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项晓宁 《传媒观察》2002,(11):36-37
在传统的新闻“眼镜”中,深度报道应该是一种费时费力写就的大块文章,洋洋洒洒的文字中充满了理性的思考,这是一种适合读者在书桌边正襟危坐、费时费力阅读的东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数字时代,在追求阅读休闲和信息传播速率的市场背景下,传统的深度报道有改进的必要。 有没有一种阅读起来轻松愉快,而且适合报业竞争需要的另类深度报道?报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有。在这里我把它称为“有嚼头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用事实来解释新闻的意义,反映主观力量。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尤其对于主流报纸来说,深度报道的分量和比重越来越占优势。仅以解释性报道为例,在美国,“一些名的大报,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解释性报道占了70%以上的版面”,“而西方其他国家,英国、法国、日本,一般都占据50%左右的版面。”(1)再如调查性报道,以“揭丑”称,在美国影响甚大,尼克松政府的水门事件、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小布什政府的情报门事件,都是调查性报道的杰作。  相似文献   

3.
关于深度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的出现,是对新闻体的新突破。深度报道要求用广阔的视野和深层次的思考去驾驭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溯其根源,求其真相,判其出路。具体讲,它既要有深度——对报道对象作广泛跟踪,摄取材料,深入新闻事实内核剖析,揭示新闻的本质;又要有广度——大跨度、大范围地反映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透彻而翔实地报道新闻事物的意义、趋向,做到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4.
邓涛 《新闻三昧》2005,(5):24-25
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ort),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报道”,被认为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美英又叫“大标题后的报道”,在法国名日“大报道”。有西方学将深度报道的特征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旦提到深度,就会想到透视与思考。根据笔者从事新闻采访与新闻编辑的基本认知,所谓深度报道,必然含有记者或媒体的透视与思考。然而,新闻的深度与其他文本比如文学的深度不一样,前者是事实上的深度,只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提炼和建构。以特定的角度来呈现矛盾事实的内部及外部关联。从而形成深度;后者是创作上的深度,可现实化处理,也可虚构想象。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第三,鲜明。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1958年,在关于《工作方法六十条》的讨论中,毛泽东同志认为.鲜明性和准确性、生动性这“三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基本性质。我们报纸上任何一篇新闻评论的论点.都要力图讲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人民的利益。所以要求论点得鲜明,即立意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相似文献   

9.
作为基层台(站)的编辑、记者,在完成本台(站)新闻报道工作的同时,积极把具有重大意义、重大影响、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输送到市台,是上级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是工作在基层的编辑、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任务。怎样才能提高供稿采用率,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市台供稿任务呢?笔者认为,在对上报道中应重点把握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评论工作中,忠贞不渝地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既是搞好评论工作的重要一环,又是改进和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那么,在我们的新闻评论中.如何坚持和体现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呢?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同志们是办报的。你们的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1.
杨雄 《新闻窗》2006,(6):66-67
2005年8月到《贵州都市报》任记者工作后,我主要贫责为该报《记者观察》这一深度报道版面供稿。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粗浅的经验,此篇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获取海量的新闻,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信息传播的主体地位受到强烈的冲击。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得以生存乃至更好地发展,成为传统媒体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法国批评家丹纳曾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气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65周年之际,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感到重温《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于办好党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谈话的精神对于与时俱进办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有着更加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报纸新闻有两只手,一只是文字新闻,另一只是图片新闻。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和视觉文化的日渐流行,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一组优秀的新闻摄影报道,能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不仅能对文字报道起到说明和补充的作用,还能给人以"眼见为实"的效果,感人至深的内容和吸引眼球的形象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放大社会传播效果,加深其对受众的影响力。讲究新闻的时效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1948年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的重要发展,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党报的宝贵指针,对今天我们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引深三项学习教育,坚持做到"三贴近"仍有着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童兵 《当代传播》2008,(6):13-15
对于大众传媒同公共政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不完全相同。毛泽东的看法最直接、最明确,那就是前者无条件地为后者服务,传媒为政党和政府工作服务。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而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思的见解则不同,“马克思无疑地梦想报刊不受国家管制,而是作为人民的真正发言人。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下,报纸深化报道内容既是扬长避短的致胜法宝,也是应对媒体竞争、提升影响力的必然举措。审时度势,嘉兴日报决定于 2005年4月推出深度报道版面《新闻纵深》。《新闻纵深》,每周两期,力求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 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