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立红在《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第8期撰文指出。2005年7月,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1992年成立)被废止。其功能转交给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澳大利亚新的国家培训体系开始运转。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构建我们的未来-2004~2010年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中提出的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目标.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顾问委员会出版了《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实施手册2007》第四版.取代了2002年的第三版。第四版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包括15种资格证书,这15种资格(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和高等教育部门都可颁发专科文凭)根据部门的种类设置了每种资格证书的标准。新资格的变化如下。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借助国家资格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NQF)的升级构建起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的首个国家资格框架(1995)助其确立了中等、高等两阶段职业教育、搭建了职业教育体系雏形;2005年升级后国家资格框架助其提升了职业教育层次、确立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争相规划、制定或实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障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实现。通过引入通用术语、认可先前学习、搭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的框架,国家或地区资格框架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保障了学习者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的开展。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在建设中也遭遇一定的问题:框架使用的术语过于复杂;雇主参与的程度有限;拓展职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可能与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发生冲突。要构建我国国家资格框架,需要分阶段构建融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资格框架;建立推进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的机制;制定与国家资格框架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发展较为成功和独具特色,其体系构成中的学历资格框架、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框架、国家培训包、注册培训机构以及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尤其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分析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改革我国职业教育证书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TAEE学院和私立机构)和高等教育(主要是大学)资格的一体化体系.这种体系对于澳大利亚终生教育与灵活的教育制度的实施,对于职业教育与其他种类教育的沟通均有积极意义.我国职业教育证书体系涉及种类繁多,而且证书管理部门多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以为,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内容及其特点,对于促进我国职教证书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跨界教育是指多角度、多视野看待教育教学问题。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结合跨界教育思考,构建共同发展促进就业的教育教学机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应当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教育教学问题。目前来说,现代职业教育状况与国内市场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两个问题,即社会劳动制度和教育教学制度分离、教育教学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分离,从而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结合澳大利亚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独有的"国家资格框架",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促使教育教学与劳动市场发展有效融合,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于培训包、资格框架、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培训质量委员会和质量培训框架保证了培训标准、职业资格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从而保障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认证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层面建立能力本位学习成果导向的国家资历框架,是德国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举措。梳理和总结德国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历程及其结构要素,分析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资格标准的开发路径,对于我国构建和实施国家资历框架具有明确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国情,印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开发工作,并进入到实施阶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10级职业资格体系。资格框架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开发设计职业资格,体现多重入口与出口,积极培育产教融合体系,在未来,该资格框架将融入国家技能资格框架。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TAEE学院和私立机构)和高等教育(主要是大学)资格的一体化体系。这种体系对于澳大利亚终生教育与灵活的教育制度的实施,对于职业教育与其他种类教育的沟通均有积极意义。我国职业教育证书体系涉及种类繁多。而且  相似文献   

11.
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涉及到政府、教育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和个人利益,由此形成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的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体现和保证职业教育相关主体利益诉求得以满足的职业教育和训练规范和标准,学历教育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是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的实质功能。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离不开政府、教育机构、企业、行业组织和个人利益主体的支持与协调。分析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与责任,明确他们之间的构成关系,从而为建立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王红岩、左宁宁、刘吉安在《教育探索》2016年第2期中撰文,描述了澳英两国职普课程学分互认体系的特征,并阐明了澳英两国普职课程学分互认体系对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澳大利亚和英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是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并在国家资格框架下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以资格、标准和证书形成职普课程学分互认体系的基本载体,以统一管理和课程等值认证构成职普课程学分互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澳大利亚建立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全国统一的国家资格证书和互认的学分制使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交互式"融通。TAFE学院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体机构,课程面向职前、职后及不同年龄段人士设置,专业教师有3至5年的行业工作经历。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决策和管理,负责教学质量评估。澳洲政府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法规,政府投资占职业教育投资总额的97%。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启动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实现了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的沟通,使各种资格相互比较和衔接。通过分析资格框架类型、等级标准、学习期限以及相关政策,为构建我国职业资格体系,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或完善"国家资格框架"是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融通性发展的一大要务。作为亚洲的先进国家之一,新加坡也构建出了自己的"国家资格框架"——劳动力技能资格认证体系。这一框架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框架"更具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向,在新加坡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新加坡的"国家资格框架"也处于转型当中,逐渐向各国的普通"框架"靠拢:将该"框架"中的各种资质与中等教育及之后的高等(职业)教育所颁授的正规学历、文凭等同和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欧盟建立欧洲资格框架(EQF)的过程,概括了框架的内容特征和实施程序,并以英国为例,描述了参与国国家资格框架与欧洲资格框架衔接的方式。作者认为,探索国家资格框架,统一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增加职业培训透明度,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优先事项。欧洲资格框架作为一个"成功的参照系",其建立和实施的经验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孙文平 《职教论坛》2006,(23):56-58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别具特色,建立了独特而有效的管理网络,构建了完善的学历资格框架体系和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培训包,以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为办学主体,适合人们终身学习,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标准统一,政府宏观调控与行业主导作用突出,职业教育法规健全。  相似文献   

18.
<正>姜大源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21期中撰文,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比较了国际上成熟资格框架建立的经验,并对构建中国国家资格框架提出了建议。目前我国有两个明显问题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一是用人的劳动制度与育人的教育制度的分离,二是职业资格证书与  相似文献   

19.
石伟平 《教育》2012,(34):29-30
《教育》旬刊:为什么中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这么低?石伟平: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教直通车,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实现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等值,加强普职融通。澳大利亚构建与普通教育相对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一、二级证书与普通教育的初中和高中学历文凭沟通;还在职业教育高级文凭上,开设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课程,促使职业教育与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规模扩张与劳动力市场发生结构性变革的同时,通过建立开放竞争的教育市场,与建立资格框架制度、注册培训机构鉴定制度以及引入培训包"三极"质量保证相结合,使得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提供的服务与行业企业更加密切相关,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借鉴意义在于: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资格标准和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培育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