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由于政府未能有效介入校企合作,职能缺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导致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无法解决。政府要有效介入校企合作,发挥好政府的主导、协调、监督、推动等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和人大要重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工作,推动校企合作法律体系建设,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构建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政府参与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理论,利用博弈分析的框架,对校企合作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介入方式展开了研究,认为:一、校企合作中政府是主导不是主体,校企合作只有校企两个主体,政府角色应从台前转到幕后;二、在VCM机制下,在政府不介入情形下,市场自由博弈"不参与"成为企业占优策略,校企合作需要政府介入;三、在PPM机制下,政府的介入提高了不同博弈环境下"参与"的结果,政府介入可尝试建立校企合作的招标制度、"少数"奖励制度、"多数"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3.
政府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政府介入校企合作的方式及程度。当前,政府职能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功能性诉求,其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政策支持不足以及缺乏有力监管等。基于政府管理职能优化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对策是: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行业协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加强机构与职能建设,加强政府监督力度,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构建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深化校企合作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深化校企合作,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做好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更好地构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校企合作的总原则是发展大局看合作、战略高度谋规划、全国范围促协调。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经历了指令合作到校企联盟等五个不同合作模式的变迁,职业教育的校企深度合作越来越得到国家、各级政府、行业、教育单位和企业的重视。校企深度融合政府政策是导向,行业指导是推手,而现代学徒制的实现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有效机制和落脚点。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教学改革,可有效提升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职教论坛》2015,(3):97
<正>2014年12月15-16日,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高峰论坛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组主办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不断变革让市场机制走进了职业教育。由于校企双方具有不同的利润期许以及所有制角色的不同,造成了市场机制在合作中的失效。政府需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推动双方的双赢合作,实现积极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8.
农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合作办学运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校企合作的开展则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兴衰。校企联合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拓展和延伸。文章探讨了农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联合办学的运作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适应农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以推动职业教育院校成为社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9.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构成及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紧扣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新时代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中既要重视企业的“教育属性”,也要重视企业的“市场属性”。文章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角度提出补偿机制的构建,推动校企合作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会议概述:聚焦职业教育发展蓝图 引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2014年12月15日上午,由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组主办,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高峰论坛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开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龙德毅、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郑文、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尹绪忠、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建新、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陈湘年等来自国家、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职业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的300多位与会代表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龙德毅主持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然而在实践层面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即所谓的"校企合作失灵"。作为营利性组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本质上是向职业院校提供合作教育服务。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刻画出企业提供合作教育服务的行为特征,并构建出合作教育服务供求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企业供给合作教育服务不足的原因是正外部效应和不确定性;欲矫正校企合作失灵还需要在政府管制和财政补贴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由于相关方——学生、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不同利益格局,导致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难以建立。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构建校企合作相关方利益共同体的联动机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在此过程中,政府不能缺位,应主导社会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分散在社会各界的职业教育资源能长期、有序、可靠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所用。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是当今社会中与行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发展战略,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应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校企合作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它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构建,才能使校企合作不失偏颇,均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已成为共识。然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合作瓶颈也随之显露,企业不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就很难深入地介入办学。本文提出校企双方要主动参与高职教育,才能建立校企"共赢"机制,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是公益性事业。为社会提供职业教育这一公共产品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公共物品供给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过程,需要用好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手段,以消除职业教育提供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问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计划与市场结合的载体。职业学校是国家教育计划下的职业教育组织机构。企业是政府主导下的学校职业教育合作者。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最需要下功夫的是立法.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极企合作立法严重缺失.企业应当与职业学校分工合作,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国家立法应把校企合作立法作为公法对待,明确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逐步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校企合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公益性和企业逐利性决定了必须由政府出面推进职业教育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我国省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要求省级政府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此,统筹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省级政府的职责所在。省级政府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统筹中应准确定位,推动角色归位,承担起立法者、规划者、督导者、协调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从而实现对省域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统筹。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从规模发展陆续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但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并不关注职业教育、短期利益最大化、缺乏法律制度规范保障以及职业学校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假设是,相对于单一学校办学或企业办学而言,校企合作具有难以替代的比较优势。推论是,校企合作育人需要政府有效介入。论证是采用经验分析和理论分析双轨论证法,包括通过对文献研究和成功案例分析,进行校企合作现状调查、学生实习现状与成本调查、长效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调查、机制设计专家咨询、长效机制建设访谈,以及运用利益相关者、机制设计、新公共管理和外部性等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基本结论是,比较优势是校企合作发生的理论基础,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处于中等水平,校企合作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实习,完备成熟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是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五大因素影响长效机制形成,校企合作育人的任务清单为10项,"企业冷"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购买服务不到位,设计了职责分工、条件保障和监督执行三个长效机制,创建了一个"一纲六目"治理新模式,市县(镇)两级政府介入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效果明显。研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校企合作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设计了职责分工、条件保障和监督执行3个长效机制,并在广东省中山市进行了镇校企合作创办4个产业学院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0.
校企深度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联合共建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总结了"动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重点说明了专业课赛融通和课证融通的情况;阐述了校企深度合作课程实施的具体形式;系统地介绍了专业多闭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