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系列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顺应"中国制造2025"要求,主动转轨与适应:目标定位的"转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素养融合培养的"转轨"——融合"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内容选择的"转轨"——推行"专"与"广"同心圆结构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转轨"——构建"基于项目运作的‘产业+'融合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施的"转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行动导向驱动教学;信息化方法运用理念的"转轨"——提供跨越时空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成长培育的"转轨"——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制度的"转轨"——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念下,研究应用型本科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本科必须依据"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立足行业标准,坚持以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育为主线,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性、通过项目教学法,重视企业实践课程形成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的,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就"通专融合"理念下课程体系构建提出看法和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构建了"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互联网+"时代对人才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新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需要认真反思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由"单一"向"多元化"人才的转变,建设互联网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信息化智慧教学方法,搭建"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从而构建适合"互联网+"时代的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时代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专业群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及专业群课程分析基础。本文以装饰专业群为例,阐述"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平台+模块"能有效整合专业群资源,把专业技能要求和学生软技能要求融合、融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快速有效发展,提升了高校教育创新力。对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的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制度建设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地方高校与"互联网+"国家战略结合较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亟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地方高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和"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结构模型,以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面临机遇与挑战,必须重新定位现有教学目标、梳理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机制,教学资源与师资实力也需要得到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需顺应时代新背景,深化产教融合,以国际化、信息化为出发点,构建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教学迎来了新机遇。以学校、行业企业和平台公司三元教学主体,打造基于“财务共享云平台”的“智慧会计工厂”,促进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综合培养,是开展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云”背景下,构建财务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课程体系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新工科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不高、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基于“OPCE”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开放·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构建多方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三阶段”教学体系和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三模块-三阶段”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做中学"及"项目教育和学习"的工程教育(CDIO)理念,在调研分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将校企融合作为基础平台,与CDIO教育理念对接,构建CEC-CDIO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探索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企业项目引入实际教学,构建任务+案例+项目的项目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专业培养与发展目标确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干课程,完成专业教学与企业项目的融合;建立基于过程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提出了"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在介绍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之后,重点阐述了"三层三贯穿"的内在含义,详细说明了项目化课程建设思路与途径、项目化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证明,按照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2.
"双育"理念是指"智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秉承该理念,本文从探究专业人才培养与高职数学教育中"智"和"德"的关联出发,从"数学+"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智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评价系统的构建以及"数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打造"智"和"德"深度融合的高效课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不足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产教融合理念,构建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科竞赛和科研思维训练、企业实践四个阶段为一体的"四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保障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互联网+"新形态。应对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机制急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电子科技大学借鉴美国欧林工学院工程教育经验,构建了面向"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科交叉与多学科融合为主线,实施了"互联网+"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5.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为推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依次递进的规律,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构建"3*(0.5+0.5)"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当前理论界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和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把教学模式认同为培养模式。本文提出建构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融合、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融合、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等"四种融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化学专业的特点入手,结合学校的特色,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了化学专业"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适应物联网产业链优化提升和企业技术升级,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物联网技术技能人才为落脚点,将物联网技术技能培养与行业应用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将物联网技术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按照"职业基础必修+专业先导选修"平台课构建模式,系统改革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平台课程,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建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对接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平台课程模块,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从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人才。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基本功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能与科学研究相比存在着弱化的现象,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了"水课"。"金课"与"水课"相对,"金课"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水课"是含有水分的课堂教学。"金课"不仅要实现目标层面、人格层面、价值观层面的要求,还要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为学生构建能力导向、广博精专的知识结构,是突出创新创造、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课题组从四个层面进行调研并汇集各方建议,遵循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采用"平台+模块"的系统设计方法,搭建四大培养平台,每个平台设置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由若干门课程或实践活动组成,从而进一步提出课程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该研究是"3+1"培养模式下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新探索,是市场营销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