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社会背景下,在新课 标的重新修改和考纲的明确要求下,传统文化成为高考的新 宠,古代文化常识成为高考文言文考查对象。但在具体的教学 实践中却出现轻视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和忽视学 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等现状。针对古代文化常识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在吸取他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 具体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在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考查的同时,日益突出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历史常识的考查。历史常识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格言(即名人名言)、成语典故、日常生活习惯等,成为近年高考的热点"瓶颈"之一。本文探讨了突破"瓶颈"的具体措施,确立了突破"瓶颈"的教学三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化常识是近几年高考必考题,而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内容涉及古人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地理名胜、科举教育、宗法军事、法律宗教、风俗礼仪、饮食服饰、官室器用、音乐书法、文史典籍、目录辞书、语言文化等众多方面.高考命题时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但因为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要依据文言文阅读材料来...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高考中,全国卷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首先是脱离文本,与文本内容和难易度没有关系,背离考纲规定;其次是脱离教材,与课堂教学关联性不强.文章建议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应紧密联系文本与教材,回归考纲,真正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增加了"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命题思想。同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的第二道客观题就相应考查了"江左""三代""菽水"和"趋庭"这四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一处新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曾经一度被语文教学边缘化、孤立化的古代文化常识再次走上高考的舞台。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77):32-33
2017年《考试大纲》新增考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随后的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在《考试说明》事先未提及的情况下,便考查了这一考点。于是,"古代文化常识"这一考点迅速升温,一跃成为其后几年江苏高考的热点题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0年18套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对语文知识进行专项考查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此次考查具有如下特点:赋值相差无几,计分标准灵活多样;对名言名句识记的考查继承传统,重视有加;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缺少应有的关注,18套试卷中只有3份试题涉及到文学常识的考查,比例很小,文化常识的考查则是空白。因此,建议今后的语文高考命题应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贺树军 《学语文》2021,(2):65-67
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文化常识题成为必考题型。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在文化常识积累的基础上,综合各类信息,运用多种方法,对高考文化常识题作出灵活判断,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解此类题的能力。本人认为高考文化常识题解题常用方法有语境分析法、课内迁移法、选项透视法和常识比照法。  相似文献   

9.
侯蛟 《考试》2010,(Z3)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学常识是新高考的重要考点,这也对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鉴于此,本文以凸显古代文学常识的文学素养育人功能为目的,对古代文化常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展开分析,并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对有效开展古代文学常识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这两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全部采用客观性强的选择题,而且把语音、病句等这些需耗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生搬硬造的题目统统剔除,突出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增加民俗、传统节日等内容,我以为这是高考命题改革走上正确方向的一步;特别是2016年高考江苏卷第3、4、5题都遵循了语言能力的考查必须在具体语境中鲜活应用这个常识,使铺天盖地的题海战术失  相似文献   

12.
韩延明 《读写月报》2022,(31):48-51
<正>众所周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在材料呈现、考查内容、命题形式等方面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充满“变数”的试题中,也有少数传统题目相对稳定,在较长的一个周期内基本保持不变,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就属于此类。然而,随着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出炉,人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和题型也已悄悄“变脸”。在全国4套试卷中,甲卷和乙卷都没有考查已持续多年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一考点,取而代之的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文言实词与文化常识兼顾,呈过渡趋势。乍一看,这只不过是一个微调,不足为奇亦不足为虑;但静下心来思考,其中颇有玄机:这一变化暗示了高考语文命题的新动向,透露出众多信息,也释放了许多信号,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Ⅰ、Ⅱ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对“中国”别称的考查:2008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端午节习俗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持续传承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抛弃传统就必然会丧失民族发展的根本。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古代文化素养的培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储备。本文以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为基础对高中生古代文化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在提升高中生古代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有效性,为高考备考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文言翻译题.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与选择题相比.难度明显上升了,很多考生为此觉得难以下手。如何做好这道题已经成为考生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讲评,认为,在复习中只有训练得当,就能突破这一瓶颈。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数学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灿若星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数学家和知名的数学著作,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后师生也对数学文化的培养高度重视,最明显就是这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很多都出现了众多对数学文化考查的试题,尤其是两年前教育部考试中心明文要求在高考试题要有考查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在作者就以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为分析背景,来研究如何将数学文化更好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郝斌 《广东教育》2008,(1):45-45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历史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本文从中国古代史的命题原则和范围,考查的分数及比例,考查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命题的考查方向等方面,就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命题特点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复习指导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诗歌分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查,在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中尤为显现出这一点。一方面古代诗歌在高考中的考查无论是地方卷还是全国卷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领悟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诗歌的风采,加强自身文化素养。下面将以古代诗歌着手展开其解读分析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在高考中愈来愈突显.其中,历史学科的人文常识的考核在高考试卷中,且历史选择题的第一道题,往往是历史常识题.而在讲课和备考过程中,教师不大可能对历史常识进行集中的讲解和练习.我留心了近几年来各地有关常识的高考原题和模拟真题,将常识题做了相关的总结和整合,以利于学生对常识题的把握和认知. 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