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熊铁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50多年,成果卓著。其成就主要集中在秦汉史,上溯先秦,下迄唐宋,内容涉及秦汉制度史、秦汉思想文化史、汉唐文化史、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等。2007年11月23日,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赵国华教授的陪同下,就熊先生的治学经历、治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专访,同时,还邀请赵国华教授和刘同盛教授撰写了研究熊先生学术思想的专题论文与本文一同发表,以飨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
<正>张舜徽先生离开我们,转眼间已有17年了,但先生留下的著作,仍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先生治学的精神,仍是我们最好的食粮,为我们指引着学术的方向,鞭策着我们治学的步伐。孔子曰"温  相似文献   

3.
周辅成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即提出了社会"和谐"问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关注,在他的伦理思想中,充满着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2005年4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德国《时代》报记者与周先生就中德人民饱受法西斯暴政的灾害问题作了长篇访谈.2006年4月8日下午,笔者就中西方伦理学中的亚里士多德和儒家问题采访了周辅成先生,并邀请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孙鼎国和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龙希成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周辅成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即提出了社会“和谐”问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关注,在他的伦理思想中,充满着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2005年4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德国《时代》报记者与周先生就中德人民饱受法西斯暴政的灾害问题作了长篇访谈。2006年4月8日下午,笔者就中西方伦理学中的亚里士多德和儒家问题采访了周辅成先生,并邀请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孙鼎国和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龙希成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史学大家朱绍侯先生从事学术研究近60年,出版著作数十部,发表论文近200篇.在军功爵制度、户籍制度、治安制度、名旧制度等领域均有独创性的贡献.主编<中国古代史>被列为教育部高校文科教材,发行量达120多万册,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史教材.10月5日,笔者在<史学月刊>主编李振宏教授的安排下,有幸采访了朱先生.在总结治学经验方面,朱先生认为:做学问要从实际出发,搞科研首先要在教学上站住脚,科研创新要另辟蹊径,构建学术体系需要长短期计划相结合,历史研究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并就五四运动与儒学的关系等热点问题回答了采访者的提问.为加深理解朱先生的学术思想,本刊特邀华南师范大学陈长琦、河南大学龚留柱和李振宏三位博士生导师撰写了3篇研究朱先生学术成果的专题文章,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6.
汤一介先生     
康香阁 《邯郸师专学报》2010,(2):F0002-F0002
汤一介教授,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黄梅。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7.
周汝昌先生1947年开始研究《红楼梦》,60年来成果卓著,出版著作数十部(见封二介绍),被誉为"新中国研究红学的第一人".①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三个月连印三次,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大事.[1]179-204[2]2004年5月,他以86岁高龄出版的皇皇巨著《石头记会真》,精装10卷,洋洋500多万言;同年9月,他出版的精校本《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堪称自《石头记》传抄本以来,第一个最接近曹雪芹原书原貌的真本善本,这两部书的问世再一次震动了红学界.2006年10月13日上午,笔者在侯廷臻先生的陪同下,就《石头记会真》的编纂经历、阅读方法等问题采访了周先生.同时还邀请到三位红学家--王畅研究员、侯廷臻先生和乔福锦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周汝昌先生1947年开始研究《红楼梦》,60年来成果卓著,出版著作数十部(见封二介绍),被誉为“新中国研究红学的第一人”。①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三个月连印三次,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大事。[1]179-204[2]2004年5月,他以86岁高龄出版的皇皇巨著《石头记会真》,精装10卷,洋洋500多万言;同年9月,他出版的精校本《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堪称自《石头记》传抄本以来,第一个最接近曹雪芹原书原貌的真本善本,这两部书的问世再一次震动了红学界。2006年10月13日上午,笔者在侯廷臻先生的陪同下,就《石头记会真》的编纂经历、阅读方法等问题采访了周先生。同时还邀请到三位红学家——王畅研究员、侯廷臻先生和乔福锦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方立天教授是当今活跃在我国学术舞台上最著名的佛学大家、哲学家和宗教学家,从教50年来,他在佛教思想文化的开拓,中国古典哲学智慧的阐扬,中华文化精神的彰显,宗教学理论的探讨等四个学术研究领域成就卓著。其中,在佛教领域的研究更是方先生长期研究的重点,用力最勤,用力最多,贡献最大,具体又包括中国佛教思想家的个案研究、中国佛教重要典籍的整理、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中国佛教文化研究的开拓和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系统的构建等五个相互关联的分领域。2011年5月4日上午,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教授的陪同下,就方先生50年的治学心路历程作了长篇访谈。同时,我们还邀请刘泳斯博士后和张雪松博士共同撰写了一篇研究方先生学术思想的深度专题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共同庆祝学术大家方立天先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50周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王志新教授是我国当今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为他做了两期访谈节目,节目结束时,他的题词是"人的一生会有无数次机会,就看你是否能把握住."回顾十年"文革"期间,没有安静的读书环境,王院士抓住了几个难得的机会,通过自学,走上了治学之路,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97年,他44岁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8月31日上午,笔者和<科学时报>社记者温新红就王院士如何走向治学之路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两个大问题做了长篇访谈,本次先发表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5日,丁学良教授应邀到邯郸学院讲学,并就当前高等教育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接受了学报编辑部专访:(1)1998年以来,国内高校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软件方面改善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硬件方面的改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的管理,应该是一种宏观管理,而不应该是一种微观管理.(2)"高等教育是一个产业"的提法是对的,因为教育是需要资源投入的,资源的投入同样是要讲究它的效益的,但并不等于说,教育的每一个方而、每一个层次它都要以盈利为目标,这是两回事儿.(3)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一位学者,不一定顶尖,但要中等偏上.第二,有若干年高教系统工作的经历,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第三,懂得运用教育资源,包括寻找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对学校充满爱心,爱校如家,爱校胜家.(4)扩大招生不是就业难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产品(学生)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另外,复杂的用人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5)地方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调查机构,调查本地和周边地市的用人情况,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6)笼统地用"海归派"来概括所有从海外学习回来的人是一个很混乱的标准.海外回来的人越来越多,真假难辨,应该在国内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都建立一个海外学历人员信息服务中心,通过验证找到一个公平的起点,货真价实的海外人员理应得到合理的待遇.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5日,丁学良教授应邀到邯郸学院讲学,并就当前高等教育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接受了学报编辑部专访:(1)1998年以来,国内高校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软件方面改善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硬件方面的改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的管理,应该是一种宏观管理,而不应该是一种微观管理。(2)“高等教育是一个产业”的提法是对的,因为教育是需要资源投入的,资源的投入同样是要讲究它的效益的,但并不等于说,教育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它都要以盈利为目标,这是两回事儿。(3)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一位学者,不一定顶尖,但要中等偏上。第二,有若干年高教系统工作的经历,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第三,懂得运用教育资源,包括寻找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对学校充满爱心,爱校如家,爱校胜家。(4)扩大招生不是就业难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产品(学生)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另外,复杂的用人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5)地方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调查机构,调查本地和周边地市的用人情况,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6)笼统地用“海归派”来概括所有从海外学习回来的人是一个很混乱的标准。海外回来的人越来越多,真假难辨,应该在国内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都建立一个海外学历人员信息服务中心,通过验证找到一个公平的起点,货真价实的海外人员理应得到合理的待遇。  相似文献   

13.
安作璋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其论著曾受到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赞赏,被日本学界誉为"秦汉史之大家"。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中国通史、地方通史、文化通史、文献学等领域,建树颇丰,独步学林,至今已成为一代史学大家。通过阅读安先生的论著,与安先生面对面访谈,努力探寻他在史学多个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前行的内因和规律,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同时还邀请陈乃华、张仁玺、高志文三位教授撰写了三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14.
1999年,《邯郸师专学报》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赵文化研究”专栏,6年来累计发表论文60多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赵文化研究》一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科学时报》、《管子学刊》等多家报刊给予报道和述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从今年起,《邯郸师专学报》升格更名为《邯郸学院学报》,特增设“学术名家研究”专栏,每期访谈一位当代学术名家,对其学术成果进行研究,突出当代特色,追踪理论前沿。本刊着重办好“赵文化”和“学术名家”两个专栏,一古一今,交相辉映,旨在提高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促进学术繁荣。本栏目访谈的第一位学术名家为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哲学大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朱伯岜先生。同时还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博教授和南开大学乔清举教授分别撰写了《哲学与经学之间—-朱伯岜先生(易学哲学史)的贡献》和《论朱伯岜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两篇专论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学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从事学术研究超过62年,著作等身,至今91岁,仍笔耕不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特色.2009年11月19日上午,笔者和北京大学若名教授龙协涛拜访周汝昌先生,请周先生结合<红楼梦新证>、<红楼艺术>等著作,谈了他的治学方法.在谈到<红楼梦新证>研究的指导思想时,周先生说主要有二,一是孟子的教导:"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二是马克思的教导:治学要占有一切媒介.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一,重证据.不迷信证据,要分析证据,要了解证据的本身;第二,重感悟.证据重要,感悟同样重要,中华治学绝不是证据是一切,它有很多方面的精神、学力、修养、感悟的能力.本来两个相隔甚远的问题,你一下子悟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感悟.你聚成了一股力量,就可能有所成就.当谈到<红楼艺术>研究方法时,周先生说:用西方的所谓人物刻划、性格分析等方法解决不了<红楼梦>的问题,我把西方的方法放在一边,运用中华文论、诗论、画论等对<红楼梦>的写作艺术进行研究,等等.采访场而激情昂扬,令人感动、吃惊.  相似文献   

16.
Bao Tianren (Bao):Good morning.Chris. Christopher Pearson (Pearson):Good morning. Bao:It's very nice to meet you in Nottingham University.I would like to interview you about the cooperation programm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the China Scholarship Project for Excell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Abroad.This is a project co-established by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 and the National Bas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Centre (NBFLTRC),sponsored by the English Coaching Paper (ECP).The project aims to train 1,000 Chinese excellent English teachers for China.Before all this, as the main teacher of the training,c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相似文献   

17.
“汤、沈之争”在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是受戏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当时戏曲现实创作和理论状况以及论争主体条件等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整个问题的产生及解决工作和元代戏曲理论、创作实践的联系是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映。中西曲论发展进程中的情与法矛盾的横向比较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汤、沈之争”在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是受戏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当时戏曲现实创作和理论状况以及论争主体条件等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整个问题的产生及解决工作和元代戏曲理论、创作实践的联系是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映。中西曲论发展进程中的情与法矛盾的横向比较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