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道德生活是学生需要、想要和能要的追求生命自觉和品德自由的课堂生活,具有德育目标现实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和德育方式自然化的特征。这样的课堂既要遵"适合"之道,又要崇"适合"之德。"遵‘适合’之道"意味着课堂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崇‘适合’之德"意味着课堂需要培育学生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郭雨花 《现代语文》2013,(8):101-102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五个字简洁明了地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教学与实践等之间的关系,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语文教学融合在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之中,要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教学内容,并在体验中感悟和升华,从而达到构建精彩语文教学课堂之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是教育之根本,教育回归生活是人们的共识。不过,笔者发现,在国情教育中,教师选用的生活素材绝大多数是时事热点,基本上远离学生实际,学生成为情境的"旁观者",感受不深甚至漠然视之,教育效果自然要打折扣。德育课程教学强调"三贴近",国情教育应重视走进学生及其身边人的生活,接地气,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参与课堂的学习能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幸福教育的理念,上课要体现幸福的"五味课堂"。儿童的味道,课堂要坚守儿童立场;学科的味道,课堂要体现学科特质;文化的味道;生活的味道,课堂要体现内外结合;成长的味道,我们要确立并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拔节向上。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接地气"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心驰神往的真课堂。只有盘活数学教学资源,站得要高——源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引入;看得要远——基于生活的数学课堂设计;研得要细——用于生活的数学课堂扩展;做得要大——高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反思。在实践和体验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接地气",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倍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想方设法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信息,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让数学课堂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深入讨论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要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必须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科学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浮躁和功利思想,真正打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封闭模式,让生活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要考虑到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教育的特点,教学之“效”必须要考虑教学的效果、效益与效率。在课程视野下观照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应完成四个“教学转位”:实现“成人”教育,而非“公民”教育;关注学习方式,而非教学方法;关注思维表达,而非即时之效;关注学习生活,而非课堂生活。如此,方能建立起学校本体的语文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课堂化、实践活动课程化,营造学生读书生活的必读书计划和改变学生日常生活的抄写、演讲等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质量应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始,教育学生感受"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也可理解为给生活以教育,或者说是用生活来教育。而怎样走出小课堂融入生活大课堂呢?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指导呢?经过探索与实践,笔者有如下几方面的做法。一、充分利用家乡的历史人文景观,建立校外素质教育基地利用家乡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历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生活与数学问题的有机结合,构建知识模型,适时进行鼓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领悟数学的真谛,领悟数学的奥秘,对数学产生浓浓的兴趣,使数学课堂绽放"生命之花"。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的课堂与课外教育,都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课堂,作为师生活动交流的场所,理应充满安全、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普遍使学生感到紧张、不安,存在平淡、无趣的现象,以至有学生将上课说成是"熬课"。课堂占据了师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时间和空间,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生活的好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它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贯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找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教育要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此理念上,教材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教师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本文从课堂教学中情景导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课堂巩固、布置作业等方面,结合实际探讨如何构建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具体而言,要有点睛之妙--因"材"施问,因"人"施问,因"时"施问;要有启思之效,使提问成为学生思维的导火索;要有激趣之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要有创造之火,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杜聪颖 《考试周刊》2014,(48):41-41
把"生活元素"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亲历丰富生活的场所,就要把生活与语文相融,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探索、主动发现、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明天所用,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对教师来说,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才会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切合课堂生命的要求。"得意"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维度:一是得教材之意;二是得学生之意,了解学生需要,适时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三是得课堂之意,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忘形"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忘掉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层面,遵循生命陪伴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师生共创平等和谐教学环境,共享成长快乐。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无需正襟危坐,不必洗耳恭听,不要循规蹈矩,可以直抒己见,可以相互争辩,可以  相似文献   

19.
绿色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范式和一种教学艺术,内涵丰富.新课标下构建"绿色数学课堂",要把班级、课堂、创造、发展、生活等还给学生,同时,要注意避免在构建"绿色数学课堂"的实践误区.  相似文献   

20.
"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增添丰富的生活色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使学生们课堂上的生活更快乐一些,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