棋协会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人感受到新意多多。 2000年全国象棋团体赛规定,男子组第四台必须是20岁以下的棋手方有资格参赛,如此,一大批“小朋友”走向前台,使沉闷的象坛为之一振。在2000年全国个人赛之前中国象棋协会秘书长胡海波又点燃了“冬天里的三把火”:一是男子甲组25岁以下的前两名棋手,将代表中国出战亚洲城市名手赛,这样“象坛四小龙”当中的聂铁文和洪智,将成为第一批受益者;二是全国个人赛男子甲组前32名将有资格参加2001年2月举…  相似文献   

16.
兴阴荏苒,1997年来临,黑龙江棋院已经历了十二年的风雨,迎送着旭日与夕阳。棋手们在赛场上奋力驰骋,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佳局,不断开拓进取,中国象棋继“东北虎”王嘉良之后崛起了三届全国个人冠军得主,世界冠军赵国荣,国际象棋“诞生”了龙江首位国际大师李文良,围棋队的小王磊在国家队经过几年磨砺,已成为聂棋圣最得意的弟子,获96年个人亚军,在刚刚举行的“东洋证券杯”上又与马晓春一起闯入八强,不仅此三人,从85年至今,已有九名棋手晋升为中国象棋大师,四名棋手步入国际象棋大师行列,从棋院走出的围棋手有三名五…  相似文献   

17.
儿子很有韧性当得知儿子获得全国象棋男子个人赛冠军时,住在武昌司门口的父亲洪峰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对记者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有实力也有些运气。不管怎么说,冠军只是他的一个新起点。”在父亲的眼中洪智是个有韧性,从小就不畏强敌的选手。“他下棋的时候,有股必胜的气势,再强的对手都不怕,作为一名棋手就应该具备这种特质。”  相似文献   

18.
《围棋天地》2006,(19):6-6
9月14日,今晚报杯2006年全国围棋个人赛在天津市京津宾馆开枰。 相当时期以来,由于国内棋战的不断增多,个人赛的魅力早已不可与前些年同日而语,不过,对于为数众多的小棋手而言,个人赛仍然不失为难得的练兵机会和一展身手的舞台。与此同时,近期没有比赛的重量级棋手们也纷纷参赛,以保持竞技状态。因此,今年的个人赛仍然汇集了来自全国45支队伍的160余名棋手,其中也不乏王檄、丁伟、孔杰、邱峻和陈耀烨等名将。  相似文献   

19.
如何快速地提高业余爱好者的对弈水平呢?首先我们必须要对棋手的思维概念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进一步展开论述。那么,就让我们从一个局面的变着计算开始讲起吧。如图1,是1993年全国个人赛上的一盘棋,当年最年轻的象棋大师许银川(本届全国个人赛冠军)对阵江苏棋手廖二平(本届全国个人赛第16名)之间的对局。  相似文献   

20.
《棋牌世界》2004,(12):6-6
“象棋棋手一定要在提高竞争力上多下功夫。”这是全国象棋个人赛结束之后。重庆棋院院长杨一在接受采访时对众多年轻棋手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