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西方传统消极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实践中,沿袭了问题取向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偏重于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显著,偏离了"立德树人"的目标,陷入了发展的困境。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打造积极的学生观、积极的问题观、积极的目标观、积极的内容观和积极的方法观。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缺乏尊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简单化的教育方式以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消极学生观。积极教育运动是以学校和师生现实状态为出发点,以积极的理念与行动为手段去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的教育。这种理念非常契合于优化教师的学生观,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满足师生对于积极情感体验的心理需求,改善教师的消极学生观。在积极教育理念引导下,可以从知、情、行三个方面实现教师学生观的优化,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使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9,(3):104-107
积极教育也称幸福教育,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在积极教育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优势品质来激发更多的积极品质资源,通过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实现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一支幸福的教师队伍在幸福的校园环境下通过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来实现。积极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心理健康观,同时要努力挖掘校外的积极资源以强化和巩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4.
建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主要是在建构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和学生观的基础上,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社会建构的,而非客观存在;学生的角色是社会建构的,而非本质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以"关系"为中心,在积极的"关系"中建构积极的意义,而非以"问题"为中心;积极的人格与积极的环境,是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积极认知自我,积极认知环境,积极适应环境,积极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创新教育,以培养更多创新型的应用性人才。建构主义理论蕴涵丰富的创新教育思想。为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建构主义的积极理念。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观,了解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意向;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教师素质和学习评价等方面来优化创新教育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探讨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对教育的影响,对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症下药"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观,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角色定位,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观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观。英国的教育目标从培养高级神职人员,到培养绅士和社会精英,再到普通大众和国际学生,其学生观经历了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影响到  相似文献   

8.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阐明了当前一些高校违纪学生观和教育观存在的偏差,阐述了高校对于违纪大学生应该秉持的学生观,并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和积极成就等6个维度,讨论了高校对于违纪学生应当采取的积极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不仅要承担着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使命,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在学生贫困观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却处于"缺位"状态,对学生的贫困观"不作为",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包括大学生的贫困观仍处于"常识"水平,消极贫困观占据着学生的思维。可见,校园贫困观教育的"归位",是学生人文主义贫困观的形成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贫困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学生观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新课程倡导要建立积极的、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建立热爱学生,了解、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对基于现代哲学思维建立起来的工具理性的学生存在观、整齐划一的学生潜能观、主体"中心"的学生地位观、标准"完人"的学生发展观、封闭单一的学生评价观等现代学生观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尝试提出后现代主义学生观,包括创造性的学生存在观、多元差异的学生潜能观、"去中心化"的学生地位观、生态和谐的学生发展观,以及多元开放的学生评价观等,以期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学习观和社会发展变化和大学生自身的教育经验和生活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影响其学习观的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确学习观的养成。应该创新性的探索认知教育渠道,并积极实践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努力从正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13.
蒋波 《职教论坛》2015,(7):10-14
积极职业教育是超越于"消极教育"的"积极教育",是区别于基础教育的职业教育,也是基于狭义职业教育上的广义职业教育。在积极的教育价值观、积极的学生观、积极的教学观等积极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积极职业教育,首先要创新职业教育的相关管理机制;其次,要创建积极职业教育的校园环境、心理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第三,要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第四,师生在积极职业教育过程中都要有积极的行为表现;第五,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折射出独特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我认为,要建立正确的"四观"。一、建立积极的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  相似文献   

15.
佀永辉 《职教通讯》2018,(24):67-69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强调重点研究每个个体身上积极的力量,这是一种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其学生观以学生为本,接纳尊重学生并信任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生观会极大改变教师的惯性思维,提高教师沟通技巧和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6.
韩愈《师说》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现代价值。本文分别从教学目的观、教学内容观、学习观、教师观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多个角度探讨其教育思想的内涵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而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借鉴和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来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对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个性化的学习观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观;对于促进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学生外语综合素质的提高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对我国新课改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也导致了一些不良效应,如割裂了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轻视教师主导、接受式学习等。须辩证地看待"拿来主义",立足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国情和教育实际,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以教学认识论为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对后现代主义及其学生观加以调适,吸收其积极方面,摒弃其不合理成分,从而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学生观的形成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与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国家教师的学生观由于其社会文化背景及教育实践方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日本教师的学生成长观大体可以分为同一内容、同一步调的成长观、同一内容、跛行步调的成长观和异质内容、跛行步调的成长观三种类型;日本教师的学生能力观经历了全五主义能力观向无数次筛选主义能力观的过渡过程;当前,日本中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基本持积极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日本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体验的认识有从积极向消极转化的趋势;在对于竞争的积极与消极作用的取舍之中,日本教师似乎更关注竞争的消极作用,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排序竞争是不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20.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转化观、对立统一观、运动变化观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