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思潮的到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何科学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宣传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既要保证理论教育主体、内容的科学性,还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质。该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类思维等方面特征论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同时对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作了初步分析,这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论断的进一步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两大锐利思想武器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以及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发展规律)与其科学的分析框架之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科学性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既要反对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而偏离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教条主义倾向;也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一概予以否认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在此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属性,这种统一既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之中,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中。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不能仅仅就其自身发展而论,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出发来研究。从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前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而偏离了科学性;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但却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意识,以其整体性凸现其科学性,以其科学性增强其时效性,从而充分发挥其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的视角研究科学发展观对于充实和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化、提升科学发展观的学科地位以及在实践中增强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是正确认识阶级社会阶级阶层现象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内涵丰富、内容完整,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论体系,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分析认识现阶段的阶级阶层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即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整体性是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并列的,它们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逻辑图景,主要由四大范畴奠立:一是人,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出发点;二是自然,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前置范畴;三是社会,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中心范畴;四是实践(社会活动),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纽带。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正是由这种内部逻辑要素的相互链接和交互作用来架构和彰显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并且适应时代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反应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科学发展观及其实施限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世界发展观的演变以及中国政府历来的主张看,现在人们所说的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而是发展观演变的自然延续。它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中国以往发展模式以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巨大代价为基础,已经充分暴露出其不可持续性。然而,在中国现阶段实施科学发展观面临着种种客观的限制,注定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逐步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具体而有效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一个最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永恒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要求人们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它,只有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才能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坚持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从整体性和层次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理论和实践三者的辩证关系上探讨了如何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观和人文观的统一。它既肯定科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又注重人类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人文观统一的进一步体现,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原理,蕴涵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即辨证法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科学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科学与社会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在本质上是社会的。科学是在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社会结构体系中处于特殊地位,它的作用和价值是在社会中实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科学观为指导,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走上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一战略价值目标的提出,既科学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又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5日至7日,为期三天的河北省哲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保定举行。会议围绕“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主题,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形成了许多共识。  相似文献   

19.
幸福无疑是人类执着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长期以来,东西方由于地域、传统文化的存异性对幸福观语义的界定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而在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时期,如何从理论的溯源上指导人民群众享有幸福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从历史的维度上剖析,传统文化视野中对于幸福观的解读是有失偏颇的。唯有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解读,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棱镜中透析,才能科学地诠释幸福观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推上了新台阶,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