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岗教师作为农村乡土文化的外来者,缺乏本土人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智慧,这给特岗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适应困难。通过农村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可以加速其生活适应,促进其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其专业素养。促进农村特岗教师农村地方性知识生成的策略有:在岗前培训和职后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纳入农村地方性知识的学习内容,同时鼓励特岗教师将农村地方性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留心积累农村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刘军 《考试周刊》2008,(53):187-188
一、充分发挥农村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丰富的优势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恰恰是自己知识生长的基础。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大都很早就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参与田间劳作,这可能会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  相似文献   

3.
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物理学科的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上的知识有机结合,农村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学,应该从农村生活实际出发,尽量把物理知识与学生所获得的农村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本人在多年农村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农村天地广阔,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等都是农村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的写作素材。随着目前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广播、电视逐步普及,农村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越来越接近城市,农村孩子的知识视野越来越开阔。如何发挥优势,开拓作文的源泉呢...  相似文献   

5.
从实践的视角反思农村基础教育问题,需要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师管理、教研机构等进行变革。突破知识观的霸权地位,确立生活观,理顺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生活并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培育“第二种选择”,使农村学生既能升学也能就业,使农村中小学成为农村社会的教育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解放农村教师,营造一个“留人、育人”的工作环境,建立“农村教师离职国家补偿制度”,形成一个农村教师“退出”的辅助机制;重建县级教研室,改组教研员队伍,拓展研究领域,增强专业引领和决策咨询功能,推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性发展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孙新茂 《考试周刊》2012,(15):136-136
物理知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物理知识大多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积累的经验,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更有现实意义。作者就物理知识在农村生产与生活中的运用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张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在农村,学习在农村,交往在农村,他们与农村生活休戚相关,农村生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取之不尽,为农村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积淀。农村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农村实际。我校地处农村,在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农村生活教育资源,融合农村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董彦军 《考试周刊》2014,(33):143-143
正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地理知识的普及与应用,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及地理技能,要求贯彻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思想。笔者结合两年多的农村高中新课改教学实践,尝试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在农村高中学校的一些想法,以有效贯彻新课改理念,提高农村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和生活技能。一、当前农村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地理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集知识、方法、能力、探究、素养、情感等多项目标在高中学习阶段得到普遍落实和贯彻。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学现状下,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目标Goforit)中的某些知识和文化背景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农村生活经验与英语教材的适切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一个问卷调查为基础,概括了农村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并以《新目标Goforic》七年级)为例,对英语教材在农村中学的适切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农村中学七年级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需求。青田县山口中心社区学校探索新型的办学机制,把生活知识与实用技能相结合,进行新型农村老年文化提高班的实践与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老人面对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精神与生活面临诸多的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的学科,将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农村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因此,化学教学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对化学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勾荣富 《考试周刊》2011,(50):40-40
要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净化农村风气,增强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积极参与村政和参与国家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仅凭农民现有的知识水平是无法达到的,他们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中学生有知识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趣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在教学中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张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在农村,学习在农村,交往在农村,他们与农村生活休戚相关,农村生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取之不尽,为农村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积淀。农村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农村实际。我校地处农村,在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农村生活教育资源,融合农村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与操作须建立在对农村当前及未来的社会生活的科学分析之上,以切合农村的“生活世界”,凸显农村的特性。所以,农村的基础教育课程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农民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同时,还应当顾及到传统乡村文明中有价值的知识与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发展,而最终的目标则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乡村的课程资源现在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与城市的并无两样,课程的主体形式是学科课程。虽然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一些学校增添了“综合实践活动”之类的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探究有农村特色的实验教学,旨在体现化学知识在农村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指导农村中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升他们利用实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相较于城市初中语文,农村初中语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学水平和学生生活也不同,通过开展农村生活化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真谛,并且丰富与完善他们的语文知识,那么需要针对初中生这一生活主体,转化成他们的内在需求,使其通过生活实践掌握语文知识,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培养良好情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活化作文教学具备的特点以及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过分的重视学生新知识的简单累加而忽视新知识与学生“旧经验”的联系.忽视知识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从而产生新旧知识、知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新知识最终是要回到生活中去.而成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忽视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现状的分析研究.必将导致教与学的活动无法实现交流.使效率事倍功半。其次,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为方法而方法的现象,为追求新颖、先进的教学方法无视学生的现有水平、知识结构、年龄特征。因此,无论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手段的选择都要全面衡量、全面分析、全面研究、全面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完全处于一种极度贫困状态--彻底异化成一种逼仄的小语文.其实,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农村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突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局限,整合渗透各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寻常事物中体验生活的情蕴,让学生对生活有精微的发现和感受,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心中对于艺术、生活之美永恒的渴求,从而实现农村的大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化水平很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