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鉴定、储存、互认和兑换学习成果的学习和教育管理制度,对于个体和社会均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在认知和思想、体制和制度、法律和法规、实施和操作等方面遭遇诸多困境。为此,必须通过理论创新、政策落地、法制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奠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法制保障和技术屏障,构筑其组织机构、信息系统、法律制度、标准体系和学分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宽口径、多出口、多通道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借鉴银行的某些功能和运行原理,又被称为学分银行制度。地方学分银行作为组织区域学分认证、存储和转换的主要实施主体,应明确目标和功能定位,完成组织架构设计、制度建设、学分认证与转换标准制定、学分银行管理网络平台搭建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学分银行是在终身学习理念推动下,对学习者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的一种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广东学分银行建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通过采用态势分析法研究,广东学分银行建设具有机遇之势、政策之势、需求之势和后发之势,同时也有思想认识统一之难、体制壁垒消除之难、传统学制突破之难和标准体系建立之难。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切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学分互认是地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纵向沟通、衔接的重要方式。处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可通过跨校选课获得对应学分和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等途径来实现学分互认,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终身教育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求进行调整,即开始向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变。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任务越来越迫切,而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是其基本的要素。该文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实践发展为基础,提出学分银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本要素。通过现实分析,提出了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制度目标,并进行了宏观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学分银行"制度是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核算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我国的国情,应该选择以资格框架为引领的制度模式和"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并且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7.
作为不同形式教育进行沟通的中介和桥梁,学习学分的认定与转换尤为重要。它可以打破教育领域的藩篱,促使终身学习者共享特定区域内乃至全世界的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利用弹性学习时间自主学习的要求。它是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学习型人才,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终身教育推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是时势所需,是实现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将全社会每一位学习者在各个人生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等学习成果予以认证、累积与转换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赋予国家学分银行的职责。既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间断、流动的学习需求,也能够认可和接纳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成果是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与国家学分银行共有的时代特质。当前由各级开放大学(省级电大)运营多年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经成为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学习成果认证、累积与转换的平台,能为国家学分银行的筹建提供诸多先验成果的借鉴。未来获得政府充分授权的国家学分银行仍需在统一制定标准体系、强化对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力,如此才会彰显其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交桥"属性。  相似文献   

9.
在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任务与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一套新的学业管理制度——"学分银行"制度。制度详细规定了学生拓展创新学分的组成、认定机构及职责、学分转换的机制、学分认定的标准、学分认定的流程、学分银行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最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建立大教育"立交桥"的理念,倡导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本文对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学分互认进行探索,首先对学分互换概念作了界定,其次分析了这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换的可行性及制约性,然后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梳理出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换的原则要求,最后探索如何进行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换的技术路线。本文意在突破学习者接受教育的途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分银行制度突破了传统学习限制和专业限制,其核心是学分存储,学生通过对学分的"存、贷、兑",实现了接受教育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文章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在学分银行存储积累体系中,主要进行学历教育成绩、职业培训证书、文化休闲教育学习成果这三方面的存储积累,并从这三方面各选取金融方面的5门课程进行试点探析,为建设学分银行存储积累体系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区学院是美国中学后教育输送系统重要的组成机构,其学分转换制度为美国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巨大的教育支撑,其贯穿社区学院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终身学习理念、精心设置的学分转换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指导服务,以及政府为主导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障支持,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需要李林曙,高洁,付建军在《天津电大学报》2013年第2期《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原则与方法研究》一文中指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是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促进学习者学习成果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已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国家意志。学分认证是"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之一,它不仅要认证正式或正规的学习成果,而且要认证非正式的学习成果,而后者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欧盟委员会推出了在欧盟各成员国间实现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的"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该体系以促进学习者和工人的跨国流动、建立无国界的终身职业教育环境为目标,其实施框架包括单元学习成果、在相关机构间建立合作伙伴和学分转换三方面.学分体系的推出对于欧盟职业教育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和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分银行制度对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和贯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分银行制度具有认证、积累和转换学习成果的功能,能够为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成果档案,有利于实现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通过探究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现状,发现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在法律保障、经费投入、认证流程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亟需建立具...  相似文献   

16.
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是一个以学习成果为基础,转换、积累学习者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学习背景下获得的学分,并将这些学分作为各国特定资格中一部分成果的技术框架。该学分体系通过学分定量描述与学习成果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对增强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之间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终身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分积累和转换是实现学生自由流动、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学分积累和转换系统,这其中以欧洲和北美地区最为出色。研究者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欧洲和北美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学分积累和转换系统——欧洲的ECTS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BCTS,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通过对比二者的异同,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借鉴。比较分析发现,欧洲和北美的学分积累和转换系统建立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习成果互认、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促进终身学习,但在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具体策略、应用范围、应用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欧洲通过制定一般性的准则、采用一些有利于学习结果透明化的工具,来为学分的积累和转换提供支持;而北美采用了社区学院和大学之间签订课程认证协议的方式,这种方式更为明确具体。欧洲的学分积累和转换系统在应用范围上更为广泛,但北美的学分转换系统在应用效果上优于对方。  相似文献   

18.
学分银行通过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服务终身教育,构建教育立交桥,引导、激励学习者持续学习。职业院校在学分银行体系中处于基层储蓄所地位,在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学分银行,有利于引导学生取得有价值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服务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职业院校应细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证双向融通,拓宽学习成果认定范围,规范非学历教育成果与学历教育学分之间的相互转换,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设校内学分银行。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的学分制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薄建国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3):49-53,19
学分制是一种课程与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教师教育的多元化与多样性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和比较教师教育的成就与水平。学分制的自由选修和弹性化特点能够适应教师教育的要求,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实行学分制的关键是统一学分设置和进行学分转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分制的考察,结合教师教育的特点提出一套教师教育的学分设置与学分转换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银行储蓄功能及特点,以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时间、自愿选择学习地点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制度的完善,突破了“学分互认”的瓶颈,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衔接与补充。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立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其中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制变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