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重要的教育观念,《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一点中就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要求,要求教师珍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语文。可见,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是多么重要。在具体教学中,我常常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激趣。  相似文献   

2.
邹顺伟 《云南教育》2004,(10):27-2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小学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新视角。《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3.
马小妮 《成才之路》2010,(18):I0021-I002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语文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这一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并十分强调学生“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其中有41处用到了同一个词“自己”,为历次《语文教学大纲》所不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把探究性学习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8.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各种手段,让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从读书实践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向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周光琴 《成才之路》2009,(18):83-83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事实上,在小语教学中,离开教师高质量的组织和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做到六个“多”. 一、多活动 所谓“多活动”,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在活动中获取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正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探究与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进入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 ,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语文课程教学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其具体做法是 :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的源泉我在教学中以激趣为手段 ,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如教学《寓言两则》时 ,课前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 :“这节课老师让大家听两个…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待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杨玉花 《教师》2014,(9):103-10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阅读课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 ,一是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是针对语文课程 ,给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那么 ,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按照《标准》中说的要求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评价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