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健 《天津教育》2020,(8):110-111
诗词教学应当围绕"言意共生"进行重构,才能真正让"意象"属于儿童。针对当下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诗词教学中"1"的意象提取,找到组诗"X"的构建方式,在"言意共生"思想指导下发现诗词教学的实践路径,从而让儿童的诗词文化素养悄然生长,让儿童在诗词的浸润中提高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情感型课文”教学存在着情感铺张过分、情节分析过度、文本价值空泛、感悟词句单一等教学偏差。对于“情感型课文”的教学,我们应追求语言形式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在文本解读、潜心涵泳、入境想象、联系语境、深层对话、迁移抒写、拓展反哺中抵达言意共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4.
朱海玲 《天津教育》2020,(21):183-18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对话,在揣摩中实现理解、在倾听中获得顿悟,从而获得言意共生的"幽径"。本文主要从融入语篇对话作者、走进语境对话角色、关注疑惑对话同学、分享读感对话家长等角度,阐述开放对话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体认、表达过程中,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的"共生"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6.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秘密。怎样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实现言意共生的课堂目标呢?  相似文献   

7.
宋飞 《江苏教育》2012,(4):21-23
本文通过对苏派"言意教学"已有成果与课堂实践的追问,尝试从原点破译"言意共生"的语文本质:立足"言"之根本、求索"意"之灵魂、翘望"人"之新生。据此来指导"言意共生"的课堂实施:构建语文的"科学世界"、追寻语文的"文学世界"、生成崭新的"人的世界"。并提出"言意教学"立足语文教育哲学视阙的新发展:"言意"本体的当代澄明、汉语哲学的诗意回归、生命实践哲学的鲜活再现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以阅读为导向,忽视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随着素质教学的开展,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语用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言意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缪志峰老师《鱼我所欲也》一课教学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范例——从言语理解走向言意共生。在文本品读中感言,可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理解。在语言感悟中会意,可以在悟中共鸣,在悟中表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相对窄小,在理解一些他们不熟悉的领域的课文时常常会有思维阻滞的现象。教师可尝试借助相关生活的具体表象,触发学生对文本中陌生描述的通感体验,再在交流表达中引领学生回视现实生活,实现阅读教学文本理解的言意共生,从而达到迁移运用,提高学生语用表达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说理文的教学存在定位不准、功能不清等问题。姜老师教学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对说理文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课堂上,姜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结构感悟言语智慧、谋篇智慧、人生智慧和学习智慧,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言意和美”是语文课终极的价值追求,既要由言导意,洞晓文之本意,又要据意品言,悟解言意和美之道,同时还要适时摹写,将言意和美牢记于心,这样方能回归真正的语文教学.“言意和美”是文论范畴,是教学范畴,也是人生范畴,只有站在文化和哲学的高度,才可以建立与世界真正的融合,才能用“言意”的“和美”来开启教学的春天、人生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言意和美"是语文课终极的价值追求,既要由言导意,洞晓文之本意,又要据意品言,悟解言意和美之道,同时还要适时摹写,将言意和美牢记于心,这样方能回归真正的语文教学。"言意和美"是文论范畴,是教学范畴,也是人生范畴,只有站在文化和哲学的高度,才可以建立与世界真正的融合,才能用"言意"的"和美"来开启教学的春天、人生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将文本形式的“言”与内容的“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领悟文章的内容,又能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方法,实现言意共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不仅仅耍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耍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揣摩品味这个“意”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让学生言意兼得,从而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语文文本解读,美在言意,贵在共生,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特有之美。要想真正让学生进入文本,收到预期的效果,进一步彰显文本的独特之美,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策Ⅲ各。  相似文献   

16.
许玲 《教书育人》2014,(5):26-2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已经全面开花。几乎凡是公开课,就有课堂练笔。但是,课堂小练笔貌似在培养学生的动笔写的能力,其实它只是成为学生复制课文的一种手段,教师缺少对学生动笔前、动笔时、动笔后的必要指导,大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没有提升。课堂上的小练笔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原有写作水平的基础之上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课堂小练笔应该追求言意共生,读写结合,不仅领悟到作者写了什么,还能领悟是怎样写的。只有这样的小练笔设计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提高写作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7.
追求文本教学的言意共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展开深入鉴赏品析,实施口头、书面的表达训练,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言意共生体现新课改基本理念,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从品味句式、学习描写、关注篇章结构、强调诵读、提倡说写训练几方面阐述如何言意兼得,回归语文本位。"言意兼得",应该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阅读教学状态,它应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 初读,整体感知 1.揭题激趣,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读课题。 生:东施效颦。 师:这是一个成语故事,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门语言学科,故语文教学应有强烈的语言意识。语文教学主张强调语言是“言”与“意”的统一体即“言意共生”,认为文本的语言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