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十年来关于听课、评课的研究,学者主要就听课评课概念,听课评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听课评课的方法、策略,听课评课的目的、意义,听课制度,说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听课评课应该包括听课(授课者上课和说课)、评课、议课等程序。目前,听课评课在中小学的校本教研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听课评课中较少涉及教学研究。听课评课从教学经验出发,满足于教师改善教学,而不是把课堂当研究场域,通过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听课评课制度在学校强行实施,听课评课的效果还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2.
听课评课活动是促进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评价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员,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听课评课活动。听课之后,时常要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是否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是否积极,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有效、显著……在反省自已的听课评课活动以及听他人评课的过程中,笔者感到,各地中小学普遍开展的评课活动,绝大多数属于“经验型”评课。这种普遍存在的“经验型”评课模式,在认识上有两个误区与盲点。  相似文献   

3.
听评课是教学环节中的基本内容。受传统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学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听评课理念和模式。一、模式创新,势在必行目前,一些学校的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只是将听评课当作一项任务来对待,只求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数量,对听课质量、收获等不够重视。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教研工作者的听课评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些教研人员还以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模式进行听课、评课。听课只注重教师的基本功 ,没注重学生能力如何培养。公开课的课堂上 ,师生“演出”提前准备好的“戏” ,听者往往被一些表面热闹、花样繁多的授课形式所迷惑 ,评课时说优点多 ,指缺点少 ,较少涉及学生学得怎么样 ,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培养了哪些能力等 ,难以找出教学改革方面的创新问题 ,因此 ,笔者认为应摒弃这种听课、评课模式 ,建立一种素质教育下的听课、评课模式。第一 ,要看教学思想是否符合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目…  相似文献   

5.
听课、评课是教育实习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是迅速提高实习生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对听课、评课重视不够,听课、评课能力欠缺.对实习学生听课、评课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校长听课评课的必要性、校长听课评课的类型以及校长怎样听课评课,旨在通过探讨校长该如何听课、评课,从而实现对教学的有效管理,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听课评课是实施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新课程的实施,对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陈旧落后的听课评课模式再也无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建立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听课评课新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我校评课方面存在的问题:重听轻评,敷衍了事;平淡肤浅,面面俱到;参评面窄,以偏盖全;只看表面热闹,却不重实效;重视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了教学的手段,却轻视了教学的实质等。针对目前的一些现状,本文对新课程实施后听课评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依据,也为我校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唐群 《上海教育》2008,(9):49-50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应用微格教学原理,依托学科教研组,采用课堂教学实录,跟踪某几位教师长期进行听课、评课,形成“听课—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的教研模式。每个教研组选择不同的角度开展教师培训,如有的教研组选择课的导入、讲解、演示、提问、板书、结束等教学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9.
正体育课听课、评课是体育教师教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为体育教师改进自身课堂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听课、评课,体育教师能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畅谈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然而现在的体育课听课和评课,大多流于形式,存在一些问题。一、体育听课、评课中存在的问题1.活动目的不明确部分体育教师对教研活动目的认识不明确,把每次体育教研活动中的听课、评课当成任务,一切都应付了事,缺少主动参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当前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2002年9月份开始,我校便尝试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每周的教职工会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的理论,同时每周安排3名左右的老师开设公开课,组织老师认真听课、评课研讨,然后改进教学。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我不仅要参加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活动,还带头为老师们开设公开课并接受评课。现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上课、听课、评课、改进、再听、再评、再改……螺旋式提高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了及时…  相似文献   

11.
雷卫东 《时代教育》2009,(8):159-159
听课评课中,教师的合作精神和反思能力既是听课评课的基础,又是听课评课的目标.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加富有成效地教学,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获得反思性教学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听课与评课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课与评课既是实施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和组织教研活动的一种方式,又是开展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和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听课与评课多数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注重实际成效,文章侧重听课与评课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作用进行论述,并探析有效听课与评课的策略,以期达到提供参考和借鉴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评课是听课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艺术、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的全面、理性分析。充分发挥评课应有的功能,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听课评课是一项在教学教研过程中经常开展的必不可少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会上课,学会听课,还得学会评课,这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现实中,存在着教师把听课、评课当成负担的现象。对于教师来说,对听课本身不感兴趣以及缺乏听课技能是导致听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这集中地表现为有的教师不明确为何听听什么和怎样听。专业化的听课评课需要教师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教师听课评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听课评课是一项在教学教研过程中经常开展的必不可少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会上课,学会听课,还得学会评课,这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现实中.存在着教师把听课、评课当成负担的现象。对于教师来说.对听课本身不感兴趣以及缺乏听课技能是导致听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这集中地表现为有的教师不明确“为何听”“听什么”和“怎样听”。专业化的听课评课需要教师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教师听课评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校实行的是粗放式的听课评课模式,教师在听课时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结果反而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教学细节,教师在评课时只能根据大致的印象泛泛而谈。这样的评课既缺少详尽的事实依据,又难以突破重点,因此,无论是对听课教师还是对授课教师而言,帮助都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了听课评课的关系,听课评课的目的意义;提出了中职课堂教学,怎样听课,如何评课;听课的形式,评课的形式;评课的原则,评课的作用等,这些是对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培训引领。文章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说明了听课的关注点;阐述了中职课堂教学,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三大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应有利于",并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还有其他能力)。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认识能力,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就是成功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