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手机依赖性的角度探讨中学生孤独感水平,以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通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性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孤独感能有效预测中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说明有孤独感体验的中学生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倾向。并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中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手机,少数中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倾向;恋爱中的学生对手机更具依赖性;手机使用年限和每天开机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中学生手机依赖性;孤独感体验高的中学生对手机依赖倾向更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成都十三中学初二和高二全体学生494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获有效问卷490份。结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32.45%,初二女生最高为47.06%,高二女生最低为21.28%。初二男女生冲动倾向(男16.66%、女14.70%),对人焦虑(男13.19%、女18.38%)检出率最高;高二男生自责倾向(9.48%),身体症状(7.75%),高二女生恐怖倾向(8.51%),自责倾向(7.44%),检出率最高。相关分析表明,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心理问题较少,家长关心方式可能给予女带来一定压力。  相似文献   

3.
为多途径减少初中生的手机依赖行为,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希望和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初中生希望问卷、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3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初一的学生,并且手机依赖程度存在学校间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相关显著,其中,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希望在父母的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拒绝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抽取270名初一和初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我同一性发展和不艮行为的测评。结果发现:具不良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自我投入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以上相关程度都较低。回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与现在投入水平对不良行为存在显著,但程度较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手机依赖量表(MPAI)与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对6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方面,仅手机依赖中的一个维度"逃避性"在男女性别上显现出明显差异;在专业方面,手机依赖总分在文理科上存在显著差异,失控性在理科、文科上存在差异;在生源方面,低效性手机依赖总分在生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独生子女方面,手机依赖的低效性在独生与非独生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时间管理倾向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不存在显著相关,拥有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手机依赖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时间管理倾向通过拥有意义感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特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U C LA孤独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某高职院校30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目前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在戒断行为,但不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的显著差异;高孤独感组高职生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性显著负相关;孤独感在神经质与手机成瘾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孤独感增加高职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90后大一新生手机依赖的基本特点及与疏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疏离感量表对80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第一,31.4%的大一学生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第二,文理科、性别、生源地对手机依赖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本专科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非常显著(15.39,p0.001),本科生对手机的依赖要高于专科生。第三,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表明,社会疏离感对手机成瘾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OR=1.03)。结论:第一,90后大一新生手机上瘾比例较高。第二,人口学资料里只有本专科对手机依赖有显著影响。第三,社会疏离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指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6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愈发严重;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越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且在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内部维度中,冲动控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经常用手机上网会对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情绪以及成绩、日常行为等产生影响。学校要制定学生使用手机的规范制度,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管理,还要加强心理辅导,矫正学生手机上网依赖倾向,使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使用“MHT”量表对 95 0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 :1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总体上是好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等较为突出。 2 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 3 初二是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易发期。 4 一般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如重点学校 ,但两类学校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表现的差异并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78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石家庄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错。普通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优势校和城乡校。石家庄市初中生在身体症状、恐怖、冲动、自责四个方面比其他四个方面分值偏高。初二年级比初一年级的学生更自责和对人更焦虑。初中男生比女生更孤独,女生比男生的恐怖倾向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选择浙江省温州市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合理使用手机,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手机依赖。此外,手机依赖在性别、专业上差异不大,但在不同年级中差异较大,高年级的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远高于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形成手机依赖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总之,该地区学生手机依赖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引导和监督学生,帮助学生减轻对手机的依赖,促使其正确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大学新生考查.发现: (1)男生在躯体化、社交攻击、强迫、精神病倾向等方面分数要高于女生.女生在自卑、性心理、依赖、冲动等方面分数高于男生. (2)在躯体化、偏执方面,中小城市学生情况好于大城市学生.在依赖、冲动分数上,农村学生分数要好于城镇和中小城市学生分数.在其他六个量表上,大城市学生要好于中小城市的学生,中小城市学生好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分数最高. (3)在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理工类学生分数均低于文史类学生分数,差异显著,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生睡眠拖延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及生活。文章基于目前大学生的睡眠拖延状况调查,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无聊感倾向量表,对四川省、重庆市和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8份。结果发现:(1)自我控制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睡眠拖延行为,还能通过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拖延行为;(2)无聊感倾向调节了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中的中介效应。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间接路径中,高无聊群体的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减弱,且会增强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逐渐普及,其一方面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学生越来越依赖手机,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小鹏曾经就是其中之一。进入初二年级后,我和科任老师都明显感觉到小鹏越来越懒——经常迟到,上课精神萎靡,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们找他谈心、督促学习,但他仍然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6.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种种好处之外,手机的消极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以沈飞技师学院在校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对在校的中职学生进行手机依赖问题的调查,对中职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中职生手机依赖状况的预防和改善提供一条新的渠道,对完善中职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状况,采用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CPTI-A)对520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初一年级与初二年级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初二年级学生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高于初一年级;不同学校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上都具有显著差异。因而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问题,了解社会对其的影响,进行早期干预,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对民航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首先,界定"微视域"和"手机依赖",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某高职院校200名在校学生进行手机依赖问卷的调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性别方面智能手机依赖不存在差异;(2)不同生源地学生不存在差异;(3)不同年级学生存在差异。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后,建议学校与家长、社会、个人合作,结合宣传、引导、督促等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形成正确的网络视域导向。  相似文献   

19.
听力残疾者由于受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限制,其生活、娱乐和社交等活动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通常高于普通人群,这往往会成为诱发智能手机成瘾的风险因素。为探讨听力残疾学生手机成瘾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本研究考查了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歧视知觉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570名初高中及大学听力残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47.4%的听力残疾学生具有手机成瘾倾向;(2)女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高于男生;(3)和普通人完全能交流的听力残疾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低于基本能交流和完全不能交流的残疾学生;(4)听力残疾学生的歧视知觉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5)安全感在听力残疾学生歧视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综上,未来可从降低听力残疾学生歧视知觉感知、强化其安全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虚拟社交转向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进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20.
初二学生十五六岁的青少年,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心理变化特别明显,不再像初一时那么乖顺、听话,而是变得易躁、易冲动、易感情用事,因此初二的学生常常表现为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事都应独立,自己拿主意,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强,极其厌烦老师、家长对他们的长篇大论的说教,更厌恶对他们的指责。那么,如何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教育?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这也许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