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鉴赏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意象尤为重要。鉴赏诗歌意象的本质在于赏析诗歌意境。可以抓住"象与境"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和体会意象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等角度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诗歌教学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现代诗如今呈现着被边缘化的趋势,而青少年学生正是需要诗的年龄,诗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诗意。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放飞诗情,让他们的生命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象,体会蕴涵在诗歌里的哲理;初步认识古代哲理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正朗读,是诗歌阅读教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逐步理解诗歌情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尽情地投入到朗读之中,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指导甚至示范,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诗歌丰富的情感。一、理解诗歌情感(一)了解时代背景"诗意就是心声。"作者是社会的人,他的坎坷荣辱等经历会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所以,"知人论事",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感情,更好地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属于"文包诗"形式的课例。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材料。教者通过简洁的四步教学,演绎出令人"怦然心动"的不简单的教学境界。一、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学片段1: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诗歌教学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初步认识送别诗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诵诗歌,体会诗意。把握诗歌内涵。二、主要教学步骤1 .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 .教师指导诗歌朗诵要点。3 .学生诵读体会诗意。4.学生谈诵读体会,教师点拨指导体会诗歌内涵。三、具体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 .把握诗歌的背景知识,为理解诗歌主旨创造条件。了解作者穆旦,《赞美》一诗的时代状况;作者当时的状况。穆旦,原名查良铮,1 91 8年出生,1 93 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后随学校步行千里到昆明。后留校。1 942年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面对烽火连天、山河破…  相似文献   

9.
诗意的儿童教育是一种愉快教育。诗意的儿童教育是指教师和家长采用诗歌、儿歌、谜语等文学素材对儿童进行启发、引导、帮助,从而使儿童愉悦地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诗意的教育认为,在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可以把培养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实施诗意的教育应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诗意材料,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的张扬。实施诗意的教育能够在教育活动中激活和开发儿童的思维,使其经过内心的愉快体验,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一、诗意的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一)诗意的儿童教育是实施愉快教育…  相似文献   

10.
司空图在论述诗歌风格时有独特的说理方式,一是造境说理,通过诗意的语言营造一个个意境来阐述每种诗歌风格,读者在思维想象过程中与作者创造的意境达成共鸣,从而体会诗歌风格的特点;二是直接说理,主要体现在每一品的某些诗句中,概括性的语言将诗歌风格特征高度提炼出来。  相似文献   

11.
儿童诗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体会诗意、诗情、诗趣、诗味。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诗歌的情感线索,让学生朗读、想象、表达、创作,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样就会使诗歌课堂教学如散文一般行云流水,让人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蔡来金 《文教资料》2008,(4):121-12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关注中考考点,重视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注意几个方面:抓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之美;仔细揣摩语言,深入探究技法;准确领会诗意,掌握诗意的传达方式;了解常见典故,准确理解古诗;熟悉常见表现手法,多方面、多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正>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第六单元:自由作文诗歌是美的,要让平凡的事物绽放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诗意的仓库。写诗要注意运用修辞,修辞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象征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生动,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和本诗写作的历史背景;2.读懂诗意,体会慷慨悲壮的风格特色;3.掌握诗歌中的文言词语,改写诗歌。【教学内容】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2.讲解诗意,改写诗歌;3.欣赏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学情分析】1.在上高中以前,学生对曹操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传统戏曲和古代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宅,语言精炼,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足最美丽的.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常.新课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6课。 【教学理念】诗词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从诗词的特点探究其教学,应强调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应注重诵读欣赏和想象品悟,以画面的形式再现诗歌的意象,诵读激活画面,  相似文献   

17.
诗歌往往讲究韵味,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教学诗歌时要分析意象,体会文字背后生动的画面.这些都需要借助学生大胆的想象,才能进入诗境,理解诗意和诗情的美好.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语言精炼.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是最美丽的。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新课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  相似文献   

19.
佘蜀强 《师道》2012,(7):73-75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及:"语文教育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诗意的教育,自然不是诗歌教育。但是,优秀的诗歌应当是最富诗意的。在文学教育中,诗歌毫无疑问应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佘蜀强 《师道》2012,(Z1):73-75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及:"语文教育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诗意的教育,自然不是诗歌教育。但是,优秀的诗歌应当是最富诗意的。在文学教育中,诗歌毫无疑问应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