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P12 7对课本中图 9 6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提高了可见度 ,效果比较好。 (见P12 7图 9 2 )图 1  但本人认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①在示教板A、B、C处钉上三个钉子 ,会损伤示教板板面 ,不利于示教板的再利用。小竹管不是实验室常备物品。②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发现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最易忽视的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条件 ,而课本图 9 6和教师教学用书图9 2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本人在教学中改用这样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线路实验板A、B…  相似文献   

2.
蔡梅 《物理教师》2008,29(2):39-39
在“力的合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关系,教师均要做一个演示实验以达到直观效果其实验器材是一个笨重的铁架(或木架)上面固定一块小黑板(以作图使用),框边上又固定3个定滑轮(以挂钩码使用).此装置可视性效果很好,但非常笨重,且实验时必须学生静止操作(以防倒下),很不方便.为了使教师上课轻松实验,又不减实验效果,且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我用一些轻便的器材,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实验装置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利用传统实验的自主探究及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系统进行验证,使传统实验与数字实验得到很好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演示实验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的物理教学过程,它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像,纠正错误观念,启发思维、诱发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力的合成”一节中,教材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基本概念,合力;一是基本方法,共同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教学大纲要求牢固掌握的内容。目前,我校使用的“力的合成”演示仪如图所示:图1        图2图中,在竖直板面上装有三个定滑轮、一个弹簧秤和调好的平行四边形图样。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如图1,在两分力的滑轮上分别挂上3个和4个小砝码球,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相似文献   

5.
对安培力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其定  徐省 《物理教师》2004,25(6):31-32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 69页图1 5 -2为研究安培力大小的演示实验.该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安培力的影响因素.做好该实验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而按照教材图示方法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方案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该实验最多只能定性分析导线长度、电流大小对安培力的影响;其次,该实验中通电导体棒的偏角很小,而且难以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磁场部分U型磁体的特点造成的.因为一般U型磁体的磁场较弱,且不能随意调节其强弱;另外,N、S两极间能够近似看成匀强磁场的范围很小,当通电导体棒…  相似文献   

6.
王雅炯 《物理教师》2002,23(5):36-36,38
【实验准备】(1 )制作一个带有支座的安装板 ,在安装板上固定两个挂轴 ,如图 1所示 .(2 )准备两个 1 0 0g钩码 (1 0 0g钩码可用 2个 5 0g钩码粘接起来 ) ,并用绿色胶条包裹外表面 ,再准备一个 2 0 0g的钩码 ,并用红色胶条包裹外表面 .(在实验演示前 ,可用圆管测力计对钩码进行测量 ,向学生们进行直观交待 .)(3 )准备 2个小滑轮、1根丝线和 2条彩色胶条 .【实验一】如图 2 (a)所示 ,使上端固定的弹簧S的下端同时钩挂两个绿色钩码 ,即F1=1N ,F2 =1N(将钩码质量图 2换算成重力 ,以后也是如此 ) ,弹簧伸长 .用彩色胶条在弹簧S下端指…  相似文献   

7.
高一物理教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具体操作见课本)中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8.
薛花亮 《广东教育》2003,(12):28-28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是高中物理重要实验之一。如图-1即为现行高中教材中该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实验中,由于提纸带手的颤动,实际上很难打出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的纸带。通常情况下,学生选取相邻点距离接近2mm的纸带,把相邻点接近2mm的第一个点作为计时起点o(在此点前面还有很多密集点),如图-2所示。这与教材中要求打出的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不一致。笔者采用的改进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在加高铁架台的上端水平固定一水平横杆,在水平横杆上套上一个带细绳套的夹子,再在水平横杆上固定一重锤线。这里的加高铁架…  相似文献   

9.
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实验,其主要目的是验证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但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法存在着多处不足,从而使实际合力与理论合力在大小和方向上偏差较大,多数学生对四边形法则持怀疑态度,为提高实验精度,减小偏差,消除疑虑,本文对原实验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众人划桨开大船,说的就是多个人的力合起来划动船桨,可以让装满货物的大船开动起来,这看起来很神奇的力量,其实我们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小实验模拟出来. 活动目的 制作力的合成仪器. 活动器材 两根废旧圆珠笔里的弹簧,棉线若干,木板两块,铁钉几枚,弹簧测力计两个,铁锤一个. 活动步骤 1.将一块木板竖着钉在另一块木板上,在竖木板上钉一枚铁钉,做成如图1所示的支架; 2.将废圆珠笔上拆下的两根相同的弹簧连成一条,挂在铁钉上,沿着弹簧下端所在的位置竖直向下在木板上标出等距离的格子.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上分别系上棉线,棉线的另一端系在弹簧的下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1.
对教材上的电解实验和已有的电解实验改进案例梳理分析,利用塑料板等易得材料对电解装置进行改进。新设计的改进装置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耗时短,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做分组实验,教学效果良好。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便于更换电极和电解液,用一个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电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2.
周立波 《考试周刊》2012,(60):130-130
本文以教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演示实验为例谈谈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教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的值得商榷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法,并进行了设计和制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实验方案的误差较大并且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仔细分析了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五节在研究两个力合成时采用了一个演示实验(详见课本第12面),在教学中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和学生、同事进行了探讨,得出两点粗浅体会和看法,提供给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中,关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一直采用传统实验进行教学,此探究实验的直观性较差,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不够严谨,不利于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完整地得出"二力平衡条件",有必要做些改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实验仪器固然经典,但在实际操作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常见问题,有必要对储气瓶的使用、氯水制取装置及常温下固液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进行改进,以使实验操作更简单、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力的合成》教学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通过“观察与实验”、“合作与交流”、“展示与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分解教学的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力的合成>教学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通过"观察与实验"、"合作与交流"、"展示与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分解教学的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脲醛树脂合成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进了脲醛树脂合成实验,对反应原料的配比、反应条件、操作步骤、调胶试验配比等,总结出了合理的参数,实验效果较好,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