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一、需要理论和关心人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关心人当作一项基本指导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关心人?需要理论为我们真正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心理学认为,人的某种行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对某种需要的追求。人的需要的内容是纷繁复杂而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无非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其中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是人们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人正是为了首先满足吃穿住等需要才进行积极活动的。不仅如此,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还伴随着明显的情绪体验。如果一个人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体验到宽慰和欢乐。相反,如果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快。  相似文献   

2.
心理需要理论及其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心理需要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揭示了人的积极性的心理来源和动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从自己的刘象的实际出发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自觉地为集体、为社会做出贡献。本文对心理需要理论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3.
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原理。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关心人,就是要针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注意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理解人,就是针对精神的需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问题;尊重人,就是针对人的人格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尊重人、尊重人格。这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的思想、立场和行动问题,而需要是人心理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人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满足人的尊重的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要通过引导人的个性充分健康地发展来例人获得全面发展,尊重人就要信任人,理解人,宽容人,同情人。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和关心人,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特别是人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从而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满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研究人就必须以人的需要作为首要前提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的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清楚地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即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需要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因需利导、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邱菊  聂国东  齐丽 《文教资料》2013,(3):142-145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硕士研究生全面培养的需求,有待逐步加强。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充分认识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目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思考和探索,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要增强其实效 ,必须树立新观念 :加强人学研究 ,尊重人的需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中外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中 ,阐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 ,得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切入点是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指客体的效用或功能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也即促进主体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未能有效的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本文就是在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的需要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回答了“如何服务学生”和“如何做思想教育”的重要问题。在服务引导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大学生群体特征和接受特点的现实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把价值引领摆在首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学生同教育引导学生相结合,把解决学生需求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完善构建、共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搭建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服务规章制度中,打造既能讲道理又能办实事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引导中加强。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会不断地产生各种需要。需要推动人们不断认识新事物,产生新欲望,追求新目标。人的正当需要对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研究人的需要,把人的需要作为研究对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思想问题的根源,并针对不同人的要求,以各种形式满足人们的需要或引导人们的需要,使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一致,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如何对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需要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需要深刻地体现教学规律的要求 ,需要充分满足学生求知成才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管理结合的必然性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人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其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保证人的幸福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升级,继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有效性,就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在细节上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处。日常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地深入到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与知识性的矛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化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的冲突等等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有效性,就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活观念的细节中,在认知的过程中被人理解掌握,在个体感情上要充分理解并做到主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时调整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深刻理解人的本性,在更高的层面上说清楚“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关于“人”的解释的科学性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性和积极的借鉴意义。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的解释(一)人的需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需要的丰富性”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这就是说,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一切压…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即指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它强调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建立在对大学生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之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以大学生为本的理念和人性关怀,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旨在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強和改善高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把信息科学运用到高师思想政治工作中,按照信息科学的有关原理宋科学地解决和处理师生员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这对全面开创高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和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在改革中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的领导是关键;坚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疏导的方针;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坚持把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任务;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认真总结、凝练和汲取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是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