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在教学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要客观理解教师"个人主义"的优势,理性看待"教师合作"的利与弊,在教师"个人主义"与"教师合作"之间保持合理张力,才能根除人们对教师"个人主义"的狭隘认知,有利于"教师合作"有效开展,进而,打破教学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现状。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低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重心已下移到"以校为本",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规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重点,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系统,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才能成为教师的幸福工程,学校才能打造出品牌。  相似文献   

3.
浅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概念,比较两者涵义的异同,这有利于明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外联系,有利于探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研究》2018,(6):25-30
融合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新的教师角色。融合教育教师是融合教育环境的创设者、课程设计者、教学实施者、沟通合作的组织者以及研究型学习者。社会文化是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塑型"的土壤,教师教育是融合教育教师"闻道"的途径,实践与反思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注魂"。融合教育教师是"人本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实践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多彩"的教师队伍。"多彩"是指教师品质既坚韧、奉献、沉稳,同时又洒脱、激情、朝气蓬勃。为成就"多彩"教师,学校在文化引领的基础上,依据多元需求,整体构建了教师培养模式。1.培养与考核相结合,促教师"有发展"学校不断强化教师的内驱力,把5年内的教师统称为"绿色教师",5年以上的教师统称为"金色教师",分别制定"绿色教师"5年岗位成长考核方案及"金色教师"考评方案,将培养与考核相结合,促进不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师范院校是乡村教师队伍的直接供给源,其"教师教育者"质量直接关系乡村教育振兴。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学校综合化发展弱化了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者"职业成就感不高;"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拼盘组合",离散程度高;"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样态多样,综合效应没有凸显;"教师的教师""研究者"角色疏离,"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困难。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的策略主要有:健全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融合不同文化,构建"教师教育者"实践共同体;倡导自我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儒学教师观     
本文通过对传统儒学经典的主题化解读,一种建基于德性之上,又为了德性之生长和表现的中国传统的"儒学教师观"诞生了——教师即"道德创造家"、教师即"个人"、教师即"终身学习者"、教师即"批判性公共知识分子"。这对重新思考、检讨我国当前教师教育中,过于注重教师作为"技术"抑或作为"实践"的训练,而忽视教师的价值倾向、漠视教师个人经验等问题,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师失"德"行为的主体,其客体包括教育事业、教师同行、学生以及家长,因此师"德"失范也就相应的表现为这五个方面的失"德"。教师失"德"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社会逐"利"薄"名"、教师的"人性"压迫"神性"以及家校之间"交易"频繁和冲突不断。要解决教师师"德"问题,必须要"引导"教师的思想、"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保障"教师的权利以及"规范"教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注重有效教学,成为有意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行动研究,作"研究型"的教师;充实"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改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培训,成为"发展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盛方清  李珊英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105-105,107
文章首先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双师型"教师发展经验,然后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包括量身定制"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基地、积极完善"双师型"教师专兼结构、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富刚 《考试周刊》2013,(66):16-17
教师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而且包括教师生命的发展,由于教育的工具性和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缺失,教师的生命发展出现了缺失,导致教师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弥补教师发展的生命缺失的不足,可以从"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体验"、"生命自觉"发展教师生命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发展是教师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在不断获取外在资源的过程中,充分发展其个性,包括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等一切能力的活动。教师发展资源系统中,个体资源是教师本身所蕴含的能够促使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要素,是教师发展的主体和根本。教师发展需要实现从"补缺"模式到"扬长"模式、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建设"、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的转变。通过经验分享、创设情境、优势强化、精神引领、自主选学的教师发展内容设计,激活教师个体资源、触发教师资源意识、促进教师"资源型"学习,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但并非教师职业的特有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育人能力"和"教师从事服务于教书育人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能力体系.这个能力体系才是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教师专业能力"或"教师核心业务能力",并且只有这个能力体系作为一个能力整体才是教师职业特有的能力,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能力都不能称之为"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并不是"教师专业能力",充其量它只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项目中,为了更清楚地表述项目的确切含义.虽然用"教师教学能力"代替了"教师专业能力",但其所表达的涵义仍然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一种职业,培养教师的活动是教师教育,因此,教师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在于教师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这种特殊性造成了教师教育独立于教育系统中。同时,这种特殊性一直以来使得教师教育被"师范教育"所替代,在认知和实践中往往突出了其"师"与"范",对"教师"者冠以"人师"和"世范"的要求。随着科学成为这个时代的圭臬,"标准化"也日益成为"教师教育"迫切需要,将教师教育回归到职业教育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是正本清源也是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6.
高校"双师型"写作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全面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关系到大学生写作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应建立灵活的"双师型"写作教师引进机制,建立稳固的"双师型"兼职写作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写作教师梯队建设,加速"理论型"写作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建立科学的"双师型"写作教师考评体系,探索提高"双师型"写作教师素质的激励机制,使"双师型"写作教师的培养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以"培养卓越团队,优化教师发展"为目标,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开展"走教"教研,让教师从"班级教师"走向"学校教师";打通学段,让教师从"小学段教师"走向"大学段教师";强化团队合作,让教师从"单一教师"走向"团队教师";创新培养制度,让教师从"单学科教师"走向"全学科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省际教师迁移是指教师因工作调动居住位置发生了跨越省际界限的空间移动,主要是指迁移的空间范围。广东省实施"强师工程"、建设教师"人才高地"依赖省际教师迁移,离不开广东省以外的外省籍教师的支持,大量迁移来粤的教师改变了广东教育。"强师工程"背景下的广东省教师迁移策略包括:推进"教师为本"的人性化教师迁移,扫清教师迁移障碍;完善教师聘用制度,构建开放的教师招聘新机制;加大引师的财政投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搭建环境平台引教师,创造教育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教师是"伴奏者"、教师是"催化剂"、教师是"合作者"和教师是"激励者"四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