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革命兴起之时正值鸳鸯蝴蝶派的鼎盛时期,鲁迅在倡导和开拓新文艺的过程中,从“文学游戏观”、沉滞猥劣的格调、保守复古的意识等方面,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进行了十分必要的批评。但同时,鲁迅又从文学史的角度对鸳鸯蝴蝶派合理定性,以较客观的态度看待文学中的“趣味”问题,切中肯綮地明确了该派的政治性质,给予了这一文学流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的接受与包容。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文学史论述对“鸳鸯蝴蝶派”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 ,甚至在讨论晚清“新小说”向五四“现代小说”的叙述模式的转变时 ,也对在小说技法上发挥了相当作用的“鸳鸯蝴蝶派”全然不顾。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开始认识到“鸳鸯蝴蝶派”或许在思想和内容上是“传统”的 ,而它在生产、制作和发表方式上却依赖于“现代”的商业和传媒业。可是 ,这种把“表意”和“运作”区分开的认识还未摆脱二元论的思维模式。文学的生产方式一定会作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从文本中“读出”形式的“意识形态”效果 ,另一方面又…  相似文献   

3.
《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是在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的基础上增加材料编纂成书的。关于“鸳鸯蝴蝶派”,解放后只出版了这样两种资料汇编,而魏绍昌编的一种,久已绝版;目前只有前一种还容易见到,所以它也就更为研究晚清民国间小说的人们重视。此书共四编,第三编《鸳鸯蝴蝶派小说目录》(以下简称《鸳目》)是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收书数量可观,是现在唯一的(如果不算魏绍昌那一种)  相似文献   

4.
流派研究的可喜成果──读《文学的探求》王文强徐采石同志的新著《文学的探求》(南京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流派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这部专著对南京地区“探求者”文学流派从发起到真正形成的漫长曲折过程进行了清晰精当的论述,对它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5.
《云间派文学研究》将云间派放在明清易代这一历史转折的大环境中,从政治的、文学的、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心理的多元路径迫近研究对象,合力抉发出云间派文学的思想内蕴与审美价值,形成了三个鲜明的特色:对云间派浑然一体的把握;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当下的意识观照古典的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属于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8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是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新世纪到现在,是深入总结阶段。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在逐渐上升,这是新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评论家把鸳鸯蝴蝶派看作顽固不化的封建余孽,但当疏离了“五四”激进的话语场域,在当下语境中进行审视时,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呈现出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局面。批评家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其进行阐释和解说,在对鸳鸯蝴蝶派的近十年研究中,梳理点放在本体论的言说和关系论的沟联两大体系上,在众生喧哗中透视鸳蝴派的历史本质,为更好的理解文本提供一条捷径,以便利于文本的阐发性言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呈现出繁盛局面:一方面,研究界摒弃了五四时期对鸳鸯蝴蝶派的定论,基本澄清了对鸳鸯蝴蝶派的历史误会;另一方面,研究者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和视角来评价、阐释鸳鸯蝴蝶派。这一时期的研究取得了不凡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评论家把鸳鸯蝴蝶派看作顽固不化的封建余孽,但当疏离了“五四”激进的话语场域,在当下语境中进行审视时,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呈现出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局面。批评家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其进行阐释和解说,在对鸳鸯蝴蝶派的近十年研究中,梳理点放在本体论的言说和关系论的沟联两大体系上,在众生喧哗中透视鸳蝴派的历史本质,为更好的理解文本提供一条捷径,以便利于文本的阐发性言说。  相似文献   

10.
“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作为上海这个自开埠以来经济与化发展最为迅猛,半封建半殖民地特征最为明显的大都市的社会生活,既为这派学准备了客观的历史条件,也为它的发展和繁衍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文学研究会对"鸳鸯蝴蝶派"的攻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长期以来,由于有文学研究会的攻击,它在文学史教材中一直得不到正确认识.其实,以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待一个文学流派是极不公正的.“鸳鸯蝴蝶派“有它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它也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为了适应时代,它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张恨水便是其中一个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2.
13.
云间,乃松江之古称。云间派是明清易代之际一个地域性、家族性特征十分突出的文学流派。刘勇刚的专著《云间派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2月版)对云间派文学的理论与创作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论述过程中既注重对流派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以1949年之前出版的鸳鸯蝴蝶派小说选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不同时期选本编选、出版及其影响的历史脉络,归纳、分析选本特点,并对其编辑、传播、接受和选本价值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鸳鸯蝴蝶派群体意识的形成中,私谊网络、会社网络和传播网络显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三个彼此重叠的网络,鸳鸯蝴蝶派以一个群体的形象而展示于世人,其有别于新文学的特征由此彰显。私谊网络给鸳鸯蝴蝶派文人提供了一个趣味相投的人际交往空间,并为他们进入会社、传播网络打下基础;以青社、星社为代表的会社网络,则以“杯酒联欢,切磋文艺”的方式聚集同志,明晰共同的文学主张;由书局与报刊杂志构成的传播网络,不仅聚合着作家群体,而且借助印刷媒体的文字交往,与现实中面对面的交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鸳鸯蝴蝶派文人的人际网络。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与文学尚未分家,诸子的作品“不惟成了哲学上的名著,也成了文学上的名著”。这一历史特点决定了先秦散文流派与学术流派的重合。“老庄派”就是由道家学派构成的一个最富文学色彩的散文流派。 道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与儒、墨鼎足而三同为“显学”的道家学派,也是在春秋末期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形成的。它的创始人是与孔子同时或略早的老子,而继承并发展老子学说的则是战国中期与孟子同时的庄子。“老庄”并称,自西汉始,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八十一梦》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戏仿力作,作者为排解苦闷的趣味立场呈现出复杂游移的戏仿姿态,使《八十一梦》文本世界显得丰富而多元,蕴含了多重趣味,造就了丰富的戏仿形态,既有时空穿越的陌生化呈现,也有拼贴混杂的“上下古今”式戏谑,还有对新文学文体的降格化戏仿。《八十一梦》与鸳鸯蝴蝶派的众多读者,成功地完成了对源文本和戏仿文本的双重“解码”,文化趣味、文学记忆、阐释方式等趋近,形成了鸳鸯蝴蝶派的阅读共同体,这一通俗文学共同体对文学生产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主要活跃时期正是新学运动兴起之际。在守护阵地的同时,鸳鸯蝴蝶派隐然有由俗趋雅、雅俗合流的趋势,体现出了一定的现代性。但是鸳鸯蝴蝶派毕竟仍然属于守旧学,旧派痕迹依然明显。本主要通过鸳鸯蝴蝶派本中所表现的大团圆与衷情传奇、“问题”意识与媚俗趣味、新式的婚恋与才子佳人等方面的对比来阐述鸳鸯蝴蝶派的现代性与其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
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是对当时功利文学的反叛突围和对狭邪小说的批判继承后发展起来的.它以“衷情”为感情取向,通过才子佳人的人物模式、普遍的悲剧结局体现出浓厚的感伤氛围,为随后到来的五四新小说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