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承担着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青少年时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初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以农村中学的道德法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中学生的学生特点和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问题,探讨提高农村中学道德法治教学的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学是学生心理与生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分重要。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时期的重要科目,在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着眼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有鉴于此,本文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渗透法治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治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要求。法治意识教育是国民教育和立德树人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法治意识教育是中学政治课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修订后的中学政治课法治意识内容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完善和优化中学政治课法治意识教育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陕西省中学政治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统一教学目标、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减少简单重复讲授、重视学生自主构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五条解决措施,谋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促进中学政治课切实有效、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相关教育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如何养成正确的公民习惯,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具有正确公民意识及"三观"的中学生,关系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成败。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何更好地培育中学生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已成为我国当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5.
王丽 《学周刊C版》2022,(25):139-141
随着当前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这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科教学的新变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有效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理论。其中"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展现了一个创新的教育思想,即要把教育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将教育融入生活,从教中学,从做中学,呼吁学生多加关注社会问题,多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提升与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引导型"教师角色,为我国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僵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教学旨在依据科学的教育方法,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认知、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在基于学生生活认知的实践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学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认知体验,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台县第二中学一贯坚持"德高志远,自强不息"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品学兼优的合格中学生,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学校组织开展科技活动,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学校历来重视科技教育,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理论层出不穷,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多体现。这其中历史"神入"教学法在近几年独树一帜,为众多一线教师所接受。中学历史"神入"教学法能够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中学生的历史理解力、增强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图片再现以及语言烘托等方式开展"神入"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法律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程四大模块之一,是支撑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石。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体现了国家对培育中学生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初中法律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在我国中学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径。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基于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优势出发,并系统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具有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极有利条件,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生能够直观地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要尽可能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让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道德与法治共同取得进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让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堂内容的特殊性,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这门课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因素,以思想品德课堂为载体,设计合适的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教师和家长的重要关注内容,在中学排球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下,现阶段的中学排球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从目前的中学排球教学现状以及中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改进措施,以此来保证相关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效增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排球能力,进而促进中学排球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换位思考"的内涵理解,提出在中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心理换位"、"观念换位"、"角色换位",并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从教育培养的角度,从学生成长所需的角度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具体的措施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从而推动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面培养中学生的素质应当成为农村中学永恒的价值追求。中学生素质的核心标志就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农村中学教育应当处理好"应试"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注重创新教育,创造条件着重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我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尝试在农村中学充分发掘学校自身优势、区位文化优势、历史人文精神、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培养农村中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及近年来中学教育不断改革,中学生的入学人数越来越多,然而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传统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导致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低下,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提倡"分层教学"的模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希望为分层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讲究知行合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创新形式,引导学生"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法治教育专册蕴含着丰富的操作性教学情境,如果运用得当,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对"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色彩写生中融入静物配置教学,将提升中学生对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感知和创新。中学色彩写生基础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静物配置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明确指出初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中学生获得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提升与培养,因此,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地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品质意识等方面的思想加以培养发展完善,使中学生能够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获得关于思想品德方面的进步与成熟。本文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出发来谈谈其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的关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